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7成人有归属感 愿留深圳养老仅半数
“你是深圳人吗?”
深圳家园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近七成人有归属感
深圳新闻网讯 日前,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明办发起的“百万市民看深圳”——《深圳人家园意识状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据了解,此次调查历时一年,对参加“百万市民看深圳”活动的1762名受访者进行调查访问,从归属感、认同感、主人翁意识、养老意愿等方面调查了深圳人家园意识的现状,以及对深圳如何强化家园意识的看法。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群体中,有67.08%的人表示自己已是深圳人,这一数据也远高于2004年和2007年的调查比例。
在许多深圳市民看来,拥有深圳户籍意味着拥有了合法的身份,在法律意义上才真正成为深圳市民。通过调查得知,有43.44%的受访者认为有深圳户口才是深圳人,户籍成为影响深圳人家园意识的首要因素。
在具体感知方面,无论是归属感、自豪感还是留深养老意愿,户籍群体和非户籍群体的感知差异都较大。有超过八成的深圳户籍受访者具有归属感,而非深圳户籍不到四成;超过八成深圳户籍受访者具有自豪感,而非深圳户籍仅67.45%;仅30.3%非深圳户籍受访者愿意留深养老。
公务员归属感较强
“深圳人意识”是判断家园意识的一项重要指标。当问及“您认为自己是深圳人吗?”近七成(67.0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深圳人,71.38%的被访者认为如果到外地或者被外地人询问时,会称“我是深圳人”,28.62%则表示不会,这一数据与2004年调查的34%相比有大幅的提升。
户籍对归属感影响深远。在受访人群中,本地居民的归属感最强,有95.5%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是深圳人。特区成立后来深圳并获得户口,工作调动或毕业分配来深圳并获得户口以及第二代移民的归属感都较强,认同自己是深圳人的比例都在八成以上。非深圳户籍居民的归属感明显较低,仅35.7%认为自己是深圳人。暂住居民的归属感最低。
不同居住年限受访者归属感差别明显。对于刚来深圳不久(一年及以下)的群体,仅14.7%认为自己是深圳人。随着在深圳居住时间越长,归属感逐渐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来深3—5年的群体归属感出现一个低峰。从受访者的年龄段来看,21—30岁的青年人城市归属感明显较其他年龄段低。
已婚有子女的群体认为“我是深圳人”的比例远高于已婚无子女和未婚的比例。从受访对象上看,单身者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而成家后,一方面有可能在深圳安家落户,生活稳定;另一方面也迫使自己更加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从而加强归宿感。稳定型职业及管理层群体,如公务员、家庭主妇和高职位职业人士归属感都较强,而专业技术人士、普通职员、自由职业者归属感较低。
另外调查得知,在深有养老意愿的比例相对较低,仅有56.3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留在深圳养老。该比例远远低于热爱深圳这座城市的比例(95.27%),与认同自己是深圳人的比例(67.08%)也有一定差距。
市民“对深圳的感情很矛盾,很复杂”
6年前,怀揣着梦想,来自湖南的小胡大学刚毕业便来到了深圳。“刚开始,租住在白石洲城中村中的农民房里”,小胡坦言,当时对深圳没有太多感触,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也让他无暇顾及太多工作之外的生活。在公司逐渐扎稳脚跟后,小胡开始认真考虑这座城市与他的关系。
“刚来时干劲很足,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似的”,小胡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说深圳让他逐渐实现了梦想。3年前,靠着自己积攒了几年的积蓄,他按揭了一套房子,“买了房子,才有一点点家的感觉。”
买房后,小胡也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结束了爱情长跑,走进了婚姻殿堂。1年前,小胡也买了车,“有车感觉生活空间大了很多,能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那你觉得你是深圳人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小胡含糊地表示,有时候觉得是,有时候又觉得不是。他说他对深圳的感情很矛盾、很复杂。
他说,以前的经历让他觉得深圳是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但现在每个月的房贷和日常支出,还有以后的小孩上学、老人小孩的医疗条件等问题又让他时刻感到焦虑。他说在他们公司,跟他有着同样想法的同事很多。
市民陈女士面对记者的提问,则明确地告诉记者,自己不是深圳人。她说虽然自己已是深圳户籍,但她感觉深圳的很多福利政策好像离她很远。“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住房补贴……”陈女士说,这些东西对她来说遥不可及。陈女士说希望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惠民政策能关注到他们这些“夹心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