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医患录音门风波:律师称会诊录音不能用作证据

2011年11月01日02:03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徐先生向记者出示孩子两天前的照片。新快报记者 孟祝斌/摄
徐先生向记者出示孩子两天前的照片。新快报记者 孟祝斌/摄

  表示记录是为了记住医嘱;医生称不被家长信任很痛苦

  “救救孩子!救救孩子!”电话那头的徐先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截至昨晚10时许,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小涵的病情又加重了,“孩子现在的呼吸很急促!”在此前的采访中,他向记者简单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并称录音是怕忘了医嘱,自己并不想给医院造成压力,也不愿纠缠于此前可能造成的误解。“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徐先生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事件

  记录孩子病情 录音医生诊断

  今年41的徐先生,来自山东。小涵是他在40岁时生下的独子,夫妻俩平时疼爱有加,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今年9月20日,远在新疆做煤炭生意的徐先生得知小涵患病,马上请假回来,在9月21日,将小涵带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诊断为手足口病。

  9月29日,徐先生从医生口中得知小涵“有待于恢复”,“当时孩子话也不能说,见到白衣服就哭,他可能有压力吧!”考虑到孩子的状况,加上临近国庆节放假,许多医生会放假休息,最主要的是家里的卫生条件、营养、孩子的压力,都会好很多,徐先生最终在征得医院的同意后,带孩子回家休养了几天。

  10月8日,小涵再次发烧,第二天即返院治疗,到10月28日,小涵病情急转直下,进入了ICU治疗,病情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目前,小涵病情危重,“孩子现在是与时间在赛跑”。

  在小涵接受治疗期间,徐先生夫妇一直跟在身边。除了日常的照料外,徐先生对小涵的病情、医生的诊断都进行了记录,还多次录了音,医院表示“压力很大”。这一因医患信任危机导致的风波,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介入。

  父亲心声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昨日,记者拨通了小涵父亲徐先生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他,声音沙哑而沉重,说到动情处,一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新快报:当初您去记录和录音,有什么特别的考虑么?

  徐先生:他们(指医院)前期在工作上有一些失误,他们也承认了,我对医疗方面也不是很了解,孩子话也不会说,为了对孩子负责,我就去做了这么一个记录,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超出医院的规定。

  新快报:能不能这么理解,就是在医院出现了一些失误之后,才使得你想到以记录和录音的方式来维护孩子的权益?

  徐先生:(孩子)一开始入院时,使用了一些医疗器械,因为孩子刚进去时还好好的,我们就问用这么多行不行,依据在哪里?但他们好像是认为我问得太多了……(哽咽)后来,在一些签字上,就说“你签在这,你签在这……”根本没有告诉我,签了之后会有什么问题,我们有权知道的嘛!

  新快报:医生说他们感觉到了压力,你怎么看?

  徐先生:我跟医院对着干,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我怎么可能会这么做呢?咱也不懂医……(哽咽,停顿了几秒)新快报:那现在来看,你自己有没有想过或者认同,是你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呢?

  徐先生: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只要是对孩子好,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医院老说我什么什么,可是,当我发现了他们入院处的工作人员出现了问题后,他们告诉我说,你做得非常好,及时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今后在医患沟通会上,让我去现场说一说。当时还说非常好,现在又说我给他们造成压力了。

  新快报:您当时是拿录音笔公开录的吗?

  徐先生:我是拿手机录音的,放在桌上,他们也都知道,只要他们提出不要录音,我肯定不会。

  新快报:现在有网友说,录音也为了应对今后万一发生医疗纠纷,而作为一种证据,对你而言,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徐先生:因为有一些医嘱,比如说作为家长,我应该怎么照顾孩子,我害怕忘了,录下音回头再听,唯恐医生说我“医生告诉你了,你怎么没做”。我尊重医生,我不想影响了对孩子的抢救、治疗,也不要对医生造成一种压力。

  新快报: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徐先生:我希望通过媒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为孩子祈福,只要对孩子治疗有帮助的,我都愿意做。我不想和医院造成什么误解,孩子现在就是和时间在赛跑,孩子已经拖不起了,我希望媒体呼吁一下,看有没有专家,给孩子尽快找到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

  医生心声

  “缺乏家长信任会很痛苦”

  对于徐先生在患儿诊断过程、病情讨论时录音、记录的行为,医生认为他的做法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对此,省妇幼副院长陈运彬称:“其实大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而非一些细节的问题。”陈运彬表示,希望各界人士理解儿科医生工作。“儿科医生面对的病人,要么不懂表达,或者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病情,而家长对孩子的观察都比较片面,不一定能帮上医生诊断。所以儿科的一系列检验,实际上是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准确提供治疗方式。”他说,如果不信任儿科医生,医生治病就会畏手畏脚,对患者不利。只有互相谅解,才能支持儿科事业继续发展。

  该院儿科主任王波更认为:“家人的不理解和配合不到位,会使医生不仅累且痛苦。”王波说,在患者中,尤其是BB,病情变化尤为隐秘,症状表现不易识别,重症发展非常迅速,但一旦发生了,到产生严重后果,时间很短,因此救治时机非常宝贵,所以家属不配合、不理解,迟了一分一秒都影响到救治效果。

  医院声音

  允许家长录音超越医疗常规

  家长的拍摄行为让医生觉得“压力大”,陈运彬解释:“正常的医疗会诊、病例讨论,如果家属都在场参加,可能造成专家们不愿意讲太多,影响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对病人来讲是不利的,虽然法律没有规定不能给家人参加,但一般来说,医生是不喜欢病人家属在场的。”

  而本次对小涵的家长,医院应家属要求悉数复印病历文书、检查结果、知情告知记录等医疗记录,还允许家属对所有沟通、谈话进行录音、拍摄,全程参与已超越了医疗常规。

  陈运彬说,并非病人家属就不能参加讨论,只是医生不希望他们参与。“如果病人家属提出来了,我们也会咨询法律顾问,认为没问题,会给予允许。但因为家属并非专业人员,对医生讲的话会一知半解,或产生片面想法。医生最后会将讨论意见汇总后告知家属,但过程一般不希望家人太多参与,就是因为专家要各抒己见。”

  律师

  会诊录音不能用作“证据”

  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朱上恒律师接触过不少医患纠纷的官司,他表示,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但条例外的资料,患者是不能复印的,如会诊过程记录。“因为会诊场所是让医生对患者病情各抒己见,每一句话都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医院,就算录了也不能作为证据。而且医生在会诊中每说的一句话也代表自己的医术成果,某种意义上看,是知识产权,医院有权拒绝患者家属旁听,甚至录像。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小为 李斯璐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