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英华裔血案沉寂15年重开 侨社筹款悬赏缉凶(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04日15:51
案发前邓奕新与妻子。
案发前邓奕新与妻子。

  中新网10月4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生活在北爱的28岁华人邓奕新15年前午夜遭打劫遇难,凶手一直查无下落,其遗孀15年来为亡夫寻求真相,艰辛却无果。日前北爱警方查到新线索,邓案得以重开。与此同时,北爱华人福利会在当地发起筹款活动,帮助邓的家人15周内筹到15000英镑悬红奖金,用于奖励缉凶。

  我们为邓奕新的家人感到悲痛,也对案件真相抱有期待,更对北爱华福社的义举表示钦佩。一个家庭之力、一个社团之力、一个地区之力有限,媒体号召全英华人、社团、侨团共同为抵制种族滋扰出力,为邓案筹集悬红赏金。

  “他离开15年但从未被忘记”

  1996年6月24日午夜,在北爱尔兰Antrim郡Carrickfergus的好运中餐外卖店(Good Fortune)劳作一天的华人邓奕新(Simon Tang),离开外卖店时遭到打劫,翌日宣告不治,留下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关于行凶者,目前警方所公开的事实是“袭击发生时有人看见两个年轻人从案发场地跑出来”,掠走了邓奕新所带的不到400镑的当夜营收及手表。

  9月23日,记者联系到邓奕新的亲戚李先生(Dean Lee)。李先生与邓是连襟。据他描述,案发时邓奕新只有28岁,大儿子Kevin才2岁,小儿子Collin只有3个月,一家四口的美满生活刚刚开始。邓奕新是牛津大学学建筑出身,案发时在帮丈母娘经营外卖店。“如果悲剧不曾发生,他会去做个建筑师,前途一片光明”,李先生说。

  邓奕新是生活在北爱的典型香港华裔第三代,勤勉、顾家、正直,同时为社区提供餐饮服务和就业机会,“在当地深受顾客、亲友和家人爱戴”,华福会总干事陈爱莲(Eileen Chan-Hu)这样评价他。

  邓太Betty曾在华福会工作。在华福会帮助下,2003年,她的痛苦经历被BBC拍成纪录片Chinwtown NI(北爱唐人街)。Betty在片中回忆:“葬礼那天,两岁的Kevin就知道爸爸不在了。他很害怕,抱紧我一直哭。我告诉他爸爸被坏人杀死了。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为钱"。 Collin当时太小,还没有对父亲产生记忆。”

  案发后,母子三人搬到北爱其他地方生活至今。她从未间断与警方的联系,一心想早日为丈夫讨回公道。然而由于毫无线索,Betty接受BBC 采访时曾说,对寻找真凶“已经绝望”。

  目前,17岁的Kevin在读A-level;而15岁的Collin却罹患孤独症,无法与人交流,就读特殊学校。这一情形无疑增加了这个家庭的压力。

  李先生说,“Betty的英文交流能力有限,加上终日要照顾患严重孤独症的小儿子,她并不像其他华人那样融入英国社会。这也是为什么我站出来代表家人与公众对话,避免他们再体验一次伤害。”

  华人社区的力量

  9月21日,北爱警方严重犯罪科确认,经重新审核发现新线索,重启邓案,且将在调查中使用更先进的刑侦技术。消息让邓的家人感到鼓舞。

  李先生说,案发地是个居民之间互相知晓的小社区。警方更指出,案发地居民有人清楚涉案者的身份,清楚有人没有站出来。因此,警方呼吁当地社区协助调查。

  目前,家属自筹了近5,000镑作为悬赏破案基金。21日适逢国际和平日,华福会发起筹款活动,帮助邓奕新的家人15周内在北爱筹到总额15,000英镑。据说这个数字是有意义的,代表死者辞世15周年,每年1,000镑。

  李先生与陈爱莲共同发表声明称,邓案发生恰逢爱尔兰共和军在曼城市中心制造的爆炸事件及第二次Drumcree教会冲突,北爱和平进程风雨飘摇的时刻。在当时整体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邓案很快就被淹没,相关信息再无进展。

  “我们期望所有生活在北爱的族群,无论宗教、族裔,团结起来反对仇恨。我们是多种族和平相处的多元社会,抵制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歧视。”

  华福会将在在贝尔法斯特(10月12日)、卡里克弗格斯(11月15日)和德里(12月5日)三地放映纪录片《北爱唐人街》,预计每地可容100多名观众,门票所得收入将归为悬红筹款。如果无人领取悬红金,邓的家人同意将这笔钱捐赠给华福会用于“社区安全计划”。

  北爱警察局告诉记者,“时隔15年”听起来虽让人感觉破案希望渺茫,但凶杀案不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因此“正义的到来永远不会太迟”。根据麦克弗森报告(the Macpherson Report)(黑人史蒂芬·劳伦斯1993年在一次种族主义袭击中被害,嫌疑人为5名白人,但法官未确认嫌疑人有罪。本案导致英国高等法院法官主持独立调查并作出如上报告。该报告是英国司法机关目前处理种族主义侵害案件的指引原则之一),北爱警方将邓奕新案也归为种族主义袭击。

  今年4月底北安普顿灭门案发生后,独立慈善组织Crimestoppers悬赏一万英镑,捉拿嫌疑人。为早日得到真相,邓的家人及华福会目前正自行筹悬红款。李先生和陈爱莲均表示,目前尚未与这类慈善机构联络求助。北爱警方则向表示,为保证廉洁,调查警队不得参与涉及金钱的事项。但警局将与Crimestoppers联系,试探该组织能够怎样帮助邓案调查。

  种族侵害:永不能回避的话题

  我们期待多年悬案早日水落石出的同时,英国刑事破案率成为值得探讨的焦点。在公众印象中,今年以来在英国发生的华人遇害的重大案件,至今未落尘埃。今年4月底震惊全英的丁家灭门案,疑犯杜安翔至今在逃;今年3月在桑顿巧克力工厂工作的华人女子刘佳遇害案,警方抓到一名嫌疑人,但至今未定案。

  根据北爱警察局2010至2011年度警察局长年报,北爱地区一年来刑事犯案有105,040宗,破案率(同时也是制裁率)为27.3%,相比该地区10年前的11.3%确实有明显增长。来自2007年9月《旗帜晚报》的报道称,统计表明,伦敦32个市镇当时共装有10,524个CCTV摄像头,但仍有80%罪案未破。

  关于治安,公众最关注的还是自身安全感。从华人角度讲,大要案只有破了,对整个华人社区有所交代,华人才能感到移居国安全。

  除了破案率,英国警察对待华人被侵害案、尤其是种族主义侵害案的处理,也是华社关心的问题。陈爱莲就表示,1996年邓案发生时,警方只把案件定性为普通抢劫,并无考虑为种族歧视。北爱华人在15年前面对类似遭遇时,也只能靠自己和华人小区内部力量互相支持。现在警方重开案件,既是意识到案件的严重性,也是对华人权利的重视。

  “华人参政计划”主席李贞驹告诉,在多年警务实践中,目前英国警察对种族滋扰案件已有较明确的处理守则和程序。在伦敦、曼城等移民众多的城市,警察对待此类案件具有较高的意识。但在少数族裔不多的偏远地区,警察往往容易忽略这一问题。在参加与内政部、社区和地方政府部的联络会议时,“华人参政计划”曾多次提议英国警方加大力度,在翻译等服务上跟进,正确看待种族侵害行为的严重性。

  从华人自身角度,李贞驹建议,首先,华人如遇种族主义滋扰案件,一定要举报。不要以为警察帮不上忙,事情能过去就过去了。“数字是官方统计的,你遇到的案件如果不进入统计,就说明不了严重性,也就争取不到权益。”

  其次,她鼓励华人青年加入警队,“华人需要自己人保护”。如果不做全职警察,做兼职社区服务警察或参加警察局联络会议,也是参与警务的途径。“华人普遍对"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看不到参与的"实质效应"。其实,英国其他的少数族裔正是通过这样建立起与警察、政府的互信关系,等事情发生时,当局往往能启动最快最有效的机制帮助你”,李贞驹说。

  “长远来看,华人应该考虑参政,走进体系,对体系产生影响。毕竟在英国的地盘就是按照英国法律处理问题。而法律又是由国会议员通过的。要是有华人能在国会发出声音,那才是对华人权益最大程度的保障”,李贞驹总结。(黄珊)

  作者:黄珊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