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忠回忆起儿子刚过世的那段时光时热泪盈眶,而每天劳作的唯一动力就是帮死去的儿子还清19万元欠款。 |
布满老茧的双手承载着吴恒忠替子还债的愿望,也记录了他这几年的艰辛。 |
52亩地是怎样的一个概念?1亩等于666平方米,52亩相当于近35000平方米的面积,和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差不多。
在潼南县,有一位老人就种了52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多人都劝他,这么大把年纪了,该好好休息了,不要这么拼命。但老人却依然顽强地与时间赛跑,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对逝去的儿子的承诺:儿啊,就算你走了,你留下的19万元债,和你那幼小的孩子,我也会给你挑起来。
如今,8年过去了,老人凭借勤劳的双手,把儿子留下的债务还掉一大半。但他仍不愿稍稍歇一下,生怕这一歇,那股为儿还债的劲就没了。
他———家住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一社的66岁老人吴恒忠,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诚信老爹。
只睡了三小时
像上紧发条的陀螺不歇息
10月25日凌晨3点,久违的月光终于重返龙怀村,连续几天下雨,已让吴恒忠把农活耽搁了不少。
趁着月色正好,吴恒忠穿起衣服,摸着墙角出了卧室门。也许是动静太大了,睡在身边的老伴范素兰醒了:“又出去啊,你又只睡了3个钟头,还要不要命哦?”见没有回答,老伴又说:“那你吃点饭再走嘛,我起来给你煮碗烫饭。”说着,老伴准备拉开灯。“你自己休息,最近天气转凉,你的肺气肿又要严重了,我自己晓得煮。”
轻轻关上门,吴恒忠熟练地转身下楼,来到厨房打开灯,电饭锅里还有吃剩的米饭。吴恒忠把饭舀到碗里,放入铁锅,再加一瓢水,开始做早饭。
说是早饭,其实只有饭。“每天煮晚饭时,我都会多煮一点,第二天早上出去干活时,把剩饭热一热当早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从锅里拿起碗到吃完饭,吴恒忠用了不到1分钟。“让你们见笑了,这是逼出来的,不抓紧时间,啷个种得完地、还得完债呢?”吴恒忠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3点15分,吴恒忠带着旋耕机往地里赶。
自从2003年5月那个下雨的清晨,一场车祸夺走当时才27岁的儿子吴君的生命后,吴恒忠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不歇息。
为了儿子瞑目
58岁践行一个父亲的承诺
再次见到吴恒忠时,他刚从地里赶回来,身上满是泥,胡子很长。
“你恁个长的胡子,咋不剃一下呢,看起也不雅观噻。”债主兼战友陈维文好心地劝吴恒忠。“我又没得时间,莫说胡子,三个月剪一次头都算奢侈了。”吴恒忠回答。
若不是身份证显示他今年66岁,重庆晚报记者还以为眼前的吴恒忠有七八十岁了———满脸的沟壑,夹杂着花白的胡子,双手上的老茧一层又一层。一旁的街坊感慨地说:“老吴呀,这几年你辛苦惨了哟。”吴恒忠却乐观地说:“不苦不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履行对儿子的承诺。”
思绪被拉到2001年前后。
这一年,儿子吴君和妻子离婚。为改变家里的面貌,吴君和父亲商议,决定买辆货车跑运输。东拼西凑后,终于攒到6万元,吴君很快把车开了回来。有了车就开始赚钱。2002年,吴君又和父亲商量给家里盖一栋新房,两楼一底,造价8万多元,这在当时整个龙怀村都很少见,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由于修房子时欠下亲朋6万元的债,为尽快还清这些债务,吴君拼命地开车挣钱。然而从那时开始,噩梦也向这个普通农家袭来。
第一次出交通事故,车子撞了三个人,赔了好几万。还没还清这次的赔款,车祸又发生了,这次是撞死了人,赔了12万元,也彻底把这个原本还算幸福的家拖垮了。
噩梦并未就此打住。2003年5月26日,天空下着雨,打算出去买早餐的吴君,坐上了一辆摩托车,没想到天雨路滑,导致摩托车失控撞车,吴君重重地从车上摔下,后脑勺着地,送医不到2小时就永远闭上了双眼。而第二天,就是吴君的儿子吴俊江的7岁生日。
……
处理完后事,在儿子的坟头上,吴恒忠悲恸地对吴君说着心里话:“儿啊,安心走嘛,你留的债,爸爸一定帮你还上;你的俊江,爸爸会把他抚养成人……”时隔八年,每每提及那场车祸,吴恒忠都会泪如雨下。
人死账不能了
52亩地与一个老人的希望
后事处理完后,一些债主上门看望吴恒忠。
说是看望,其实吴恒忠心里明白,别人是有所担忧。吴恒忠说:“人家也是担心,人死账了。但我不能做这种人。当初借钱时,他们都是相信我才借的钱,人死账不能了。”
儿子留下的货车,是这个家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吴恒忠决定让小女婿帮忙开车。或许运气太背,2006年在一次运煤中,车子又出车祸,差点连小女婿的命也搭上,还造成8万多元的损失。“我彻底死心了,再也不想碰车了。”吴恒忠以5万元的价格把这辆货车卖掉,决定回家收拾农具,当一个真正的农民,“因为国家对农村的补贴越来越多,我觉得种地还债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2006年,很久没摸过锄头的吴恒忠开始开荒种地。自家原有的5亩多地肯定不够,那些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撂荒地也很多,吴恒忠先把龙怀村三社20多亩地开垦出来。
当时吴恒忠已经61岁了,明显感到劳作时有些力不从心。这一年,他咬牙花5300多元买来一台旋耕机用来犁地。
第二年,吴恒忠又把三社一块撂荒多年的20多亩地捡了回来,并陆续配置了一些田间设备。2010年,吴恒忠从政府手里领到6230元农补,这些钱到手后,他一分不动还给了债主。
到今年,吴恒忠种的地已超过52亩,不仅在龙怀村,就算是整个潼南,也没出现过这样的纪录。
一人当五人用
犁一亩地通常只要20分钟
从吴恒忠的家到集市差不多有1公里,吴恒忠说,准备背四五十个鸭蛋去换点钱,“周末马上到了,孙子要从双江中学回来了,好用钱割点肉给孙子吃。”
背着背篼的吴恒忠和重庆晚报记者一起出门,但重庆晚报记者的步伐完全跟不上吴恒忠的节奏。“莫说你,就算是我们农民,做事也没得几个像吴恒忠恁个利索。”龙怀村三社村民袁秀明感叹。
“50多亩地,不要说他一个人,就是家里有几个劳动力,也不一定做得完。”袁大姐说,自从吴君走了后,吴恒忠就没好好走过路,都是连赶带跑的,人家早上六七点才上坡种地,这个时候吴恒忠已经收工,又准备辗转下一块地耕作了,“完全是一个人顶五个人用。”
因为熟悉农机设备的操作,再加上犁地技术非常娴熟,吴恒忠犁一亩地通常只要20分钟,比村民们快多了。
但一个人能做完52亩多地的所有活路吗?不是。除了借助机械化,吴恒忠与村民换活,也是自己能撑到今天的动力———谁家劳动力不够时,吴恒忠会主动带着机器去帮忙;而在吴恒忠农忙时,别人也会到他家帮忙收菜籽、割高粱、摘梨子……
债务牢记在心
借钱还钱都凭信义两个字
为了还债,吴恒忠有一个本子,简略地记录了这些年来还的债:2005年,借丁仁举的1万元还清;2006年,借刘麒麟的1万元还清;2009年,借许代全的1万元还清……
除了这些大笔的金额外,账本上还有一些很小的还款。如2008年,赶场天还陈维文300元,2011年还袁定超3000元(还差2000元还清),还吴光全7000元(还差3000元还清)……所有的还款明细都没有具体时间,也拿不出收条。
“不打收条,你不担心别人事后又找你要钱么?”重庆晚报记者问他。
“当年人家借钱给儿子,多数也没打借条。这些年,这些债,我都记得,没有谁来骗我。”目前剩下的7万元欠款,他也记得是差谁的。
最让吴恒忠感动的是,这些多数在2002年以前借的钱,到如今差不多10年了,还钱时,多数人根本不提利息的事。“现在啥都在涨,但人家说,我能还给他们就行了,利息不要了。”对此,吴恒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还在为子还债,已经嫁人的两个女儿曾主动站出来要为父亲担债,但被吴恒忠拒绝了。“我给儿子还债天经地义,女儿帮儿子还债说不过去。”吴恒忠说。
为了还债,吴恒忠一家是节衣缩食。“他太节约了,平时基本都不买菜,就算买,也是些不好的菜。”村民袁秀明说,看着这家人过得这么清苦,就算是邻居也觉得很难受。
对此,吴恒忠倒不觉得有什么。“你看我这身呢子大衣,是别人送我的,亲戚朋友看我情况不好,都接济我,穿别人的衣服,我心头照样很舒坦。”吴恒忠乐呵呵地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就这样,每年种50多亩地,除去生活开支和买农具的开支,吴恒忠每年能为儿子还掉2万多元的债务。
坟上那朵黄花
父亲的付出你都看到了吗
每个清晨吴恒忠出门劳作时,都会在一个路口停留片刻说一会儿话。这里,就埋着吴君。
这座没有墓碑的坟冢,是吴恒忠8年来最大的精神支柱。
从家里到坟冢只有几步路,当年把儿子埋在这里,也是吴恒忠的意思。“人走了,我还是要有个精神寄托。”
吴君的坟头,长满茂盛的黄花槐,当下正开着绚烂的花朵。
“这些花是我栽的,儿子喜欢花。”吴恒忠说,看着这些花儿,就好像是在和儿子对话,微风吹起时,花儿一摇一摇的,仿佛是儿子在回答。
从满头黑发到如今的白发,从饱满的皮肤到如今的皱纹满面,吴恒忠8年来的艰辛付出,让同村人动容。
“我相信,我的付出,儿子肯定都看得见。现在我只希望儿子能保佑我的身体好一点,好完成最后三个心愿:争取在两年内把剩下的债还完;能把孙子带得更大一点;把家里的条件改善得更好些。这样,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眼眶里不断翻滚着的泪花,最终还是没有掉下来,一如吴恒忠多年来的坚强一样。
吴恒忠最后悄悄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除了这三个最大的心愿,他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老伴有肺气肿,每年冬天对她来说都像过难关一样。但像我这样的家,再冷也要手洗衣服,我好想挤点钱出来买台洗衣机啊,要是这样的话,老伴冬天也就好过多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