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华盛顿金博士雕像“中国制造 ” 雕塑家墙外香

2011年11月08日09: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海瑞
面对热情的媒体,雷宜锌显出一丝疲态,他的助理说,雷老师只想快点回到工作室,安安静静做雕塑。图/记者张轶
  面对热情的媒体,雷宜锌显出一丝疲态,他的助理说,雷老师只想快点回到工作室,安安静静做雕塑。图/记者张轶

  长沙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 “中国雷”最怕社交/图

  10月28日,长沙黄花机场出口,雷宜莫安静地站在一旁,等着哥哥“衣锦还乡”。他的旁边,满是激动的人群。

  17点25分,雷宜莫的哥哥雷宜锌走出机场,人们按捺已久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中国雷”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雷宜锌被记者们里里外外包围起来。

  从“国内不知名雕塑家”,到众人瞩目的“中国雷”,当晚,在湖南美协安排的欢迎宴会上,雷宜锌对刚才的热闹场面显得有些意外:“真没想到,大家那么热情。”

  “现在,雷老师最怕的就是社交和镜头,他只想快点回到工作室,安安静静地做他的雕塑。”雷宜锌的助理说。记者徐海瑞 长沙报道

  像是初次的舞台

  听到第一声喝彩

  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经过多少失败

  经过多少等待

  告诉自己要忍耐

  《掌声响起来》

  “国内不知名雕塑家”

  对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来说,10月16日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国家广场中心,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雕塑正式揭幕。

  这一天,“占领华尔街”活动正在全美上演。这是一场社会运动,开始于9月17日(美国宪法日),随后,活动升级,席卷美国各大城市,示威的目的是: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

  两件大事同时出现,给了美国民众联想的空间:在经济低迷、社会日益不平等的今天,人们应该继续抗争,让金博士倡导的社会正义成为现实。

  为了亲眼看到金博士雕像揭幕,美国不少民众纷纷来到国家广场,有些外地民众甚至凌晨两点就到了广场外,等待入场。

  这天6时许,雷宜锌开始在酒店梳妆镜前整理行装。他是金博士雕塑的主创艺术家,也是美国社交圈的新晋明星:他的齐肩长发、边框眼镜、大胡子,是美国人眼中“中国雷”的典型特征。

  雷宜锌说,揭幕仪式很隆重,作为主创人员,他得“西装革履”,但从心底里说,他不太适应这样的打扮。

  “西装革履、咖啡面包的生活并不适合他。”雷宜莫说,在家里,哥哥总是一身工作服,叼着根烟,拿起工具就干活,“他很低调,平时不太出门,也不怎么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和工人师傅做雕塑。”

  正如弟弟说的,雷宜锌一向很低调,自己甚至“都不算国内知名雕塑家”,这次能雕塑金博士,也是一次偶然机会。

  2006年5月上旬一天,雷宜锌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后,浏览电子邮件,看到了一封英文邮件,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叫来妻子翻译。原来,那是一封石雕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函。雷宜锌说,自己开始还有些不相信,因为自己“不算有名的人”,确认消息属实后,他又感到有些为难,“对方要求只能我一个人过去,我不懂英文,又很少出去交流,更别说去国外交流了。”

  他试图放弃这次机会,但是,在妻子的鼓励下,他还是决定出去看看。经过协商,研讨会组委会破例允许他携妻子一同去美国圣保罗市出席会议。

  这是雷宜锌第一次与国际雕塑家交流。他说,正是这次活动,让他忘记了“出门前的胆战心惊”:“其实,与很多国外雕塑家相比,我的雕塑都是最好的。”

  正如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总建筑师杰克逊所言,在圣保罗市的研讨会上,“其中一位艺术家的设计和创作是卓尔不群的,通过与几位艺术家交谈,我们得知,这位艺术大师就是来自中国的雷宜锌。”

  五年遭遇的三大争议

  10月16日早上7时,雷宜锌和家人坐上特别安排的嘉宾车辆,前往美国国家广场。

  车窗外,满是欢呼的人群,他们高举金博士的画像,高喊平等自由的口号。

  这时,雷宜锌显出一丝疲态,“前一个晚上,房间里的电话基本没有断过,不断有媒体记者打电话过来采访,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从酒店到国家广场,路程并不远,但对于雷宜锌来说,他足足“走了五年”。其间,美国舆论的质疑声、自己工作的辛劳,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压力。

  自雷宜锌被确定为金博士雕塑的主创艺术家以来,在美国,对他的非议声从未间断。正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17日报道所言:矗立在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上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雕塑使瞻仰者热泪盈眶,然而在一些美国人看来,还有一件事更让他们感到五味杂陈,那就是这座塑像的产地中国。

  雷宜锌介绍,他的金博士雕塑经历过三次比较大的争议:第一次,外界质疑为什么金博士雕塑要由一个中国人去做,而不是美国人;第二次,外界认为他的作品太具有“对抗性”,太富有革命色彩;第三次,外界认为金博士雕塑的安装者也来自中国,中国工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

  对于第一次争议,雷宜锌认为“可以理解”,“他们对于马丁·路德·金的敬爱如此之深,以至于不愿与其他人分享。但是,艺术是无国界的,中国也有很多建筑和雕塑是由西方艺术家完成的。”

  对于第二次争议,雷宜锌说:“我的作品中,金博士的表情既深沉内敛又充满张力,既有抗争也充满希望。”他承认,外界要求多表现和平一面的说法也有道理。实际上,他曾为这种说法设计了一个方案:微笑的金博士。

  雷宜锌对最后一次争议的印象最为深刻。“当时,雕塑都完工了,团队的机票也都订好了,但是,我们的签证受到美国石匠工会的影响,迟迟批不了。”雷宜锌说,如果拿不到签证,雕塑的工期就要延后,可能会遭遇华盛顿的寒冬,冬天是不能干活的。

  “我从来没有看到哥哥那么着急过。”雷宜莫也是赴美团队成员,他说,与美方斡旋的那几天,雷宜锌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但是,哥哥一直对我说,在团队里要稳重一点,免得大家都乱了阵脚。”

  后来,雷宜锌发表公开声明,“雕像安装需要关键技术,美方无法完成,必须由中国工人完成。”最终,在无法具备“关键技术”的情况下,石匠工会只好妥协。雷宜锌则跨过了雕像赴美的最后一道关卡。

  这只是一段记忆

  很快,雷宜锌和家人乘车驶入美国国家广场。

  他被安排在嘉宾区参加仪式。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多名美国政要都将出席揭幕仪式,因此,每位入场嘉宾,都要经过严格安检。雷宜锌说,他觉得意外的是,安检人员都认识他,“只是让我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检查,根本没有看证件,就让我进去了。”

  他的座位在第三排,“奥巴马和白宫要员在第一排,第二排是基金会和金博士的后人,几名美国内阁成员坐第四排,他们给我安排的位置还是很好的。”

  上午11时,国家广场大屏幕出现数秒空白,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在金博士后人陪同下观看雕塑的画面。

  奥巴马进行了45分钟的演讲。雷宜锌说,从现场民众反应来看,奥巴马的演讲还不错。

  “奥巴马说,如果没有马丁·路德·金推动的民权运动,美国的法律、美国人的思想或许都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他还呼吁自己的支持者,要为推动变革坚持不懈。”

  奥巴马也没有回避“占领华尔街”运动,他说,马丁·路德·金会希望民众挑战华尔街的无节制,但是,不要妖魔化那里的工作人员。

  演讲结束,奥巴马走下讲台,与第一排嘉宾握手,雷宜锌也被特别邀请到第一排。“当时,奥巴马说,几天前他带着家人来看过雕塑,他说自己被震住了。”

  下午2点,揭幕仪式结束,雷宜锌和家人获邀去白宫做客。在会客厅,他再次见到了奥巴马。

  雷宜锌说,白宫会客厅并不大,他们走进去时,奥巴马夫妇迎过来握手,接下来,白宫摄影师开始为他们拍照。雷宜锌说,自己当时有些腼腆,对奥巴马说,“非常感谢,在礼拜天抽空接待我们”,奥巴马回答,那是他应该做的工作。

  下午4点,白宫庆祝派对接近尾声,雷宜锌和家人一道,在服务生的陪同下走出大门。这时,他们又碰到了一大批在门外守候的记者。

  被记者包围的情形,同样出现在10月28日,雷宜锌乘飞机回到长沙,家乡媒体记者都希望在第一时间抓拍到“中国雷”回乡的瞬间。

  难以免俗的是,记者们都会问到雷宜锌回家的感受。“中国雷”的回答很“雷”:“太累了,我只想吃辣椒炒肉。”

  尽管谈及这五年的故事时,雷宜锌仍会不由自主站起身,手舞足蹈地再现当时的场景,但很显然的是,他也认为,这只是自己的一段记忆,只是这些记忆有些不平凡罢了。

  “如果可能,我都不想去美国了。”他说,在宁乡,自己一间新的雕塑工作室即将启用,“我现在只想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呆在远离城市的工厂里,安静地雕塑。”

  在弟弟雷宜莫看来,雷宜锌“飞来飞去”这么久,“应该停下来多回家看看”,在家里,还有他们兄弟姐妹,还有95岁高龄的父亲。

  [对话雷宜锌]

  “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些自己满意的雕塑”

  10月29日晚,长沙五一大道,记者在雷宜锌办公室里见到了他。他一身唐装,点着根芙蓉王,显得非常放松。办公桌上,摆着一尊缩小版的马丁·路德·金雕像。

  记者:从2006年开始,你的作品一直受到美国各界关注,但在中国,直到马丁·路德·金雕塑揭幕之后,舆论才开始关注。你觉得意外吗?

  雷宜锌:一点都不意外。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人的精神导师,关于他的一切,美国人都非常关注。这次为他塑像,并且雕塑要立在国家广场,他们的舆论不可能不关注。

  另外,马丁·路德·金是黑人心目中的神。对于由谁来塑像的问题,黑人格外敏感,有些人认为,只有黑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马丁·路德·金的人生境遇以及精神思想,这也让美国社会对我有些非议。当然,最终在马丁·路德·金基金会和马丁·路德·金家人的维护下,我还是顺利把项目做完了。

  至于在中国,我觉得大家对我已经很关注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所应当的工作,如果像美国媒体那样,一直报道下来,我倒觉得有点奇怪。

  记者:你能成为马丁·路德·金雕塑的主创人员,关键在哪里?

  雷宜锌:当然是我做的最好。其实,与国外艺术家相比,中国艺术家特别是雕塑家有着很好的业务条件。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城市雕塑,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舞台。

  中国的雕塑家,有天才又有舞台,但在国外,他们即便是有天才,也不一定有我们这样的舞台。

  记者:同样有舞台,为什么你会获得成功?

  雷宜锌:我从小就喜欢美术,上小学的时候,总是不断拿笔乱画,后来,即便是我下乡插队,也没有改变这个爱好。1978年,我终于有机会考上了广州美院,专业就是雕塑。从小培养的兴趣,加上后来的专业训练,让我有了扎实的美术功底,毫不夸张地说,在雕塑家里面,我的素描是画得很好的。

  中国人特别重视教育和学习,在这方面我很典型,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离开过雕塑,这个是我的生活和工作,幸运的是,这也是我的兴趣。但是,在国外就不同了,他们很多艺术家只把艺术作为爱好,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成功艺术家,往往功底更扎实一些。

  当然,我也不完全认同中国式的艺术教育模式,毕竟,在这种模式之下,有很多人成不了才,同时也耽误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但归结到我身上,我的成功,还是典型的中国式艺术道路。

  记者:你对未来有些什么打算?

  雷宜锌:我一直觉得自己受到的关注够多了。这当然是大家对我艺术的肯定。但与此同时,这也占用了我大量的创作时间。这几年,我经常要到国外去,要坐长途飞机,这几乎改变了我所有的生活习惯。还有很多国外的访问团,也要来我的工作室,我需要接待他们,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我很疲惫了。

  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去做,因为别人太支持你了。就像我的工作室,我本来对它的发展没有太宏伟的目标,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些自己满意的雕塑。不过,现在看来不大可能了,领导都非常看重我的事业,要求我把它做大做强。所以,现在我还不能停下来,近期会把我的工作室搬到宁乡,那里还有工厂。搬过去之后,我会长期在那边,一周最多回长沙一次吧,安心把雕塑做好,其他的事情,会交给我的一个经纪团队去做。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