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儿子车祸身亡留19万欠款 老父独自种52亩地还债

来源:重庆晚报
2011年10月27日06:09

  吴恒忠每天操作着农具,在50多亩田地上耕种。

吴恒忠常常拿出儿子生前的照片看一看
吴恒忠常常拿出儿子生前的照片看一看


  债主这样说

  “我相信老吴有信义”

  陈维文是吴恒忠的老战友,陈的孩子也和逝去的吴君是同班同学,这样的感情延续了几十年。

  2001年吴君买车时,向当时正在承包鱼塘的陈维文借了3万元。

  “3万元,对一般人来说不是小数目,你为什么要借呢?”重庆晚报记者问。陈维文说,由于是战友关系,他和吴恒忠彼此都很熟悉,也知道老吴为人耿直坦荡有信义,“我相信老吴是有信义的。谁没有急的时候啊?他儿子买车也是想把家业壮大起来,我觉得年轻人想奋斗是好事情,即便钱要不回来,我也不会后悔。”

  没有任何犹豫,连借条都没写,老陈就这样拿出3万元给吴君。“只要老吴用得着我,我都会帮他,这些年来,他几千、几百地还,现在我借给他儿子的3万元,已基本还清了。”陈维文说。

  律师这样说

  子债父还没有法律依据

  从法律上来说,吴恒忠替儿子还清欠款,到底是不是理所当然呢?

  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主任鲁磊表示,子债父还在法律上来说,是没有依据的。法律的要求是,个人债务必须个人承担,吴恒忠的儿子吴君过世后,他应该还有相应的财产,如果其名下有车、房之类的,必须清算完所有的债务后,才能由继承人继承。但从客观情况来看,吴君当时留下的财产完全不够清偿债务,所以,吴恒忠老人承担起这笔债务,是诚信无价的表现。

  官员这样说

  “老吴诠释了优良传统”

  潼南县委书记刘祖礼、县委副书记孟德华获悉吴恒忠为子还债的感人事迹后,分别作出批示。

  孟德华在批示中说,爱延续了诚信,爱铸就了诚信,或许吴恒忠老人并没有思考过诚与虚、得与失、苦与乐,他坚守的是一条面朝黄土漫漫不屈的还债之路。中华民族有父债子还的优良传统,这天经地义,而他让人滴血的行动,诠释了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深刻内涵和广博的外延,那就是父子同心,子债父还同样不可动摇,何等感天动地!

  如果爱有选择,那么父爱、母爱无选择,既然没有选择,那就爱随生来,爱随死续,爱及生前的所有,爱至死后的一切。如果生死有界,则老吴父爱无疆!这种无疆的爱,也是我们时常赞美的民族脊梁的气节!

  替儿还债不是做好人好事

  我要履行一个父亲的诺言

  吴恒忠为什么要为去世的儿子还债?为什么不找一个更赚钱的活儿来干,偏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25日,重庆晚报记者与他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重庆晚报记者:您的儿子走的时候,留下19万元的债,都写过借条吗?

  吴恒忠:没有。

  重庆晚报记者:那您怎么知道儿子有这么多欠债呢?

  吴恒忠:我们农村借钱,一般只有向亲戚或朋友借,单凭我儿子,肯定借不到钱。所以每次儿子借钱时,我都在场当见证。

  重庆晚报记者:这一路过来,好多人都说,在农村只有父债子还,没有子债父还,您当时都差不多60岁了,为啥还要背起这笔债?

  吴恒忠:吴君走那年,我孙子还不到7岁,背不起这笔债。儿子虽然走了,但他是我生的,如果我装傻不还,就算走在路上,也怕别人戳我的脊梁骨,说话也矮人三分啊。替儿还债不是做好人好事,这钱必须还上。

  重庆晚报记者:这么辛苦还债,您又有技术,为啥不找点别的事情做呢?

  吴恒忠:其实我有亲戚在城里开厂,看我家庭贫困,他也喊我到城里去守一下厂房,做点轻松的活。但我不能离开龙怀啊,我走了,债主们可能会担心他们的欠账收不回来了。所以,我只能守在这里,守着我的家,给儿子一个交代,给债主们一个信心。

  重庆晚报记者:打过退堂鼓吗?

  吴恒忠:没有,也不可能!我的心愿还没了呢,我要履行一个父亲的诺言,啷个会退缩呢?!

  晚报时评

  诚信的坚守

  莫言

  诚,为人之本也,人当取信于人———当司马迁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怎么会想到两千多年后,潼南县会出现一位如此矢志不渝的“诚”者?

  “儿啊,安心走嘛,你留的债,爸爸一定帮你还上……”吴恒忠这一曲已演绎8年的诚信之歌,歌词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在当下一些不良商人肆意践踏诚信,为逃避兑付工钱而不择手段进行各种卑劣表演之际,吴恒忠老人的义举显得弥足珍贵。

  得失利弊,本存于心。从“利”的观点看,为了偿还本来不用还的债,吴恒忠不顾年龄重返农田,他的选择就是一种“失”。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分明感受到老人身上散发出的强大的感召力量。这种力量发自于信义,托出的是尊严,让我们感受到铮铮的担当之力。

  吴恒忠的义举,令人感慨却并不陌生,在某种意义上,它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信义精神越千年而依然生机勃勃的体现。吴恒忠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人的信义,更看到了一个社会的诚信坚守。而他替子还债的故事,必将在当代中国的“诚信档案”上,重重地添上一笔。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 钱波 通讯员 陈勇 摄影报道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02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