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幸存者雕塑原型倪翠萍去世(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10月02日04:22
铜板路上老人的雕像。刘浏 摄
铜板路上老人的雕像。刘浏 摄
日籍友人松冈环(右二)来看望老人。季宇轩 摄
日籍友人松冈环(右二)来看望老人。季宇轩 摄
老人生前照片。季宇轩 摄
老人生前照片。季宇轩 摄

  江东门纪念馆幸存者雕塑原型之一,85岁的倪翠萍昨去世

  老人幼时一家7口惨遭日军屠杀,自己也肩膀负伤;幸存下来的老人一生奔走各式证言集会活动,把揭露真相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使命

  于英杰

  到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称“纪念馆”)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在那条不长的“历史的证人”铜板路两端,矗立着两位幸存者的铜像雕塑,其中一位用右手指着左肩上的枪伤,控诉侵华日军的残虐暴行。这一铜雕的原型就是倪翠萍老人。昨日下午,老人因患帕金森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长江北岸桥北新村的家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据悉,现存的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200人。

  本报记者 于英杰

  她的童年 从血与泪的苦难开始

  亲眼目睹多位亲人惨死

  受伤的她一下变成孤儿

  倪翠萍是1926年10月在南京朝天宫黄泥巷出生的。1937年底,日军轰炸南京,老百姓家家挖地洞,11岁的倪翠萍一家不敢出门也不敢烧火做饭。父亲是一家煤炭铺子的伙计,没钱带家人外出避难;倪翠萍跟着父母与爷爷奶奶搬到南京城西郊江东门与上新河之间的积余村,也就是现在的纪念馆附近,与住在那儿的叔叔婶婶相依为命。

  12月13日上午11点左右,是倪翠萍永远不能忘记的时刻。日军来到上新河,见到倪翠萍的父亲在河边拎着水桶,连开3枪;母亲闻声而出,也被日军一枪打死。刚跑出来的倪翠萍见父亲倒在血泊中,正要哭喊间,突然左肩挨了一枪,鲜血直流,随后才发现是骨头被打断了。她的爷爷、奶奶、叔叔和怀孕七个月的婶婶等七口人都惨遭日军毒手。

  枪伤3年才脱离生命危险

  肩膀伤痕和疼痛跟了她一辈子

  除了左肩挨一枪,她的左耳后边还被刺了一刀。失去了生活依靠,倪翠萍被舅父收养。由于生活贫困,无钱医治,倪翠萍肩头的子弹是舅母用手抠出来的。由于受伤后三年没有进医院医治,倪翠萍瘦得皮包骨头。头两年断断续续地发高烧,出麻疹。眼睛也睁不开,即使睁开眼睛,看到天空也是一片苍黄色。由于伤口长时间流血流脓,倪翠萍的头发与脓血粘结在一起,伤口还生了蛆虫。严重感染时,伤口周围溃烂,左胳膊上到处都是脓血,甚至开始掉皮。再加上左耳后部有刺刀伤,倪翠萍多数时间只能卧床,偶尔能站起来,也须扶着棍子走路。

  支撑了3年,倪翠萍逃离死亡边缘。虽然性命得以保全,左肩却留下永远的伤痕,每到阴雨天,仍然隐隐作痛。遭此劫难,倪翠萍就这样侥幸活了下来,可留下终身难以治愈的顽症——左手上举不能超过头部。

  她的晚年 在情与暖的安详中结束

  四世同堂,再过10天就是85岁生日

  患帕金森病6年,走时像睡过去了一样

  再过10天,就是倪翠萍老人85周岁的生日,“外婆是四世同堂,这次国庆放假都回来了,全家人都希望她能挺过去。”外孙姚义俊告诉记者,过去6年间,倪翠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只能靠吃药维持。

  最近两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尤其这半个月起伏明显,进食困难。

  “中午饭后,外婆躺在床上呼吸困难,我们赶紧给她搓背顺气,这才感觉好些,我妈又把外婆抱到椅子上,帮她梳好头,喂她喝了葡萄糖水,然后吃了药,让她躺下休息。”姚义俊神情悲伤地回忆着外婆临走前的一刻。让他和家人没想到的是,老人吃药躺下时呼吸平顺了很多,又似乎睡过去了,就没打扰。

  女儿陈金凤这些年一直在照顾着倪翠萍。昨天午后,她服侍老人躺下,又几次进房间照看,发现呼吸还好,可最后一次进去,明显感觉有些不对头,“呼吸很低,一摸鼻子气息微弱,脸色很白,体温也不正常,脉搏几乎摸不到了。”这时已到下午1点半,全家人围在老人的身边,这次感到老人是真的要离开了,悲情笼罩着每个人。一个小时后,倪翠萍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