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曾荫权作最后施政报告 谈房屋政策得失与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12日13:35
  中新网10月12日电 综合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房屋政策,他表示,港府决定将推出新居屋计划。住屋一向是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课题。经过港府和市民几十年来的努力,香港在房屋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房屋市场面临一系列问题

  曾荫权表示,近月来检视房屋市场及听取社会不同人士意见,香港房屋市场面对以下一系列问题。

  首先,保持公屋产量。目前要确保平均每年兴建1.5万个公屋单位,正面对两大挑战。首先是香港土地供应紧张,公屋及私人房屋均需要土地。第二个挑战,是部分小区人士反对公屋建设,这是不合理及不负责任的,置社会整体利益不顾。

  其次,私楼价格超出市民负担能力。现时市民“买楼难”问题源于过去一两年,住宅物业供应量相对较少,流动资金充裕及利率长时期处于超低水平,令楼市异常炽热。此外,由于海内外投资者对高价的私人住宅物业需求殷切,发展商近年推出的主要是针对高购买力消费者的楼盘。

  再次,土地供应不足。自停建居屋之后,加上私人房屋市场在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持续低迷,土地的需求大减,相关的规划和基建工程亦受影响,不利开拓新土地的成效。要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在未来十年平均每年要提供可兴建二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

  此外,物业销售不当手法。近年市民对发展商售楼手法有不满,认为透明度低,容易受误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的规管,在去年曾表示,运输及房屋局会成立督导委员会,具体讨论立法规管一手楼宇销售事宜,并于一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旧区房屋的老化。去年马头围道塌楼事件,令港府更加关注日益严重的旧区楼宇老化问题,随后提出改善楼宇安全的措施,从立法、执法、支持业主和公众教育多方面着手,全方位加强楼宇安全。

  针对“劏房”现象,曾荫权表示,社会大众关注楼宇失修及僭建问题,也关注“劏房”现象。无疑“劏房”关乎楼宇安全,但同时也是为未符合上楼资格的基层市民提供居住地方。“劏房”不能用一刀切方式去全面取缔。

  未来房屋建设的重新定位

  在未来房屋建设的重新定位,公屋兴建的长期承担。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房委会的公营房屋建设计划,未来五年共有约7.5万个公屋单位落成,亦即平均每年有1.5万个。加上每年收回的单位,预计这建屋量目前可以维持一般轮候册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约三年的目标。这是港府重要政策,令社会和谐稳定,政策绝对不会改变,若将来需求有变化,会就建屋量作适当调整,以保持此目标。

  复建居屋新政策

  针对复建居屋新政策,港府将按资助对象、订价政策、转售限制、优化置安心计划等方面进行。

  资助对象方面,新计划的对象是每月收入低于3万元(港币,下同),主要是属首次置业人士的家庭。计划会提供实用面积约400至500平方呎的单位,以可负担的楼价出售。

  订价政策方面,新居屋计划的定价及转售政策要与时并进,将售价与合资格家庭的供楼能力挂钩。

  转售限制方面,将一如以往的资助出售房屋,新居屋计划下的单位设有转售限制。

  优化置安心计方面,至于收入相对较多,即月入约四万元以下的家庭,虽然长远有能力负担市值楼价,但未能储蓄到足够首期的市民,政府会继续与香港房屋协会(房协)合作,推行“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

  房屋土地供应与限呎出售土地方面,增加私人住宅土地供应方面,去年提出建立土地储备,并以勾地表制度为主轴,辅以政府主动卖地安排,以确保住宅土地不会短缺,并订定了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提供可兴建约2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供应目标。本年度可供私人住宅发展的房屋用地,估计可兴建约3.5万个单位。

  发展及积存土地政策方面。当土地需求下降时,开拓土地工作会继续,新开拓土地会成为政府土地储备,在适当时候再推出,务求做到当需求上升时,可及时提供足够土地应付超过四万个单位的需求。

  立法规管住宅销售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成立的督导委员会,已提交有关建议,包括把所有“楼花”纳入规管范围,制订售楼说明书、价单、单位面积、示范单位、交易数据及售楼安排的规管要求,以及具体罚则和执法机制。

  香港旧区的发展

  针对香港旧区的未来的发展,曾荫权表示,首先在楼宇安全上。为提升楼宇安全水平,我们会尽快把实施强制验楼和验窗的附属法例提交立法会审议,使措施早日生效。亦会提交立法建议,加强对楼宇安全的管制,包括屋宇署可申请法庭手令入屋检查,和把“劏房”通常涉及的工程纳入小型工程监管制度,加强规管的成效。屋宇署会加强对违例建筑物的执法行动。

  其次,市区重建。港府已于今年2月公布新《市区重建策略》。市建局亦迅速制订了具体执行措施,包括“楼换楼”计划,以及市建局在市区重建中担任“促进者”的新角色,和推行“需求主导”新重建模式的执行细节。在九龙城已成立第一个“巿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和“市区更新基金有限公司”。“楼宇维修综合支持计划”亦已推出,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维修支持服务。此外,市建局在大角咀设立的首个“市建一站通”资源中心,预计在明年初投入服务。

  再次,起动九龙东。香港的传统核心商业区已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写字楼的需求,我们必须开拓另一个核心商业区九龙东。过去10年,位于观塘和九龙湾的甲级写字楼楼面面积已大幅增加两倍半至140万平方米。随着启德的写字楼地带及旅游休闲设施投入市场,和工厦活化的效应,九龙东有极大潜力蜕变成为优越的商业区,再增添四百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楼面面积。

  最后,活化工业大厦。在2009年,港府宣布一篮子措施,透过推动重建及整幢改装,善用现时空置或未尽其用的旧工厦。根据上个月完成的中期检讨,我们决定把活化工厦的措施延长三年。此外,为改装工厦提供创意空间,我们会容许小规模改动建筑物的现有结构,并鼓励改装工厦申请参与绿色建筑评估。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