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舟山:中国新增长极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作者:段 愿
2011年10月17日16:27

  舟山:中国新增长极

  舟山是个好地方,可以搞物流、旅游、航运,还可以搞战略储备中心。最近,国务院研究了浙江沿海和海岛综合开发战略,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浙江要充分发挥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优势,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强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1年4月8日

  舟山何以成为中国第四个新区

  ■观察记者 段 愿

  坐拥“地利”优势的舟山

  在中国海岸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杭州湾外延,11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上,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岛屿1390个,组成了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

  背倚长三角,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造就了舟山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釜山、长崎、高雄、香港等,构成一个近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舟山港域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省的55.2%,全国的18.4%。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可以在此畅行无阻。这里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是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和大型临港工业的理想基地。

  舟山的港口优势较之香港而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著名历史学家刘存宽,曾在《香港、舟山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对华战略》一文中提到,在夺取中国海岛的问题上,英国政府把夺取舟山当作首要战略目标,对占领香港岛则始终不大感兴趣。

  然而,英军在舟山遭到了顽抗。最终,《中英南京条约》以“开放广州,割让新安县之香港”、“舟山岛永不割让他国”为条件,英军方撤出定海。

  这一撤,倒是撤出个亚洲“四小龙”之一来。而舟山却长期以“离岛”身份,经济总量屈居浙江11个地市的末几位。

  纵观舟山的经济发展史,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端倪:早在秦朝就成为海上弄潮儿的舟山人,守着优良的港口优势,却在香港经济腾飞的百年时间里,仅仅单一地捕了百年的鱼,而究其根本还在于海岛与大陆间交通之不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等相继建成,天堑终于成通途。

  2009年对于舟山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投资130亿元,历时十年,连接4座岛屿,横跨48.16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在这一年全线贯通了。这意味着大桥作为跨越大海的路上交通,从此打破了舟山路上运输的瓶颈,这使得舟山港口运输体系更加完备。这意味着舟山成为了长三角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前哨阵地,而定海也随之成为浙江乃至全国走向海洋的“桥头堡”。这意味着曾经的岛屿岸线,如今摇身变成为大陆岸线,开发价值成倍扩大。

  鸟瞰舟山—群岛北部,东海大桥长虹卧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枢纽港;群岛西部,舟山跨海大桥五桥相连,联通了海岛和大陆。舟山融入了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人和”为新区铺路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就已经开始对舟山有所重视。“开发海洋,振兴舟山!”这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1991年在视察舟山时作出的指示。

  此后,舟山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舟山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渔业基地、综合性海岛港口旅游城市”。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舟山人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舟山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岛旅游、滨海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

  199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会址就选在舟山。此时,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时代“推背感”的舟山,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发展的机遇。借助于浙江省提出要由资源大省向经济大省发展的机会,舟山市随即提出“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这一举措,也确立了舟山在浙江省海洋经济中排头兵的形象。

  在这以后的五年里,舟山在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与港口开发、海上运输、大众货物储运加工等优势产业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07年,在舟山市第五次党代会上,代表们提出并审议通过了“四海”建设目标,即要把舟山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海洋文化名城。这一目标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舟山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一年以后的舟山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扩大)会议上,舟山市委再次明确了舟山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

  其实,从“四海建设”与“三大定位”的提出之日起,舟山成为一个全新的“新区”的想法就已经埋在了这届舟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人的心中。然而舟山人心目中的“新区”远不足以与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相提并论。而要成为新区,舟山要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到了2010年,舟山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143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比重最大的城市。

  从渔业捕捞到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从港口开发到各项海洋新兴产业的兴起,从耕海牧渔的偏远小岛到美丽的港口宜居城市。舟山人民以开拓、开放、包容的姿态,以无畏、勇敢、进取的精神,描绘出的这幅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该向世人展示了。

  为了将舟山隆重推出,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也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2010年,浙江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

  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邀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已经87岁高龄的钱正英院士于2010年3月和5月两度率领调研组来到舟山。首次亮相的舟山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考察即将结束之日,钱正英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兴奋的设想:“浙江的发展前景应该要调整空间布局,把开发以舟山群岛为主的海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今后浙江和中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观点,正是舟山人期盼已久的。几代舟山人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舟山的新希望。

  在2010年6月23日召开的市委专题学习会上,舟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强调,要举全市之力、以非常之举,把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作为全市的中心任务、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国辉在会上指出,“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标志着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舟山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先行先试探索海洋开发,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全市之力、以非常之举”这九个字很好地诠释了舟山市委市政府为“新区”所付出的努力。确实,为了把“新区”的理想化为现实,舟山市上上下下都铆着一股子干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更是采取主动行动,积极为之争取。

  2010年7月9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随着国务院同意将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宣告正式启动。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舟山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舟山市获准出席这次会议,而舟山也成了此次会议上唯一一个地级市。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舟山群岛为重点的海岛开发开放列为浙江海洋经济试点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说:未来舟山要像浦东一样开发开放。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说:舟山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钱正英说:把舟山打造成“特殊区域”,未来以舟山的开发带动宁波发展。一份份殷切的期望,意味着国家和浙江省对舟山群岛开发开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天时”终于来了

  2010年3月,舟山争创“国家级海洋旅游综合实验区”时,还仅是一个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国家级战略;但在5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舟山上升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到了2011年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关于舟山的表述变成“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在一年时间里,舟山战略实现了精彩的三级跳。

  舟山群岛新区三级跳透着中央高层清晰的战略意图。从国家全局来看:中国内陆地区大,各种开发区模式多;而中国在海洋方面是弱项,更应该发展,这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都将起到长远重要的影响。浙江经济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重要成员,在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下,发展将会更快。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2011年3月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用百字对中国海洋经济的谋划。而恰恰是这被中国海洋界称作“百字方针”的中央战略,成为了舟山新区三级跳背后的有力推手。也正是这“百字方针”,预示着舟山成为“新区”的“天时”到了。

  2010年11月3日,舟山迎来了首支正式的官方调研团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领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同志组成的国家海洋经济调研组到舟山调研。

  在第二天下午召开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杜鹰就浙江省海洋经济试点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舟山的战略地位比我想象的还重要。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亮点,是将来出成绩、出成果的地方⋯⋯待浙江省的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要单独就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再做一个规划。”

  就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的同一天,正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的钱正英,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建设“舟山新区”的构想,并要求在“浙江沿海项目组”的综合报告中给予重点体现。这是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舟山新区”这一概念。

  2011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并悉心听取了《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的汇报。

  一周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领国务院16个部委的“一把手”,飞抵舟山,一下飞机就驱车来到朱家尖大青山。温总理俯瞰舟山群岛,在认真听取了舟山市负责人介绍海岸开发和港口布局情况之后,动情地说:舟山是个好地方,可以搞物流、旅、航运。还有一个,可以搞战略储备中心。最近国务院研究了浙江沿海和海岛经济,其实是陆海统筹、协调发展,这个浙江有优势,可以做大文章。群岛新区即将破壳而出。

  在温总理一行回到北京的两个月后,国务院于6月30日正式批复(国函[2011]77号)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其范围包括舟山整个市域,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1年7月7日,当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笑容满面地走上了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的主席台时,他向全国宣布了这一好消息,给浙江人民,给舟山人民献上了一份大礼。

  这一刻,“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横空出世,它是一项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壮举。中国“蓝色经济”发力了,先行先试选择的是浙江,舟山市破题重任,扮演了先导区的角色。

  从“四海”建设与“三大定位”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对舟山建设“三基地一城市”的描述,再到舟山群岛新区最近提出的五大发展目标,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级政府为打造舟山群岛新区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如今的舟山群岛新区,不仅仅是舟山的,它是浙江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