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黑护工扎堆盘踞老年病房 市场短缺获得病患掩护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10月25日18:11

  “刘叔,我看的那个老太太咋喂饭喂不进去,你帮我来看看……”正在病房里忙乎的老刘闻声而起,随这位大姐到了另一间病房,不一会问题解决回来,立即得到一屋子病人和家属的夸奖:“老刘就是有经验,在这儿都成名人了吧!”老刘不答话,一脸憨厚的笑容。

  在位于方庄的这家综合医院的神内住院病房,老刘确实是一个“名人”,他的对外身份是某位病人的远房亲戚,但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他实际上是一名“黑护工”,而且非常资深,在北京已经干了近10年,这个科室的护工基本都是他介绍来的。他在病人家属中口碑不错,“什么黑不黑的,只要活儿干得好就行!”一位家属对记者说,他们和正规护工相差的是一个“培训证书”和一个“公司身份”,然而,在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需要他们来解决“燃眉之急”的人太多了。

  “黑护工”在很多医院是被明令禁止的,整顿治理了多年后却禁而不止,至今仍活跃在北京的多家医院,他们存在的最大理由便是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导致了医院对他们“睁一眼闭一眼”,导致了病人和家属心甘情愿为他们打掩护,只要正规护工满足不了这个市场缺口,“黑护工”群体便不会消亡。

  变身 黑护工群

  为多挣钱从“正规军”主动变“黑”

  由于记者自家老人就住在这个病房,所以在闲聊中记者已对老刘的事情了解了不少,他来自河南农村,10年前到北京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家政公司介绍的,在一家医院做保洁,一个月工资600元,不久他就发现,同在医院打工,照顾病人的护工能挣1000多元,于是他自告奋勇也当上了护工。

  “我那时候算是‘正规军’,有公司的,但是不像现在这样还要经过培训,也没有上岗证,拉到病房就干活。家政公司负责介绍病人,然后他们抽头两成,我一个月能拿到1200元,这个收入在当时不算低,但是活儿确实比保洁累多了,主要是晚上睡不了整觉。干了一年多,我一个老乡说,你干吗不自己出来单干,何必让家政公司白赚这个钱?”

  老刘被一语点醒,由于他为人憨厚,干活不惜力,所以在病人中口碑不错,这个时候已经经常有以前的病人给他介绍活儿,所以他干脆就甩了家政公司单干,“单干以后每月能拿1500多元,时间上也比较灵活自由,只要把活儿干好,不愁没人找。”老刘丝毫不觉得“身份”问题算个什么事。他告诉记者,当初和他一起在公司干的好多人后来都自己变“黑”了,“这个市场这么大,不靠公司我们活得更好。”他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老刘对自己没有护工上岗证并不讳言,甚至对病人家属说:“不用迷信那几张纸,我当年可是从护士那里一点一点学来的,比现在他们培训几天就上岗的强多了。”老刘并非夸口,他的经验丰富,手法娴熟在这层楼是有口皆碑的,这全靠当年的“偷师学艺”,给病人喂鼻饲,给瘫痪的老人做全身按摩,处理紧急抽筋,帮病人灌肠排便……这些基础护理工作做了十年,老刘早已是轻车熟路。目前在这里干的护工们基本上都是老刘一手带出来的,现在,他领导着一支真正的护工“游击队”。

  生存 老乡扎堆

  带头人自愿“传帮带”挤走其他护工

  记者早就听说北京的“黑护工”地域观念很分明,经常一个医院或者一个科室都是一个地方来的,大家很“团结”,一旦站稳脚跟,别的地方的人很难染指。这种情况在老刘的口中得到了证实,他告诉记者:“这个科室已经被我们村人全包圆了。”

  辗转了多家医院之后,老刘五年前在现在的这家医院落了脚,“科里有位大夫和我是同乡,一直很关照,而且神内病房主要是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我们工作起来也比较稳定,不用三天两头换人。”没过多久,老刘就凭着自己的实力在病房赢得了好口碑和好人缘,每月挣的钱也超过了2000元,找他的人甚至开始排队。“村里有人听说我在北京干得不错,挣到了钱,就托我把他们带出来一起挣钱。”

  老刘告诉记者,他们老家对出来打工这事讲究有个“带头人”,这个人如果在外面混得不错了,同乡们就会去找他,老人们也会把孩子托付给他。所以经常一个村的人出去干的都是一个工种,有的是建筑,有的是快递,有的是保姆,全看这个“带头人”做什么。老刘在村人的眼里,俨然已经成了“带头人”,老乡们纷纷到北京来投奔他。

  “一个村子都是亲戚,这个忙不能不帮,况且大家在一起也有个照应,而且这个活,你只要不怕脏不怕累都能干,虽说是伺候人,但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

  老乡们来了之后,老刘自觉自愿地担任了“传帮带”工作,义务给他们进行“培训”,“学会了这几手,照顾老人没啥问题,遇到情况随时来问我。”由于老刘把自己的手艺倾囊教授,他的“游击队”势力越来越大,其他地方的护工逐渐被挤了出去,现在这里成了他们村的“地盘”。去年,老刘的老婆和17岁的儿子也来到北京,一同在这家医院做起了护工,全家人终于在北京团聚了。

  身份 病患掩护

  面对禁令装做“病人家属”

  初进病房,记者听到老刘称呼他照顾的老人为“表舅”,可是不到半年的时间,眼看着“表舅”换了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老刘一语道破天机:“最近查得比较紧,我们只能说是病人的亲戚,帮忙来照顾的,不能说自己是护工,这样医院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不少医院都明文规定,没有上岗证和公司介绍的“黑护工”不准进入病房,老刘在这行干得久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重要是和病人家属口径一致,不能穿帮。”老刘传授经验。

  病人家属为什么心甘情愿为“黑护工”打掩护?那位“表舅”的女儿甘女士说出了其中缘由:“这家医院不提供正规公司的护工,说是人多难于管理,出了什么问题医院也负不起这个责任,所有的护理工作主要靠护士完成,可是这个科基本都是脑血栓、半身不遂和瘫痪的老人,光靠护士根本照顾不过来。我们问了外面的护工公司,最便宜的也要一天100元,听说是照顾全身瘫痪的老人,人家还不愿意来,所以只能找老刘他们。”

  老刘现在的开价是每天80元,低于正规公司的市场价,而且照顾老人经验很丰富,“用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人挺不错的,也不想再换人了,索性也就配合他这么说了。”

  老刘在这家医院至少干了5年,难道医生护士真的相信他是病人家属吗?对于这个,老刘笑着表示,这全靠“在医院根基深”,他暗示,科里那位老乡医生帮了他不少忙,而且“病房的护士都和我很熟,大家处得不错,我们也帮她们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况且逢年过节还会送她们礼物,她们怎么好意思轰我们呢?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黑护工”的禁令,记者也询问了病房的护士,一位护士表示,如果病人不投诉“黑护工”,他们也没办法,“都说是亲戚,我们能怎么办?”而且,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和规定,“黑护工”身份难以界定,保安人员也不能把他们强行赶走,最多只能劝说病人家属。

  责任 全凭良心

  出了事故最后只能“跑路”

  近年,媒体不断曝光黑护工不安全、出事故,甚至虐待老人的问题,对此,老刘也很气愤,称他们为这个职业群体的“败类”。“我们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是做事情要凭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人家给我们的钱。”老刘很严肃地说。

  但是,老刘也表示,现在他们这个行业里的人“素质有高有低,有的人为了挣钱啥也不顾。”据老刘说,他的一些老乡来北京比他晚,有些还是他介绍来的,现在挣钱都比他多,挣钱的路子就是“吃定医院”。有的护工拿的是“24小时贴身陪护”的工资,可是趁病人家属不在的时候,就把病人扔床上,自己出去挣钱。“有的人靠着住在医院病房的便利,早晨出去当票贩子,一次也能挣个几百元;有的人还兼职给病人家属介绍救护车,有需要往河北、山西这些地方长途运病人的,介绍成一个就能提六七百元……”老刘说,他们老乡里最多的一个月能挣上万元,可是“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照顾病人马马虎虎,不上心。”对这样的人,老刘表示有点看不上,可又不便说什么,因为毕竟大家出来都是为挣钱。

  但是“黑护工”如果出了事故,那么在北京恐怕就一时呆不下去了,老刘最怕他介绍来的老乡出这种事,可前不久,就摊上一起。

  “这人真不是干护工的料,来了没俩月就出事,真后悔带她出来。”给瘫痪病人翻身需要特别小心,这个老乡“学艺不精”总是图省事,用毛巾被兜着病人一下就翻过去了,结果这次没兜好,把病人翻床底下去了,本来就脑血栓,这回胳膊又骨折了。她一看吓坏了,赶紧叫来医生护士,听说是骨折后,就趁乱偷偷跑了,怕人家家属让她赔钱 。

  “是我介绍来的人,我只能把她家的地址电话给病人家属,但她肯定不敢回家,不知道偷偷躲哪里去了。”老刘说,实在不行,他会垫一些钱作为对病人的赔偿,“以后回家再向她家要,但她绝不能再当护工了。”他说自己能力有限,人家要太多也赔不起,只是“这个病人太倒霉,咋就碰上这么个没良心的呢?”

  虽然身份是“黑”的,但老刘再一次向记者强调了“良心”这个词,大概是“盗亦有道”的意思,可北京数以万计的“黑护工”又有多少在恪守这个“职业道德”呢?在一个完全没有规范和监管的行业里,那些“良心”所不能承担的风险最终只能让社会和他人来背负。J024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