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统战(群工)部开展的“机关女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发现,目前,机关女干部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由此影响她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种心态 调研发现,中央国家机关女公务员中,存在着四种值得关注的心理状态。
第一,甘当绿叶心理。相比男性,女性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相对弱,对事业和工作的目标要求相对较低。调研发现,一些机关女干部潜意识里缺乏足够的独立意识,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开发自我潜能和开拓创新的努力,工作领域呈现附属化。
第二,波动心理。分析认为,25岁以前是女干部的黄金期,26-32岁左右是“百事缠身”期(求偶、结婚,调整构建夫妻、婆媳关系,生养孩子,早期教育)。30岁以后提升同一级别职务的年龄大约比男性晚3-4年,较大比例在科级、处级职务上滞留下来不再升迁。到了33-40岁阶段,孩子上了学,女干部的精力较多投向工作和发展,进入第二个黄金期。在41-45岁左右,孩子冲刺高考,父母、公婆变老需要照顾,进入第二个精力分散期。46-51岁左右,孩子上了大学,家庭空巢,进入第三个黄金期。然而不久就面临退休,对发展的信心和努力逐渐减弱。这三个精力分散期,较大地影响了女干部的成长。
第三,内疚心理。调研发现,多重角色的冲突,使一些机关女干部常常产生内疚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好领导,但不是好妻子、好母亲。这种内疚心理,使一些机关女干部在多重角色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矛盾中苦苦挣扎。10.2%的机关女干部认为,因为事业影响了家庭,让自己感到内疚和自责;12.75%的机关女干部因为家里的事情,有时会放弃参与重要工作的机会,有的甚至放弃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事业和家庭的选择中,有的女干部把做贤妻良母作为主要目标,当事业和家庭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常常选择以家庭为重。即使已经晋升到了高级职务,一些女干部在遭遇工作和家庭“蜡烛两头烧”的疲累考验时,也常常选择家庭,甚至放弃事业追求。
第四,高压心理。调研发现,机关女干部现在心理压力普遍过大。机关女干部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大。她们常年处于高压下,得不到应有的舒缓。即便是周末,也很少得到休闲。约四分之一的机关女干部选择了睡觉,说明一周内工作时间里,睡眠明显不足,需要在周末补偿。
三个关口 调研发现,生育期是机关女干部成长的第一个关口。不少女干部因生育哺乳等,使事业中断,加上精力更多地转移到家庭和孩子身上,知识链条中断,培训学习稀少,在后来发展中与男性拉开了差距,“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多从这个阶段开始。在调查数据中,40%处于该阶段的女干部报告自己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如男性。
角色期待是机关女干部成长的第二个关口。调查显示,女干部每天花在“采买做家务”、“抚育子女、”“照顾老人或家人”上的时间都比男性多。女干部加班加点投入工作的时间普遍少于男干部。一周内工作40小时的,女干部占61%,高于男干部的55.5%,但工作50小时的,女干部占8.2%,低于男干部的8.8%。“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这个数据基本上符合机关女干部的实际情况。
调查显示,50岁左右的更年期是机关女干部成长的第三个关口。问卷统计显示,50%以上的女性干部在更年期情绪波动,价值目标模糊,追求动力下降,人际关系也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自我调整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此后成长动力会增强。
三点建议 调研认为,保持机关女干部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机关需要,做到岗位建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女干部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调研发现,有些机关女干部认为心理问题是精神疾病,有心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所以对心理问题试图回避、隐瞒。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强调克制、忍耐,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明知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总不敢暴露自己的问题。调研发现,目前女公务员自身心理疏导技能普遍缺失,很多人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关注不够,也很少有人关注心理救助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援助。
第二,重视机关女干部生育期、更年期引发的心理变化。尤其女性到了更年期,心理承受力下降,容易产生身体上的疾病。有些人担心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产生恐惧和不安,有人甚至会患上心因性躯体疼痛、疑病症等心理疾病。我们要重视机关女干部成长周期中生育期、角色期待和更年期三个关口,适度给予心理疏导和组织上的关爱。
第三,机关女干部要学会自我减压。要着眼于提高自身修养、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拥有一颗进退自如的平常心。问卷数据表明,大多女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有幸福感;改革创新,有所创造,有幸福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感到自我价值实现,有幸福感;做好平凡工作,兼顾相夫教子,有幸福感。调研表明,拥有平常心的女干部,最容易获得成就感,她们进退自如,心静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梁 捷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