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孩子因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引争议 人人都是好学生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亦楣 北京
2011年10月28日05:06
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一个孩子坐上家人的自行车,便将绿领巾摘下。该做法现已被叫停。张杰 摄
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一个孩子坐上家人的自行车,便将绿领巾摘下。该做法现已被叫停。张杰 摄


  10月下旬,西安出现绿领巾,包头出现红校服,随后引发一场关于教育歧视的大讨论,人们开始思考,为何要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好与坏的区别。

  梳理一下目前学校正在执行的一些激励机制,会发现它们都在强化突出“优秀生”,暗示“差生”不如人。

  学校让优秀生首批戴红领巾。而少先队章程没有分批入队规定。还比如,少先队章程规定,小队长应选举产生,但一些学校则会任命优秀生出任,以示激励。学校老师也创出,让“差生”给“优秀生”送牛奶、用虚拟货币奖励“好学生”等方法。

  学者储朝晖认为,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应去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拿一根标尺,去衡量学生好与坏。全社会应一同努力,转变观念。

  10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给“差生”戴绿领巾,引发一场关于教育歧视的讨论。家长指责,此举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老师回应,这只为告诉“差生”要加油努力。

  绿领巾这波未平,红校服那波又起。

  包头市出现这样一批红校服,校服背面印着,“包24中优秀生 翔锐房地产”,只有该校年级前50名的学生可以穿上红校服,而其他学生只能穿白、蓝、黑色校服。赞助商翔锐地产,在激励学生同时,不忘将自己名字印上衣服。

  红校服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此前,教育部刚就绿领巾作出回应,坚决反对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好与坏的区别。

  回忆童年,可以发现,学生们被各种激励机制影响着,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不停被告知,哪些是好学生,比如那些戴上少先队“两道杠”“三道杠”的;比如被市区评为三好生的;还有老师自创的各种奖励方式,让“差生”给“优秀生”送牛奶,用虚拟货币奖励优秀学生等。

  这些激励机制的共性是,树立榜样,奖励先进,让学生围绕激励机制成长。

  许燕不认同这样的方式。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长期研究儿童心理。她说,当在奖励某个个体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其他个体不够好。这种不良影响,虽然细微,但会日积月累,“这对成长中的生命而言,非常不健康。”

  绿领巾几度“变色”

  甘肃某小学2004年就推出变色绿领巾,而绿领巾最初诞生于上海时并无区分学生好坏的含义

  10月下旬,小齐(化名)有些苦恼,这名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被老师安排,戴上绿领巾,因为他调皮,学习不好。学校一年级90多名学生,约有一半人戴上绿领巾。

  小齐不想戴,他觉得和其他人的红领巾相比,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老师会在班上点名批评。”

  绿领巾起源于上海,最初没有任何奖惩、褒贬的含义。

  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考虑恢复三个团的问题。要成立共产主义少先队、共产主义儿童团。把少年和儿童分开,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这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儿童团作为少先队的预备队。

  试点于1980年在上海进行。那年春天,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全部戴上绿领巾,从而成为小红星儿童团成员。

  此后上海方面规定,一年级入学的儿童在12月4日这天统一加入小红星儿童团,统一佩戴绿领巾。在二年级的6月1日再统一加入少先队。

  儿童团迅速在全国16个省市铺开。

  在一份关于儿童团的总结报告中提到,实践证明:建立儿童团,大小孩子都高兴,老师家长都欢迎。因为儿童团组织形式适合低龄儿童特点,使少先队在学校中更加充分发挥了团结教育全体儿童的组织作用。

  2004年,绿领巾逐渐“变色”。

  北京、抚顺等一些小学,给低年级学生佩戴粉领巾。有家长形容,那就像红领巾质量不好褪了颜色。只是粉领巾并未区分好学生、坏学生,凡是一年级学生统一佩戴。

  也就在那年,绿领巾“移植”到甘肃,开始走样。它成了区分、而不是团结儿童的标志。

  甘肃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从上海、北京等地引进“先进经验”,将一年级学生组织成苗苗团少先队,全部佩戴绿领巾。

  到了二年级,一部分达到条件的学生可以加入真正意义的少先队,开始戴红领巾;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达到加入少先队的年龄,但由于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还达不到要求,仍然戴绿领巾。

  此事让一些家长、学生承受不小的精神压力。

  共青团中央立刻发表意见,认为这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今年10月27日,上海市少工委一位工作人员说,上海的绿领巾不在彻查范围,从试点至今,上海一直都有绿领巾,从未中断。她强调,只要统一佩戴,就不存在歧视。

  走形的“红领巾”

  许多小学实行“好学生”先戴红领巾,“差生”后戴;全国少工委称,少先队章程无分批入队规定,属执行中走形

  王伟也注意到最近的绿领巾风波,他一直有着“领巾情结”,虽然他现已28岁,目前从事钢材营销的工作。他说,差生戴绿领巾是歧视,不让“差生”戴红领巾其实也是一种歧视。

  上世纪90年代初,王伟就读于安徽省一所省重点小学。因为上课爱说话,作业经常完不成,考试成绩总徘徊在后五名。

  二年级时,他看着班上同学一个个戴上红领巾。他也想戴,“因为光荣,老师常说红领巾代表队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但因成绩不好,他总戴不上。

  老师鼓励他,要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就能戴上红领巾。

  王伟也想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可是怎么努力,就是提不起兴趣。“但是对语文、数学没兴趣,就是差生吗?就不能入少先队,就不能渴望光荣吗?”

  三年级的一个假日,他偷偷戴上表姐的红领巾,去书店“招摇”的情形,他至今都记得。

  长大成人后,王伟翻阅过《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章程规定,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成为队员。

  王伟这才发现,章程里没有成绩要求,只要年龄符合,愿意遵守队章,就能成为队员戴上红领巾。

  张志兰(化名),王伟的小学班主任,她还记得王伟那时上课爱做小动作。她说,既然是按批次入队,她就会选择遵守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成绩好的学生,“如果王伟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其他同学肯定会有意见。”

  在中国,许多小学都是让学生分批次,加入少先队,优秀生总是第一批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于是戴红领巾就成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机制。

  全国少工委宣传教育处一工作人员解释说,其实学校走入一个误区。

  据他介绍,1979年,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每个学生都加入少先队,这并不是竞争的关系。学校在执行章程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在操作中走形。

  王伟是在小学四年级,才戴上红领巾,是同年级中的最后一批,而那时,他的学习成绩依旧不好。

  “五道杠”的优越

  本应队员选举的中、小队长在许多学校改由老师任命,以激励好学生;武汉还推出“五道杠”,现被取消

  王伟发现,自己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各种激励机制中,除了少先队的红领巾被用来激励学生外,任命各级队长,也成了激励学生的方式。

  虽然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规定,小队长和中队、大队委员会都由队员选举产生,半年或一年选举一次。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老师任命的方式。

  张志兰会选择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队长,而对于中队干部,她采取指定和民主并行的方式。她先列出候选名单,再让学生选出最终的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中队委员。

  本报记者 周亦楣 北京报道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