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网络疯狂开售大闸蟹蟹券 “缺斤少两”是常事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0月17日16:26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周琳、周蕊)吃蟹的季节才刚刚开始,蟹券销售却早凭借互联网,卖起了“期货”。网友反映,“有券无蟹”、缺斤短两甚至“人去楼空”的事,一再发生。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在送礼经济的“发酵”催热下,由于“每个环节都有钱赚”,蟹券这类预付“票证”才大行其道,乱象纷飞。专家建议,针对预付“票证”风险高的现状,应尽快加强监管。

  【核心网事】大闸蟹“爬入”互联网 蟹券疯狂网络推销

  由于今年中秋时间比较早,中秋时还未开始捕捞大闸蟹,以至于占到一年销量一半左右的大闸蟹“中秋行情”并未出现。但是,借助团购和购物网站的力量,大闸蟹却早就“爬入”互联网,蟹券在网络上疯狂开销。

  早在8月份,就已经有网站推出了“大闸蟹”的团购活动,而关于“大闸蟹”的团购信息到记者发稿时仍“横行”在各大团购网站的页面上。8月,淘宝“聚划算”推出面向全国的大闸蟹团购活动,3.5至4两的公蟹和2.8至3两的母蟹各四只仅售299元。不出几日,蟹券就售出超过6万张,涉及金额千万元以上。

  记者在团购导航网站上搜索“阳澄湖大闸蟹”发现,截止到10月初,相关团购超过400个,推出大闸蟹团购的网站有数十家。团购的大闸蟹价格差异比较大,但大多都比市场价便宜。

  例如,10月9日在“美团网”的“巴大王蟹府阳澄湖大闸蟹精品装”原价358元、现价188元的团购开团后,每份有雄蟹、雌蟹各三只,当日就有有600多人购买,平均每只螃蟹的售价较低,约为31元。而另一名为“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团购中,99.9元的低价就能购得三公三母的大闸蟹,充满吸引力,9月28日开团至今共售出3000多只;但与高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并不高的满意度,五颗星的活跃度一旁却是仅为两颗星的好评度。

  在论坛和微博上,网友纷纷讲述了自己团购蟹券“坑爹”的不愉快经历。新浪网友“楠方佳木”团购蟹券后,“从昨天中午开始打提货热线一直到现在永远告之你电话忙”,感叹“买券容易提券难”,“本来想图个方便结果花钱买气受”。微博网友“ST_Zeus”虽然成功打进了提货热线,团购流程也明确说节假日提前7天电话订蟹,但对方却告知“不保证送货时间”。

  【记者调查】谁都有差价赚 消费者可能“提不到货”

  “中国网事”记者走访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发现,不少蟹行为了“抢鲜”,也都在热销蟹券,宣称“随到随提”,有的甚至表示可以用去年代理品牌多出来的券作为凭证“预售”今年的大闸蟹。例如阿大阿二蟹行就表示,可以先购买去年没有销售完的“巴路”牌或者“菊花”牌的蟹券作为凭证,“提货的时候给你我们今年代理的"阳太沃"牌。”仅该蟹行去年未卖完的券就有一百多张,“上了券”而最终未能销售的大闸蟹价值理论上高达近十万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拿着蟹券在网上叫卖的方式,以前只是个别商家进行的新尝试,如今却已经成为大闸蟹销售的主流。江苏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告诉记者,今年蟹券的销售时间早、销量大,可以用“多”和“乱”两个字来形容。

  杨维龙表示,协会的一些会员单位也开始蟹券网络销售,销售价格和数量都在正常范围内。而很多与协会没有任何关系、乱七八糟的小蟹行也售卖蟹券,蟹券和蟹也不是1比1卖的,“有券无蟹”大有人在,“很有可能会出现消费者提不到货的情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蟹券的经销商往往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自养自销,销售量在预计中风险较小;另一种是并不养蟹,而是找一家蟹店或者养殖商谈好价钱,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自己只负责“卖券”,券最后能不能兑到蟹不在自己关心的范围内。更有甚者,有些小公司往往注册一个“空壳”就开始卖券,等到需要兑蟹的时候直接关门走人、溜之大吉,届时消费者拿着券都不知道去哪里兑。

  杨维龙表示,往年也出现过这样“人去楼空”的情况,今年鱼目混珠的现象特别多,协会已经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具体数据尚未统计出。

  事实上,即使能提到货,消费者也不一定“占到了便宜”。团购网站上的大闸蟹很多都标识产地为“阳澄湖”,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则表示,有些团购网站标识的价格过低,如果大闸蟹真是足两,即使在阳澄湖边也收购不到这个价格。

  即使是价格高昂的蟹券,也并不一定真的物有所值。蟹券的经销商还看准了一点:买蟹券的和提蟹的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人。业内人士介绍,蟹券主要针对的是单位和送礼市场,很多时定价会高于实际价值。例如,经销商与养蟹店的老板沟通好,以低价或打折价买进,却以高价标出,真正提蟹的人并不知道真实价格;而且到兑蟹的时候,也并不是每只蟹都能足两,“缺斤少两”是正常事。

  杨维龙表示,蟹券之所以红火,正是由于每个环节都有钱赚。

  【反馈链接】预付“票证”风险高 预付券纳入金融管理待加强

  事实上,这样的“票证”经济并非只存在于大闸蟹市场,从中秋节前风靡的“月饼票”、到各种购物卡、提货券,各种商品都在做这样的“提前消费”。专家认为,这样的单一用途企业预付券也是规模庞大“准货币”的一员,与已得到一定监管的多用途预付卡相比,单一用途预付券的企业数目更多,监管相对也比较困难。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钧告诉记者,这种预付券其实已经是一种类似于“期货”的金融行为,成为不少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消费券除了产生巨额现金流外,对商家更为吸引的是“沉淀资金”,“即使利息是千分之五也已经是一笔很高的额外收入了”。再加上送礼经济“发酵”,使得这样消费卡、消费券不仅在美容院、健身馆,甚至在餐饮业、旅游业普遍化,着实令人担忧。

  专家建议,从源头加强监管,将预付券纳入金融管理体系,针对发卡、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予以配套的法律规范,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鉴于现在公司的注册资金下限仅有3万元,而公司又是以其资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公司进行破产,消费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姚钧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从源头抓起,通过发放金融许可证和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方式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周琳 周蕊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