发射前,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同事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交谈。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
据新华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29日表示,近期将向全国征集载人空间站应用项目建议,各方人士都有机会参与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实验。
空间站实验已进行规划
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在太空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空间站。张善从说,在空间站上开展大量科学实验,是建设空间站的终极目标。“未来在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将比现在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无论是实验数量,还是实验可用的资源,都将有大幅度提升。”
张善从表示,目前已对空间站建成后将要开展的科学实验进行了规划,主要有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天文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八个领域的应用任务。
各界人士均可提出建议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将发布《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指南》,向全国征集项目建议。“各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有机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实验中来。”
张善从介绍,目前天宫一号上安排的科学实验项目是全生命周期的,贯穿天宫一号运行的两年寿命。对于是否会在与之对接的飞船上搭载新的科学实验项目,目前存在这种可能,但要根据交会对接任务目标实现的情况来规划。“首先要实现有人状态下的交会对接,这个问题解决后,再考虑是否补充一些科学实验项目。”张善从说。
天宫一号四大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一号技术负责人杨宏介绍,天宫一号主要担负四大任务:
首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飞船配合完成空间的交会对接任务。
其次,实现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完成后的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空中的交会对接后,两个飞行器合成一个飞行器,要实现能源、信息、热环境、姿态、轨道控制等的整体控制和管理,这项任务由天宫一号承担。
第三,实现航天员的在轨驻留、生活和工作,为航天员提供在组合体内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
第四,进行空间技术试验,为未来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先期的技术验证。
规划
天宫三种实验服务百姓生活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表示,从神舟一号开始,空间应用系统已经进行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在神舟七号上面,安排的是空间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小卫星试验和空间材料实验;在天宫一号上面安排的是地球环境监测、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环境探测试验,试验成果或将对百姓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天宫一号在地球环境监测方面安排了一个高光谱成像仪,这项空间科学实验对百姓生活将带来积极影响。”张善从说,光谱成像仪对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以及解决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能发挥作用。“如大气的污染情况,国家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海洋资源分布,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等,都可以通过高光谱成像仪进行探测。”
神八将进行17项空间实验
除了交会对接技术创新外,神舟八号搭载的试验项目和以往又有哪些区别?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助理吕从民介绍,神舟八号主要将做17项空间应用实验,其中中方10项、德国6项、中德合作1项。
究竟都有哪些试验?吕总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空间里有植物、培养液、动物,让他们自己构成一个液态、气还有食物链的自闭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会为长期在轨的建立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甚至更长远的,未来在某个星球里建立适合生物生存,自给自足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前期探索。 综合新华社、央广新闻报道
中国空间站规划
●2011年9月29日晚
发射天宫一号
升空后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设计在轨寿命2年。其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等。
●2011年11月初
对接神舟八号
神舟八号将在11月初发射,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2012年前
对接神九神十
2012年前,将通过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试验,突破掌握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
天宫一号陨落
天宫一号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
●2016年前
发射空间实验室
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2020年前后
组装载人空间站
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本体质量60吨级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载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