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量的商家优惠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欧美。图为一位女士正在剪下报纸里一张优惠券。法新社
【编者按】降级、暴跌、破产……今年似乎是发达国家特别难过的一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此类词汇频繁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欧美经济真的一蹶不振?像中国一样被寄予厚望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否独善其身?就此,本报驻外记者用专业的视角,从普通人的生活和经济数据变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趋势,还原真实的全球经济。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牛海荣、刘晓燕、蓝建中 特约撰稿王一凡发自纽约、比利时、东京
美国:“压根儿就没有复苏过”
25岁的布莱斯四个月前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得知了自己失业的消息。
“从那天起,我就每天上网四处发简历,还让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帮我留意哪儿有工作机会,但直到现在,还是一无所获。”布莱斯说,“我现在越来越失望,要是下个月还没有答复,我可能就得搬回父母那里住了。”
布莱斯知道,现在找个工作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尽管他手里的文凭来自常青藤名校。
三年前,雷曼兄弟破产将美国拖入了一场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如今,尽管美国经济早就开始复苏,但就业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出现了停滞的迹象。
美国各大公司企业及政府部门,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中,共裁员11.5万余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美国劳工部10月7日公布的月度非农就业报告显示,9月份,美国共新增就业岗位仅为10.3万个,其中大约有4.5万个是8月份罢工的电信行业员工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失业率竟高达9.1%,连续第3个月保持在这一高位。而在所有失业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在经过一年后仍未找到新的工作,这一比例创出了历史纪录。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警告,对于美国来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场“全国性的危机”。
更让人担心的是,曾经一度引领美国经济复苏的制造业也似乎失去了动力。近期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纽约、费城等主要制造业地区的生产活动均已经从扩张转为收缩。
唯一令人不至于过分悲观的是,占美国经济总量70%左右的美国消费者开支出现了好转的迹象。但是,由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仍在两年多以来的最低点附近徘徊,不得不让人对消费复苏能否持续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不到1%,稍不留心就会重新掉回负增长。于是,一时间,各大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纷纷下调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而就连一直信誓旦旦预计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逐渐好转的伯南克,最近也首次承认:“经济复苏风雨飘摇”。
与此同时,有关美国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的声音再次席卷而来。高盛认为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40%。而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看法更为悲观,他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衰退,目前该讨论的是这次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
与经济学家靠数字和模型预测“衰退”不同,老百姓判断经济是否在“衰退”完全凭感觉。
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切尔西正在互联网上四处找促销信息,准备提早为孩子们准备万圣节化妆游行的行头。碰到记者时,切尔西说,“我在Ebay看了一下午,发现有好几个网站在卖二手的万圣节服装和装饰品,虽然这些东西本来也不算贵,但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嗯,你看这两天的新闻,很多人在讨论经济可能会二次衰退呢,”记者说。“二次衰退?我怎么觉得压根儿就没有复苏过?”切尔西耸耸肩说。
欧洲: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希腊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最近,一位常驻雅典的同行告诉记者。
为了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希腊政府不断提出财政紧缩措施,让老百姓勒紧腰带过日子。然而,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老百姓对政府不断加码的紧缩措施已感觉招架不住,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一浪接一浪,希腊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再看近来受到牵连的意大利,虽然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政府已经不得不宣布采取紧缩方案,想各种办法增加财政收入。罗马的公路上原来没怎么见过戴袖章抄罚单的人,如今不时就能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围着一辆辆汽车端详,一看没有停车票就立刻送上一张罚单,意大利政府已经连这点小钱都在乎了。
当然,27个欧盟成员国境遇也并不相同。对于那些没有受到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日子依然悠闲自在,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人们照样坐在外面享受阳光和啤酒,大型购物中心的停车场上也依然车满为患。在一家位于比利时、荷兰和德国交界处的购物中心,售货员笑着告诉记者,“没觉得生意受欧债危机影响,你看,人们照样来大肆采购。”
事实上,欧盟和欧元区内各国经济发展一向冷暖不一。德国是欧元区内的第一大国,2010年德国的GDP占欧元区的27%。虽然遭受了金融危机,但德国经济在危机后强势反弹。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同比增长则达到了5.2%。在德国的带动下,欧元区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了0.8%,大大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0.3%。
除了出口,内需已成为德国经济的另一个发动机。”德国4家主要经济研究所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联合报告显示,德国今明两年的私人消费预计将分别增长1.2%,远远高于2010年的0.4%。
与德国相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增速少得可怜:今年第一季度,西班牙的经济增速仅为0.3%,意大利只有0.1%。此外,欧盟各国还面临失业率高企的难题。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盟7月份的失业率为9.5%,欧元区则为10%。西班牙的失业问题最为严重,失业率高达21.2%。
近来,债务危机的演进让重债国的日子变得更加不好过。希腊政府日前预计,希腊经济今年可能将萎缩5%。意大利政府也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增长1.1%下调至0.7%。
欧盟委员会9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欧盟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相较于第一季度有所放缓,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减弱,到年底将接近停滞,但倒还不至于陷入衰退。
虽然目前德国和荷兰等经济形势较好的成员国的老百姓还没有感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但欧盟各国财政紧缩和经济减速的寒流将难以避免地传导到欧元区的更多国家,届时这些国家是否还能独善其身,恐怕不得而知。
日本:越多人同时做两三份工
“非常羡慕中国游客在日本手拿大把钞票购物。”记者在日本的很多朋友普遍有这种感觉,与上世纪90年代前泡沫经济时代的大手大脚相比,日本人现在的生活普遍有些紧巴巴。
很长一段时间里,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无论白领、蓝领,只要是公司正式雇员,年龄多少岁,月收入就约有多少万日元。并且,根据公司业绩不同,每年都会有相当于2~5个月月薪的奖金和津贴。“月薪全花光,奖金买房买车结婚”是那时很多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但如今,只要打开日本版雅虎或谷歌,搜索“收入低”,就会发现无论博客、推特、聊天室,到处都是人们在抱怨自己收入过低的内容。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抱怨自己的月收入只有14万日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27元),40多岁的家庭主妇抱怨丈夫的收入还不如自己打零工挣得多,更重要的是,占据收入重要比例的奖金和津贴被大幅削减甚至取消。
因为丈夫收入大幅下降,妻子不得不重新回归职场,“男主外女主内”的日本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在东京,不少家庭妻子的收入要远高于丈夫,抱着孩子去超市买菜的男人也越来越多。
2009年,在日本著名社区网站Mixi上,出现过一篇名为《我在做两份工作》的热门文章。作者是一位40左右任职于某大型企业的白领,他原本的年薪,在支付全家生活费和孩子们的学费后,绰绰有余,金融风暴来袭让他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所以,他不得不在晚上6点下班后,到24小时便利店打工到凌晨1点。周六还要工作到凌晨4点。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随着经济危机加剧,以及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连锁反应,做2份甚至更多兼职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过劳症状和心理疾病,也将重新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
到处做兼职,时间变紧了;追求低房租,住处变小了;收入下降,要紧衣缩食了……《年薪100万日元丰富的节约生活》、《给没空整理的人看的整理术》等以“节约术”和“整理术”为主题的书便成为图书市场的新宠。
超市的货架也相应悄悄发生着变化。往年,超市都是把最高级的榄柿子、丰水梨和富士苹果放在入口处最醒目的地方,但近两年,已经被同类水果中相对便宜的中档产品占据。另一方面,很多超市自制熟食的种类和数量也比前些年有所增加,这显然是夫妻双职工家庭增多导致的结果。
随着人们收入降低,近年来,H&M、Forever 21、Bershka等中档服装品牌在东京越来越受到欢迎。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崛起的优衣库等平价服装店,也继续着它们良好的市场业绩。
不过,在老百姓生活紧巴巴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也不是一团漆黑。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爱宕伸康9月12日指出,3月发生大地震后经济严重衰退,但是4月开始恢复,8月的工矿业生产实现了连续5个月的增加,实际消费额也缓慢增加。只不过,工矿业生产的扩大速度比预想的要低。当然,在日本这个成熟的经济体,寻找新的增长点着实不易,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新兴经济体:唇亡齿也寒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彤 耿锐斌 刘亚南 发自巴西利亚、莫斯科、孟买
表面看来,很多新兴经济体都是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不过,全球经济唇齿相依,唇亡必然齿寒,发达国家走向衰退带来的寒意,已经让这些国家打了寒颤
俄罗斯:走在复苏的大道上
在莫斯科土生土长的拉古特京娜目前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书。由于高校工作并不繁重,她在业余时间到外资公司打工,每逢周末还会和伙伴们到饭店表演舞蹈挣钱。“虽然,俄罗斯高校的薪水普遍不高,但是只要自己勤奋努力,享受生活还是没有问题。”谈起未来,26岁的拉古特京娜充满了自信。
在她看来,自己身上有不少“80后”共有的特点: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因没有特殊背景和工作经验而难以找到报酬丰厚的工作;同时,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完全可以凭借知识和勤奋在这个劳动力价格高昂的大都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拉古特京娜对记者说,她在学校每月可以领到约一万卢布的薪水(1元人民币约合4.9俄罗斯卢布),而在其他地方打工获得的报酬相当于这一数字的数倍。虽然认为自己生活并不算有多么富裕,购车购房也还没有提上日程,但是今年暑假她还是用自己的钱,陪妈妈到几个国家去旅游了一次。
“世界经济因欧债产生的波动没有给我带来特别的感觉。”在习惯了莫斯科高物价和高消费的拉古特京娜看来,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减,物价涨幅还低于几年前的同期水平。
对于像拉古特京娜这样没有投资股市和汇市的普通莫斯科市民而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远不及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大。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给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俄罗斯带来了滚滚财源,同时也导致了这个国家普通消费品的物价飞涨。记者曾在4年前遇到了超市食价签每周都更新的情况。当时俄经济年增长超过6%,而通货膨胀率却高达11.5%。
而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了约4%,消费物价指数在前8个月内共上涨4.9%,比去年全年8.8%的水平低了近一半。总体上看,俄罗斯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不过,在普通民众感受不到的地方,影响依然难以避免:俄股市和汇市近日来出现较大波动:俄股票交易所指数出现持续低迷,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比率则创两年多来的新低。
对此,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林娜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局势纷繁复杂,然而俄财政部和央行等已经做好应对准备,国家经济不会再次蒙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重创。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也表示,国家不论在“财政资源”,还是“具体手段”上都做好了反危机的准备。此外,俄《共青团真理报》援引俄“个人资本”公司总经理纳萨韦诺克的话说,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复杂,但新一轮危机并不会重现。尤其对于俄罗斯而言,只有在石油天然气价格暴跌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危机。
不过,乐观背后,也有隐忧:如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在俄罗斯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纳比乌林娜在上月末举行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时承认,俄罗斯依然在依赖出口导向性经济增长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潜力已经耗尽。尽管俄高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早已看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俄在这一方面取得的进展还远未到差强人意的程度。
印度:被GDP数据掩盖的
“印度央行今年将印刷20亿张面值1000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7.73印度卢比)的钞票。”印度媒体日前如是报道,这一数目是去年的2倍,而今年500卢比面值钞票的印刷量将从上年的40亿张减为20亿张,这是1000卢比钞票的印数首次超过500卢比钞票,也将取代后者成为不同面值钞票中的主流品种。
印度财政部一位官员说,自动取款机现在一次可以最多发放4万卢比,使用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会更加方便。银行也可以减少向自动取款机运送钞票的次数,也能节省成本。
随着通胀逐步升高,引进更大面值钞票来减少货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和不便,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有业内人士戏称,印度的钞票面值有可能追赶上日本货币的水平。
其实,印度媒体和不少印度人真正想和日本比较的是GDP,他们期望能早日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最近在印度国内掀起这一话题的是印度最大信用评级和研究公司CRISIL的一份报告。报告中,高级经济学家苏尼尔·辛哈表示,“如果没有地震和海啸,印度要到2013或2014年才能取代日本。”国际咨询机构普华永道近期也发布报告说,印度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则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GDP已经在2010年超过日本。
这些研究结论让一些媒体和人士感到兴奋,因为就连相关报道本身也承认,印度GDP超过日本与否对国内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关键在于印度可以籍此在国际上要求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扮演更大的角色。而这正是印度所追求的。只不过,对此感到兴奋的人有意淡化了印度已经或将要超过日本的是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计算的GDP,而非世界更加通用的名义GDP。
这一“研究成果”并没有获得官方和主流经济届人士的认同和采纳,或许他们觉得印度今年对日本的超越还“不值一提”。
印度总理辛格早些时候表示,如果印度能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他说,当前工业化国家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这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确定,但仍然要把第12个五年计划(2012年至2017年)的经济增幅目标确定为9%。
不过经济飞速发展,依然改变不了很多东西:尽管印度塔塔集团收购了英国老牌汽车生产商捷豹路虎,并成为英国就业人数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但印度金融中心城市孟买仍然不得不依赖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建设的城市供水管道;尽管印度能源企业在澳大利亚和印尼大力收购煤炭资产,但印度9亿农村人口依然有40%的人没有通电;尽管印度首富可以花20亿美元为自己在孟买建造超豪华“安蒂拉”宫,但孟买60%的人口依然栖身于贫民窟之中。
巴西: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
本月的第一天是个周六。像以往一样,巴西首都最豪华的帕克购物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显示着这个国家经济繁荣所带来的旺盛消费力。其中最为抢眼的是苹果专卖店门前,由于是iPad2平板电脑登陆巴西市场的首日,更是排起一眼望不见头的长龙。一部16GB/WiFi高达1500雷亚尔(1元人民币约合0.276雷亚尔),比美国市场上高出近一倍,而巴西人仍在如此踊跃地抢购,令人不禁啧啧叹息。
但是,这种“购销两旺”场景的背后,巴西却在上个月刚刚经历了一场金融风波。受到愈演愈烈的欧美债务危机,巴西股市在享受了数年牛市的好景后,9月份遭遇了连续暴跌的股灾,全月累计共下跌了23%。与此同时,汇市也经历了一场风暴,巴西央行两次大规模入市干预。
对于此次巴西9月份发生金融风暴,官方显然不愿意大肆声张,而是将之归咎于金融市场大规模的投机行为。但当地的学者和专家却一针见血指出,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而欧洲国家的趋势又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形势呈现二次探底的危险,因此必将给新兴经济国家带来较大冲击。他们认为,虽然目前它的影响在微观层面还没有显现,但已经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这可能是一场即将到来风暴的前兆。
巴西经济咨询公司CRU战略公司专家普拉特认为,巴西所获得外国投资主要来自于欧洲,而目前那里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抽出资金,以应对母公司发生的财政困难。另外,巴西经济还具有一个软肋,就是外贸的一半以上依赖于大宗商品的出口,而且顺差也主要靠它获得。目前,继石油和黄金之后,许多大宗商品项目也呈现价格疲软现象,因此不少外资认为在巴西已无利可图,纷纷从巴西撤走资金。
在发生金融风波的同时,巴西政府不断放话给巴西经济打气。罗塞夫总统表示,国家拥有旺盛的国内消费和充沛的外汇储备,因此不惧怕任何可能出现的新危机。然而,专家们却对此很不以为然。巴西对外贸易委员会德卡斯特罗说,旺盛内需是靠国民大规模信贷获得的,而目前居民的平均负债率超过了20%,这本身就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危险。而且,巴西目前所拥有的3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于应对一场全球性大危机是杯水车薪。
其实,为了应对一场新的国际危机,巴西政府已经在悄然做出准备。8月31日,巴西央行在今年连续5次升息之后,突然宣布降低银行利率,并表示在年内还要实施两次降息。此外,政府还在9月6日和17日,分别宣布提高7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和进口汽车的工业产品税,此举是为了限制进口的增长和保护本国工业。专家指出,每当巴西较多地使用贸易保护武器时候,那就是它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
9月23日,巴西最大报纸《圣保罗报》在其头版头条发表评述说,随着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步加剧,新兴经济大国将不会像2008年时那样幸免于难。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国家存在着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本币贬值的担忧;另一方面,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将出现需求减少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危险。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