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国际志愿者4日结束为期520天模拟飞行火星项目“火星500”,“重返地球”。
这些志愿者在位于莫斯科的实验舱度过了将近一年半“与世隔绝”的生活,体验往返火星的过程,执行各项任务,体会星际旅行的孤寂。
“着陆” 来自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莫斯科时间4日14时打开实验舱舱盖,逐一出舱。
法新社记者描述,志愿者身穿蓝色工作服,健康状态良好。舱门外等待的科学家和志愿者家属为他们欢呼。
志愿者之一、研究组组长阿列克西·西乔夫向俄罗斯航天部门官员报告,“国际船员已完成520天的任务。”
“(试验)项目已得到完全执行,所有船员身体状况良好,我们准备接受新任务,”西乔夫说。
意大利“船员”迭戈·于尔班走出舱门后,紧握拳头,振臂庆祝。于尔班说,这次模拟飞行有助人类在火星上“实现新的梦想”。
中国“船员”王跃说:“520天后,我们终于回来了。”
6名“船员”随后前往莫斯科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接受为期数日的体检,定于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与公众再次见面。
“飞行” 将近一年半的封闭试验期间,志愿者只能借助电子邮件和视频与外界通讯,体验星际旅行中的紧张、劳累和孤独。
为真实模拟星际旅行,志愿者的视频通讯信号存在“延迟”和“干扰”,通讯不时中断。
志愿者吃类似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食用的罐头食品,每周洗澡一次。
与真实模拟飞行不同的是,实验舱内不是失重空间,没有宇宙射线。
实验舱外的“地面控制中心”设计试验,飞船动作由舱内人员配合执行。例如,实验舱今年2月初“进入火星轨道”;同月12日几名船员“登陆火星”,在由沙子和石块制成的“火星”表面行走,收集土壤“标本”,在地面插上旗帜。
“地面控制中心”还不时模拟出飞船可能发生的一些故障,由几名志愿者共同解决。
“孤独” 谈到模拟飞行火星的意义,“火星500”项目主管亚历山大·苏沃洛夫说,“火星500”为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可以为宇航员提供生存经验。
“要真的去往那颗红色星球,要观察(火星),还得活着回来,”苏沃洛夫说。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研究员亚历山大·舒凯尔说,“这个封闭的小团体是理想的研究对象”。
舒凯尔将分析几名志愿者的尿液和唾液样本,研究精神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学家分析,组员来自不同国家,长期“幽闭”于实验舱内,可能使组员“相互厌倦”。几名组员知道自己没有真正前往火星,更不会“互相迁就”。
“我们每秒都知道我们没有在去火星的路上,”意大利“船员”于尔班说,“模拟飞行比真实飞行的难度更大。”
几名志愿者在视频通话过程中,精神状态良好,并不紧张,看上去压力不大。
谈到舱内生活,于尔班说,6名志愿者均为男性,“老实说,有个女人可能会更好”。
“你常常感到孤独,(生活)千篇一律,”于尔班说。
中国“船员”王跃说:“真的很想妈妈烧的菜。”(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