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哈医大医疗队10年跑60万公里 援助五千癌症患者

2011年11月08日08:14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哈医大三院医生看护病人

  哈医大三院宁养院医疗队10年免费帮助5000多名贫困晚期癌患

  临终关怀医疗队让生命“走”得有尊严

  抚慰病痛

  温暖晚期癌症患者

  早8时,顶着毛毛细雨,记者随宁养院的医疗队出发了。第一家去的是脑癌晚期患者刘淑珍家。记者看到,屋子很简陋,刘淑珍躺在床上,意识模糊,左手举在空中乱抓着,床边的墙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坑。刘淑珍的老伴说,70岁的刘淑珍今年3月被查出脑癌,由于是晚期已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再加上家里经济困难,病情恶化得很快,病痛折磨得刘淑珍整天嗷嗷大叫,难受时她就用棍子使劲凿墙。就在全家走投无路时,是宁养院的医生帮助了他们,不仅到家里给刘淑珍开止痛、安定药,还耐心地教家属护理病人的方法,陪刘淑珍聊天解闷。

  现在,刘淑珍除了左手外,已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了,意识也开始模糊不认人了。就在医生为刘淑珍检查,给她的褥疮擦药时,刘淑珍突然清醒了过来,紧紧抓住医生的手,呜呜地哭了起来。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她仍看着老伴,用手指着医生,然后使劲地竖起大拇指。刘淑珍老伴哽咽地说,这是刘淑珍让他代表全家感谢医生呢,自从吃了医生开的药,她没有以前那么疼了,半夜也能睡着觉了,他很感激医生让老伴安详地走完最后的日子,也让家里人心里宽慰了很多。

  医疗队员 10年跑了60万公里

  第一次探访的患者地址不清楚,护师刘占菊就边给患者家属打电话,边挨个儿楼转,直到找到为止。已在医疗队干了9年的司机老林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患者家,他们不知道跑过多少冤枉路。最远去过绥化、大庆,风雨不误。记得去年冬天,医疗队去双城看一位临终的患者,下着大雪,高速公路封路,他们被困在公路上,直到深夜12点多才回来。这样的事常有,如今医疗队已跑报废了一辆车,10年来共行驶了近60万公里。

  7楼、4楼、6楼,道里、香坊、平房……一天下来,记者随宁养院医疗队巡诊了10户患者家,60岁的刘占菊丝毫不觉得累。她说,医疗队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50多岁,她不算最老的,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大家都想再多干几年,多帮些患者。宁养院医疗队有3名医生、3名护师、1名司机,他们分成三组每天轮流出诊,每个人负责60多名患者。医护人员们从不因为私事耽误出诊,去年刘占菊不慎摔折了左臂,在家呆了两三天就坐不住了,吊着胳膊坚持上班。

  作为我省唯一一支临终关怀医疗队,10年间,哈医大三院宁养院医疗队免费救治帮助了5000多名贫困晚期癌症患者,风雨不误地到患者家里免费巡诊送药,进行心理疏导,让爱的阳光驱散患者的病痛和生活带给他们的阴霾,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关爱之下 生命也曾奇迹延长

  “一分钟都不能耽误,一刻都不能休息,我们手里可都是人命呀。”医疗队夏春丽护士长说,宁养院是我省唯一一个对癌患临终关怀的组织,也是全国32家宁养院帮助服务患者最多的一家。成立10年来,共帮助了5000多名贫困晚期癌患,患者中最大的92岁,最小的只有2岁。目前,有189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这些晚期癌症患者存活时间大多只有两三个月,医生们到患者家不仅是为了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更多的是给患者们送去对生活的期盼,排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临终关怀就是达到身心完整的关怀医治。在医疗队的帮助下,有的患者真的就奇迹般得活了四五年。

  “贫困的晚期癌患需要社会大众更多的关爱。”夏春丽说,现在宁养院有一批由哈医大三院医护人员、学生等组成的义工,人数累计达到1000多名,希望更多人能够行动起来,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陪更多的贫困癌患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本报记者 杨茉文/摄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