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雪龙号”11月10日电(记者 阮煜琳)“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厚超过3000米的冰穹A地区进行深冰芯钻探工作,是希望获得100万年以上的古老冰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钻取深冰芯可以得到古气候的记录,也可获得古大气的样品,可以分析古大气中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研究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获取包含100万年以上气候记录信息的深冰芯是中国科学家的梦想。从2005年开始,中国从事南极科考的科学家们正在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把这种梦想变为现实。
冰盖的形成是雪经过堆积、压实成冰的结果,又是数十万年以上演变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微小的空气气泡封存于连续的冰层中。而这些气泡就是当时大气的样品。提取深冰芯中的气泡可以获取当时的大气成分记录,研究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资料显示,南极冰盖平均厚度为2400米。截至目前,在南极冰盖钻取到的最老的冰芯为欧洲科学家在冰穹C钻取的包含80万年气候变化记录的冰芯,以及日本科学家在冰穹F钻取的包含72万年气候记录的冰芯。科学家认为,南极冰盖应该有超过100万年的更古老的冰。
2005年,中国南极内陆科考队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冰穹A地区,并发现在该地区冰厚超过3000米。经论证,2008年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
“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中国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深冰芯钻探计划。”7次深入南极内陆,3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李院生说,中国南极科考队首先找到冰穹A的最高点,并在该区域进行高密度的调查,通过冰雷达探测确定了深冰芯钻探的地点。到目前为止,南极内陆队员们已经在深冰芯钻探现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在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大力支持下,合作研制成功了一套适合于冰穹A的深冰芯钻机。如果进展顺利,深冰芯钻探工作明年就能够开始。
谈起昆仑站深冰芯钻探的目的,李院生说,“主要是重建超过100万年的气候变化记录,通过冰芯气泡分析,研究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根据此次南极科考任务计划,南极科考内陆队计划于2011年12月中旬从中山站出发,前往距离中山站1250公里的冰穹A的昆仑站。“希望经过15-18天的艰难跋涉,能够在12月底或2012年1月初到达昆仑站。在昆仑站工作3周或更多时间,于1月底撤离那里。”李院生说,“他们将在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场地钻进120米深度导向钻孔,经扩孔后,安装导向孔套管,为明年深冰芯钻探正式开钻打下基础。”
“今年昆仑站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26名内陆队员要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最高点,完成昆仑站综合楼二期和车库建设任务,并将继续对深冰芯钻探场地进行建设,开挖冰芯分析场地和冰芯储存库等雪下建筑。此外,还要进行天文学、测绘学、冰雷达、磁力计与天然地震等项观测。”李院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