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黑龙江省委书记:建设国家稳固可靠优质大粮仓

来源:光明网
2011年10月11日17:23

  科技化——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支撑,只有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才能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黑龙江农业科技力量较强,现有农业大学2所、涉农高职院校10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8所,农业科研院所37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7万人,初步形成了以种植、林业、养殖、食品加工、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粮食持续增产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我在深入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市及垦区调研时了解到,在粮食总产量持续大幅提高的同时,各地粮食产量高低不一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有的水稻亩产1700多斤,而有的只有800来斤;有的玉米亩产高达2000斤,而有的只有近900斤;有的大豆亩产可达600斤以上,而有的只有100来斤。这里除了水利、气候等因素影响外,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要努力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化水平,在广袤肥沃的田野上全面实现科学化种植和管理,并要求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大力推广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向良种良法要产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我在肇东市五里明镇看到,这里综合采取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玉米亩产达到了2000斤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玉米吨粮田示范区。我在甘南县兴十四村调研时发现,这里在马铃薯种植上采用良种良法,最高亩产达到了10285斤。可见,科学技术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强化农作物优质高效适用技术应用,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将在巩固提高千亿斤粮食产能上发挥更大作用。

  合作化——现代化大农业的制度创新,只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黑龙江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合作化基础较好、条件有利。过去我在河南工作时,认为一个农户经营30多亩土地就算是够规模了,但在黑龙江,一个农户经营几百亩、上千亩土地是很平常的事情。特别是垦区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为推进合作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因为有这样好的基础条件,所以我提出要深入开展农资、农机、金融、科技、垦地等全社会、深层次、多方面的大合作,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黑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8583个,农民社员达19万人,带动农户100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5%。全省有66个县(市、区)与农垦105个农场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垦区向地方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596项、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1032万亩,代耕、代播、代育1405万亩。我到桦南县泓源水稻专业合作社调研时发现,这里入社农户达到273户,规模经营土地15000亩,平均亩收益达1514元,较成立前增加596元,增长64.9%,社员人均年收入达23343元。社员们高兴地对我说,土地还是那块土地,水稻还是那种水稻,但入了合作社后,土地变成了聚宝盆,水稻变成了摇钱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强化政府扶持引导,不断建立健全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强垦地合作,在全省推广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推动土地向垦区集中并由农垦统一经营,努力走出一条垦区领跑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化——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才能实现农村分工分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黑龙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民收入主要靠卖粮。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而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只有30%。为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我提出要用产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重点抓好农副产品、畜牧产品深度加工增值,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和特色产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不断拉长农副产品加工链条,全力打造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3500万吨,同比增长10%。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近170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近150户。目前,全省种植业基地面积发展到8600万亩,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全省初步形成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畜禽、乳品和山特产品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全省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市场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龙头企业的近3000种产品进入超市,有13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加速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黑龙江由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转变。特别是将以千万吨奶战略工程和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为重点,带动全省畜牧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粮食实际加工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