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 > 11寻找良心消息

王永:专注顺风车十三年 建议减免税费促制度化

2011年11月07日16:23
来源:大洋网
视频:身边行之顺风车倡导者王永
 

   2007年的一天,家住回龙观的小伙子王安宁在344路终点站等车,周围一如既往的人头攒动,大多是要往城里去的上班族。这时一辆奔驰S350停在路边,一个穿白衬衣、看起来很体面的男人下了车,大声喊,“马甸、双安啦,有走的吗?不要钱。”

  这不是王安宁第一次见这个“怪人”,有时候喊十几分钟都不一定有人上车,有人会说“有病啊”,有人会给个白眼,有人默默地躲开他的目光,更多的人是继续漠视他的存在。

  “他那么喊看起来挺傻的,别的黑车都不用喊。”王安宁回忆。因为快迟到了,王安宁心一横上了车,“黑车就黑车了,我一个大男人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他上车后,一个女孩也跟着他上了车。在车上,他知道这个男人叫王永(微博:https://wangyong.t.sohu.com/),从1998年开始就让人免费搭顺风车。

  分享也非易事——“不信你试试”

  王永来自湖南邵阳农村,他一再提起,在老家,骑自行车遇到顺路的捎人家一段,是天经地义的事。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的自行车后面都载着人,如果谁的自行车后面没有人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人缘不好。

  “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别人。”王永说。

  可这并不容易,一直到王永做这件事十年之后,他还是经常会受到各种白眼、漠视甚至谩骂。王安宁说,他搭过王永的车后很受感动,和朋友也在路边喊过几次,可他“觉得自己特别傻”,“一个人都没拉上,还有人骂我们有病,真的挺难的,比想象的还难。不信你试试。”

  王永开始主动联系媒体诉说自己的苦恼,他的名字和故事出现在各个媒体上,这样他再搭人的时候,就可以说,好多媒体都报道过,你上来我也不会把你怎么样。那之后,王永的顺风车开始越来越“顺”了。公交站的协管员看到他的车,都会帮他喊,“马甸双安,一站到啊。”

  致力顺风车制度化 建议顺风车可走专用道减免税费

  王永说他现在的挑战已不再是让人上他的车,而是怎么跟政府打交道把顺风车制度化。“你看北京每天堵在路上的车,大多只坐一两个人,如果都能满载,路上得少多少车?可是冒着被抢的风险,被骂神经病,被人指责炒作,还可能会被钓鱼说是黑车,只有我这种不正常的人才会去做,好的制度就可以让所有人都会去做。”他动用自己积累的资源向政府进言,历数顺风车的好处。“可是政府很没耐心,最多三分钟就不耐烦了。”

  为了让他们听进去,他不断研究、修正、简化自己的建议:在车里放一个终端,和交管局那边联网,乘客上下车就拿身份证刷一下,这对双方都是安全保障,一个车里坐满了人,可以在高速上走专用车道免于堵车。同时帮车主累积里程,如果一年里累积到一定里程,减免下一年的税费。“这样的话人们都会积极参与进来。北京市每年有上百亿的钱拿来治堵,政府出钱安装终端,不是不可能。”王永说。

  “再做三十年,我就不相信我做不成”

  2009年,杭州开始试点鼓励顺风车的政策,今年的大运会期间倡导的“快乐招手,绿色通行”也是倡导顺风车的一种形式。在北京,王永为了给各个主管部门献策,特意用人民日报的信封邮寄建议,“这样可能比较能够引起他们注意。”在这样的努力下,2010年年底,北京出台治堵综合治堵方案,提出“规范合乘出行。”王永说,其实他想看到的是‘鼓励合乘’,不过从“禁止”变成了“规范”,已经是进步了。

  “好多人说我做这个事情不会有结果,可现在有这么多媒体关注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啊。只要你坚持就一定会有结果,水滴石穿。我现在做了十三年,再做三十年,我就不相信我做不成。”乐观的王永说他愿意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更何况对我自己来说这件事本身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每天跟那么多人打交道,被那么多人道谢,这是很快乐的事。” (拾年)

(责任编辑:UN05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