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8日电 (记者刘雪 王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宣布,从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
这是今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尽管国际油价下跌使得当下国内成品油降价条件满足,但是从供需关系看,目前成品油资源特别是柴油供应却相对紧张。专家建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参考标准应兼顾国内外形势。
成品油降价幅度未超预期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正向或负向超过4%,即通常所称“三地原油变化率”变动超过4%时,国内油价可相应作调整。
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公布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的详细测算标准,因此,各方研究机构的测算略有不同。根据能源研究机构息旺能源测算,截至10月7日,三地原油加权平均变化率下跌幅度达到4.09%。另一家能源研究机构东方油气监测,截至10月7日,三地原油变化率下跌幅度达到4.037%。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分析认为,这次成品油降价并不意外。参照三地变化率的变化幅度,此次降价的幅度在预期之中,并没有超过预期。此前,考虑到国际油价后期低迷的走势以及国内油价长期未下调的实际情况,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国家可能加大下调力度,曾有分析人士预计此次调价幅度可能达到500元/吨。
虽然按照我国的定价机制三地变化率跌幅刚达到4%,但从当前国际油价的走势来看,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在105美元/桶附近,而上次调价时(4月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在120美元/桶以上,跌幅已接近14%。
油价下调为何久经波折?
对于这次成品油下调,市场已经等待了一年之久。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需要追溯到2010年6月1日,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低230元/吨和220元/吨,相当于分别下降0.17元/升和0.19元/升。
之后,国内又经历4次成品油调价,但均为上调。汽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390元/吨,相当于1.05元/升;柴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270元/吨,相当于1.09元/升。如果按私家车油箱容量为60升来算,四次成品油涨价之后,每加满一箱油要多花63元。
连续的涨价已经让国内消费者产生了成品油价格易涨难跌的印象。市场人士反映,一方面国内成品油“调价流程不够透明”,三地原油变化率的测算过于“神秘”,消费者捉摸不透国家调价的标准;另一方面,下半年国际油价整体回落,当前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较上次调价时(4月7日)已下跌了近14%,纽约WTI原油较上次调价时下跌了近25%,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却迟迟不动。
事实上,在今年下半年曾有多次成品油价格下调的机会,只是苦于国际油价突然转向或时间条件不满足而使得调价提前偃旗息鼓。以最近一次为例,2011年9月2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跌幅达到3.25%,逼近4%的调价门槛,却因后期国际油价出现反弹,市场盼望已久的下调就差“临门一脚”。
这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参考的周期过长,使得国际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传导到国内。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成品油调价参考的周期可以从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调价参考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可以收窄至4%以下。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之所以不能和国际油价涨跌同步,关键在于调价参照的基准周期过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连续22个工作日的移动平均值这一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平滑短期波动,这实际上有利于提高价格的稳定性,避免了国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对国内油价的冲击。
定价机制参考标准需内外兼顾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参考的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却唯独忽略了国内成品油供需情况的变化。
对于成品油零售终端加油站而言,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价差是他们最终的收入。零售价格受国家调价限制,而成品油批发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变化更加灵活。
批发价格走势不仅受国际油价影响,更多受国内资源供需情况左右。能源研究机构息旺能源监测的数据显示,在近一个月内,全国93号汽油批发均价上涨接近200元/吨,0号柴油批发均价超过250元/吨。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布伦特原油价格降幅接近10%。这说明,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受供需因素影响而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
“由炼厂检修引发的资源偏紧使得国内油品市场出现了独立行情。”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告诉记者,今年的9月、10月是国内炼厂的秋季检修高峰,汽柴油产量受炼厂检修减少。随着“金九银十”的市场需求旺季的到来,在华东、华南等多个地区柴油资源出现紧张,多个地区出现批零同价,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批零溢价,使得做零售业务的加油站亏损经营。
“新的定价机制需要内外兼顾。”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我国现行的价格管理办法是与国际石油市场挂在一起的,但与国内的石油市场是相对脱节的,也就是说,价格测算公式里没有考虑任何国内市场因素。这就造成了当前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按照“调价规则”却需要降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