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亦庄查处公租房转租 一经查实取消承载资格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10月26日16:05

  本报讯 针对本报昨日报道的亦庄人才公租房小区鹿海园4里入住两月便出现转租的情况,北京市住保办回应:经初步核实,网络转租的电话确实存在,目前已责成房源所在的亦庄管委会进行查处并启动执法程序。一经查实,不但会取消转租人承租资格,更会对本人及所在单位进行曝光,同时追究企业的连带责任。

  昨日,本报调查组实地探访了亦庄鹿海园4里的人才公租房小区,发现有承租人将所租住两居室中的次卧,以1150元的月租金对外转租,而周边的二手房中介公司更是宣称,小区三成住户都在招租,他们手里就有公租房小区的房源。

  对此,北京市住保办昨晚给出回应:经过初步核实,赶集网上确实存在6个鹿海园小区人才公租房转租的电话,且信息属实。北京市住保办已经启动了执法程序,违规情况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鹿海园4里小区为人才公租房,主要是企业承建配租的项目,但根据公租房管理条例,也应当纳入到普通公租房的管理当中。如果违规转租情况属实,针对转租个人,一方面将收回公租房房源,并记入信用档案,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保障房项目;另一方面,为了加大执法的震慑力,还将在媒体对其及所在单位进行曝光。此外,由于人才公租房属于企业主导配租,出现违规转租行为,企业的监管责任也无法推卸。因此,如果查实企业监管不力,将追究企业的连带责任,甚至取消企业申请承建及分配公租房的资格。如中介参与,也将一并惩处。“针对公租房违规转租个人,将查处一起曝光。”

  为何新入住不久的人才公租房小区,就会出现承租人转租的现象?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障房追责太轻,是个别骗保人敢于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根据北京现有的“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保障房审查制度,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骗保行为,但却无法绝对规避。而且,由于骗保成本过低,仅仅是收回房屋、记入档案、一定时期内不可再申请,并无相应的处罚措施。

  在日前召开的京港洽谈会上,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也提到了如何保证保障房公平分配的问题。“尽管各地审查已经很严格,但和香港及国外相比,我国保障房失信成本太低,这是导致骗保情况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根据香港公屋的监管经验,香港公屋租户如在申报信息或资产时故意给出虚假陈述,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判最高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6个月。

  见利忘义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金闳伟:若媒体不曝光,这些事是否就没人管了?

  未知昵称(605531707):处罚太轻,申请门槛太低。

  魏丹:就应该这样处理这些人和这些单位!而且要大力处罚单位,因为有单位不负责任,才使这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王海泉:有人有资格申请不到,有人没资格却容易得到。

  蒋有三:应该尽早建立信用评级制度,逐渐在全社会确立诚信高于一切的美德,让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对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以上观点摘自网友发言)

  释疑

  公租房为啥不能转租

  公共租赁房,即公租房,是政府为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而推出的。10月19日,北京市建委公布《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市、区县两级政府通过新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也鼓励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鼓励社会单位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鼓励投资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持有、运营公租房。

  本市公租房租金实行“市场定价、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原则。公租房租金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按照略低于同地段、同类型住房的市场租金水平确定。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每年对公共租赁住房承租家庭住房情况进行复核,家庭成员购买、受赠、继承或者租赁其他住房后,住房情况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应退出公共租赁住房。

  从公租房的来源、租金及监管政策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租金优惠的公租房,是为了解决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如果租户转租公租房,一方面显示其住房困难情况可能不实,另一方面则涉嫌利用政策优惠牟利,因而,转租公租房是不适当的。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