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媒体解密CPI数据产生过程 调查队1天跑90点采价

2011年10月31日11:47

  来源:太原新闻网  

  CPI数据这样产生 零距离接触采价过程  

  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日前公布,2011年9月太原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4%,其中食品中的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4%、鸡蛋价格上涨20.0%、大米价格上涨6.7%、面粉价格上涨7.7%……今年以来 CPI 涨幅较大,特别是食品价格,而这一数据也牵动了普通百姓的心。每月统计部门公布的 CPI 数据如何得来?近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的采价员深入菜市场、大型超市实地采价,零距离接触采价过程,透视统计数据在基层的收集和上报过程。

  采价,挨个摊位都问

  10月20日上午9时许,记者随同太原调查队采价员马丽娥来到康乐街集贸市场。

  “西红柿多少钱一斤?”“1块5。”“大白菜?”“6毛。”每问到一个价格,马丽娥要把价格分别记录在采价本和手持的数据采集器上。同一种菜的价格,要问多个摊位。这是为什么?记者有点纳闷。“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她解释说,对于菜市场,每个摊位价格可能都不太一样,要取个“众数”——即多个摊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价格。一个价格要记两次,就是为了以防价格数据上报后若发现有误差时,采价本的记录可作为核对的依据。

  一个多小时的采价,我们挨个摊位不停地问,不停地记,其间还遭到一些摊贩的白眼。起初我们光问价格,不买东西,有的摊贩拒绝报价。无奈之下,我们还买了几样菜,借买菜时机抓紧采价。

  从菜市场出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滨河东路,沿途还在六味斋、双合成等几家便利店进行了采价。

  上午10时30分许,滨河东路美特好超市,猪肉31.76元/公斤、鸡蛋8.72元/公斤……偌大的超市里,鲜菜区、烟酒区、鲜肉区……我们走进每个货区,其间,记者注意到马丽娥手持的数据采集器屏幕上,已经设置好了需要调查的各种“规格品”,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猪肉、鸡蛋……马丽娥说:“调查队要采集价格的不仅是商品,同时还包括理发、洗澡、外出就餐等服务性消费,这些被统称为‘规格品’。采价前,‘规格品’的品种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尤其是食品,都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样可以更精确地反映价格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中午时分,美特好超市里的百余种规格品价格已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采集、录入采价器并成功上报。据介绍,这种专为采价员配备的专用手机,可将采集的价格输入到手机的 CPI 数据采集系统里,上报后,调查队的采价系统平台就能实时掌握各种商品价格。

  考验,没有片刻停歇

  超市里菠菜标价2.58元/斤,要换算成5.16元/公斤;小米标价2.49元/斤,要换算成4.98元/公斤……无论在菜市场还是超市,每个商品价格都要问到位、看清楚,问到的价钱一般都是以市斤或克为单位,而记录时一定要换算成以公斤或升为单位的价格,采价工作不仅费力繁琐而且还要考验心算功夫。

  一边要问价,一边要单位换算,同时还要做记录,录入采价器;出了菜市场,进到便利店、超市……记者跟随马丽娥采价一上午,就感觉嘴不停、手不停、脑不停、腿不停,没能休息片刻,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看来,采价工作真是一份劳心又劳力的活儿。这份工作要求采价员脚底跟得上,眼睛看得清,脑子转得快,计算录入准。

  马丽娥告诉记者,她主要负责食品和烟酒类的价格采集,包括超市、集贸市场、饭店、便利店等13个调查点,所要采集的“规格品”有三百多种。每到采价日,她都要这样工作十多个小时。

  时间,五天一个周期

  一上午的采集,向来体质很好的记者感觉腿脚酸困,口干舌燥。而年过半百的马丽娥却一直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她告诉记者,采价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挺锻炼人的,尤其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她以前身体有些虚弱,可当了采价员后,体质比以前好多了。

  马丽娥说,她从事采价工作已有三年时间了。每逢采价日,不论风霜雨雪,还是节假日,都是一早就出门,午饭大多在街上随便对付一口。不管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一天之内总要走遍所负责的所有调查网点,采集三百余种“规格品”的价格。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因适逢采价日,都是在出外采价中度过的。“每到逢五逢十的日子时,第一反应是到了采价日。别人都是以一周七天来计算,而我们的时间是以五天一采价来计算的”。

  一天,最多跑90多个点

  马丽娥告诉我,在我们采价的同时,还有另外8个采价员在全市其他的市场进行采价。我市共有调查网点335个,遍布六个主城区。每逢采价日,这9名采价员都会深入调查网点,平均每人要跑三十多个调查点。其中采集工业品价格的采价员,一天之内要跑到的调查点达九十多个,经常一早骑电动车出门,中途总得找个地方给车再充次电,才能把一天的行程坚持下来。

  经济的温度、民生的冷暖,与此相关的那些信息,就是在采价员们这样一步步的走访、一次次的询问中被获悉的。

  数据,想胡编不可能

  数十个调查点、上百种“规格品”,一天之内,都得跑到、采到。记者疑惑,采价这样辛苦,会不会出现遗漏或是编造价格的情况?价格采得准不准、实不实,关系到 CPI 能否真实反映价格变动。那么,如何保证采价员的采价真实准确呢?

  太原调查队消价处负责人介绍,9位专职采价员每月会按时下点采价,充分保证所采价格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同时调查队采价所执行的“三定一直”,即定人、定时、定点、直接采价的原则,就是为了让采价更准确。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较为频繁的“规格品”,每月采6次价;一般性“规格品”每月调查采集2次;而价格相对稳定的“规格品”,则每月采一次价。

  为了使采价员真实地采价,采价员所配备的手持数据采集器都装有定位系统。到了规定采价时间,采集器能定位出采价员是否在规定的采价点采价,并记录价格的录入和上报时间。“所以,采价员要想坐在家里瞎编价格是不可能的。”

  选点,各种讲究很多

  目前我市有335个调查网点,覆盖6个主城区,调查的“规格品”有808种。消价处负责人说:“我们选择调查点也是有讲究的。”据介绍,调查点布局是否合理、“规格品”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 CPI 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价格变动趋势。为了能更真实反映这一数据,我市调查网点的选择,在按照地域性、规模性、动态性、数量保证四个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城市规模和市民消费习惯,同一“规格品”选择3个至4个调查点,目前这335个调查点,包括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服务经营部门。此外,在选择808种“规格品”时,也是选择消费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易采价、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有较强代表性的,且必须是合格产品。

  上报,数据直通国家

  2010年开始,太原市作为国家50个试点城市开展了 CPI 手持数据采集系统工作,流通消费品价格调查的所有规格品均实行电子采价。每次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均由 GPS 手机直接“定位、定时”上报,一经上报,国家、省级、市级的统计部门在三级网络上都能看见。

  10月20日当天,记者就在太原调查队的电脑上看到了这一管理平台。“采价员采集到的数据我们还要审核。”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给记者进行了演示。在这一平台上,记者看不同“规格品”的价格都一一排列,不仅有本月均价,还有上月均价。不同的是,每个价格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不同涨跌区间颜色不一样,像涨跌在合理区间的一般是正常色调,而红色表示涨幅偏高,而蓝色则表示跌幅较大。”

  记者发现当天采价中,青椒的价格就为红色。“如果颜色异常,我们就要立即向采价员查询原因,防止价格有误。而对于部分市民关注程度较高的‘规格品’,如猪肉,即便涨幅不大,我们也要查询。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调查的结果数出有据。”工作人员解释说。

  CPI,一步步算出来

  采价员们现场采价只是 CPI数据统计的第一步,采集来的数据,要经过多级审核后,再经过非常复杂的计算得出每月发布一次的CPI统计数据。 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同时它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又是一个民生指标。

  CPI包括八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根据所调查的300个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我市在八大类中选择了262个基本分类项目,每个基本分类项目下设置一定的代表“规格品”,目前太原设置了808种常规的调查“规格品”。CPI的计算运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式,该公式较为复杂,简单讲,就是将收集来的价格,通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计算,得出价格指数。

  比如:计算太原市大米的平均价格是这样计算的:大米中有两种“规格品”(七河源大米和东北散装大米),每个“规格品”有4个采价点,每个采价点每月采价6次,那么大米作为一个基本分类,计算它的价格指数的“规格品”价格,就是用48个单位价格平均而得。

  每月,国家统计局在汇总各省、市的CPI之后,算出国家的CPI。每月国家CPI 指数的公布,就是这样从基层一步步计算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晓)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