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同舟渡难关
春江
进入十月以来,欧洲经济社会可谓是“秋风秋雨愁煞人”:随着德夏银行被拆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由于多国实行紧缩政策,德法意等大国的经济增长预测纷纷被下调;在雅典、罗马及其他许多欧洲大城市,成千上万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削减支出,甚至酿成多年未见的社会骚乱。
更让人心头添堵的是,西方媒体最近都在大肆炒作柏林和巴黎之间的“不和”。其理由是:欧盟和欧元区曾高调宣布将于11月中旬召开双峰会(欧盟峰会和欧元区峰会),提出解决危机的一揽子方案;然而,尽管德法两国领导人又是会晤又是电话,双峰会时间还是推迟了一个多星期,而且在第一次双峰会的三日之后再增加一个欧元区峰会,由此可见德法之间的磋商“十分艰难”。
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关键在欧盟,欧盟的核心是欧元区,而欧元区17个成员国的“领头羊”则是经济和政治实力最强的德国和法国。德法同舟共济,则欧元有喜、欧盟有望;德法同床异梦,则欧元难兴、欧盟难旺。在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金融危机阴影笼罩,复苏步履极其艰难的形势下,德法关系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当美英一些媒体极力渲染德法有隙之时,人们应该冷静观察、深入分析德法关系的近况和总体走向。实际上,自两年前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德法两国在如何应对危机问题上既有分歧,更有共识;既有矛盾,更有合作;既有争斗,更有妥协;而且两国之间的共识、合作与妥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法国总统萨科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分别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欧元的前途事关欧盟生死存亡,必须竭尽全力去增强欧元信心;拯救欧元,就是拯救欧洲一体化。在面对欧元和欧盟“是生、还是死”这一“哈姆雷特式”的自我诘问时,德法两国形成了坚定的共识,表达了明确的政治意愿。
正是由于德法的密切配合和全力支持,欧盟在去年2月峰会上及时改变议题,集中讨论希腊债务危机,同意采取协调行动维护整体金融稳定;在去年5月峰会上,决定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在去年12月峰会上,就如何修改《里斯本条约》以建立欧元区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达成共识;在今年7月峰会上,就如何重组希腊等国债务,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作用等问题做出了部署。
在德法积极推动下,欧盟不仅向希腊及其他一些欧洲债务国家提供紧急援助,而且出台了有关强化欧盟财政纪律、增进成员国经济协调、改善欧盟层面的经济治理等改革方案。两国在债务危机关键时刻联合出手,为欧盟抵御欧元动荡冲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推动欧元区乃至欧盟一体化的深远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
即将召开的欧盟和欧元区峰会将深入讨论如何进行二次救助希腊、重组银行资本、扩展EFSF“火力”等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德法两国对上述焦点问题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些相同或相近意见:一是双方都同意向希腊提供第二笔救援资金,但要求必须采取措施使私人资本参与,通过“剃头”或选择性债务违约来减免债务;二是欧洲银行需要适当提高资本金比例,以增强市场信心;三是采取适当的“杠杆”措施,扩大EFSF的“防火墙”作用。
诚然,德法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不同看法。比如,德国希望能“强迫”私人债券持有者参与债务重组,而法国则强调“自愿”原则;法国希望将EFSF变成一个能够从欧洲央行获得资金的“银行”,而德国却坚决反对让欧洲央行去“浑水”;此外,法德对提高银行资本金的实施方式和时间也有分歧。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分歧主要体现在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上,在大方向上不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
从近代史上看,德国和法国曾是一对不打不相识的“老冤家”。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从拿破仑战争到普法战争,再到两次世界大战,德法之间的武力争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战后,欧洲国家建设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初衷,正是为了促使法德和解,实现欧洲“永久和平”;而法德和解反过来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经济支撑。
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法德两国历经一百多年战乱而“修得”“同船渡”,弥足珍贵。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威胁,我们希望两国能以大局为重,无论形势如何恶化,都不做“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同林鸟”,而是做共克时艰的“同船渡”。唯此,欧洲幸甚!世界幸甚!
来源:2011年1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