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洪灾里的佛国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高永泽
2011年10月28日12:10

  曼谷告急

  曼谷时间10月24日16点,大皇宫上游半公里西岸的水位监测板显示,当前水位为2.40米,这是10月15日第一次洪峰以来的最高水位。然而,更让人忧虑的是这里的防水堤。2.40米的水深已经高出两岸地面1米。在不到一米五高、三十公分厚的水泥防护提的隔离下,这段湄南河,似乎像圈起来的水池,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

  危险就在顷刻之间。

  岸边的绿化砖缝中,喷泉不断涌出。通过河边商铺平时用来排污的下水管,河水在大量倒灌。接连几台大型排水机轰鸣个不停,试图将倒灌的水抽向湄南河。但对于大量渗入市区的洪水来讲,这些无疑作用不大。

  在湄南河流经曼谷的帕宾高桥下游三百米处,几十名建筑工人紧张地忙碌着。“我们在加高防水墙,延长河堤,确保河水从河里排出。”一位负责人满脸焦急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原本确保曼谷安全的防洪措施,也受到社会诟病。不少人认为,如果曼谷早日开闸放水,让洪峰通过曼谷市区的湄南河和其他运河流入南部的泰国湾,那么一些地区的灾情不至于如此严重,甚至可以免于洪灾。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从曼谷两侧,通过曼谷的运河将北部漫过来的洪水向南部的曼谷湾排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排水计划迟迟不能实施。”廊曼机场的抗洪救灾指挥中心的一位高级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曼谷必须打开所有的水闸,让洪水通过。”10月22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每周电台节目中说,“北部涌来了大量洪水,我们无法有效阻止洪流,但是我们能放缓洪水流动的速度。”

  此前一天,由于担心影响投资信心而拒绝实施紧急状态法的英拉宣布启动《灾难预防、疏解法》,以整合权力,对抗这场不断蔓延的水灾。

  10月24日,曼谷市长素坤攀在电视演说中表示:“如果曼谷受影响,将冲击泰国全国,为了让泰国渡过洪水危机,保护曼谷非常重要。”

  而在曼谷之外,泰国中部地区,以及工业区集中的巴吞他尼、暖武里和大城三个府灾情非常严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洪水已导致至少356人死亡,超过900万人受灾,约有11.3万人被迫转移到灾民安置点。

  据泰国央行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估计,洪水已造成经济损失1200亿泰铢(约合39亿美元);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被拉低1到1.7个百分点。

  泰国的水灾,很多中国人感同身受。日前,中国政府派出防洪专家组协助泰方抗洪,并送去了三批救援物资,包括气垫船、净水器、帐篷等,总价值超过4000万人民币。 ★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