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工商企业利润加速流入银行 僧多粥少催银行暴利

2011年11月16日09:05
来源:龙虎网-南京日报

  银根紧缩背景之下,许多工商企业融资困难、利润下滑。按理说,银根的收紧同样会影响到银行放贷总量,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利润。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企业利润增速逐级下滑之际,银行的利润增速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数量不到全部上市公司总数1%的上市银行,其利润竟然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近五成。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工商企业利润流入银行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样的局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又暗藏着什么样的风险?

  现象:企业利润加速流向银行

  根据已披露的三季报,有可比数据的218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4.4%;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28%;而去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5.13%。利润增速逐级回落的态势明显。

  和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普遍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银行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增长率,都再一次实现“鹤立鸡群”。

  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692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有12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也超过22%。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前三季度,全部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4870.59亿元,上市银行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比重为46.53%,较去年三季度的43.46%,提高了3个百分点。而近年来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值一直呈现不断抬高的态势。这意味着企业利润日益流向银行的趋势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的飙升,佐证了普通工商企业利润加速流向银行的现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从去年同期1007.62亿元,迅速增长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278.37亿元,涨幅26.87%。民生证券南京营业部总经理邢华秀分析,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等。对于银行来说,普通工商企业的这部分费用就是银行的收入。

  分析:“僧多粥少”催生银行“暴利”

  南京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导杜亚斌分析,企业融资、经营难和银行高利润,是同一个货币政策下产生的两种结果,而这两种结果之间又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银根收紧后,银行可放的贷款量减少,而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没有减少,甚至进一步增大。而现在的政策规定,银行不允许上浮存款利率,但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到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于是,银行牢牢掌握了议价的主动权,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大,从而获得高利润。

  南京一家国有银行相关人士私下透露,目前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一般不超过30%,但对于其他企业,利率上调幅度普遍超过30%,有的甚至高达70%。当然,为避免利率过高太招人眼球,一些银行会和企业协商,转变成以提供中间业务的形式进行收费。而企业为了融资,只好同意。

  警惕:任由银行“吸金”如同“涸泽而渔”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任由工商企业利润加速流入银行,如同“涸泽而渔”不可持续,值得警惕。

  “总共几千员工,一年能赚上百亿的利润。如果做实业的话,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这种高利润是建立在垄断经营、国家定价、不平等议价和以负利率牺牲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从长远看,这种竭泽而渔的情况不可持续。”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改变中国银行业依靠垄断攫取高额利润的局面。

  经济学家金学伟曾把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洗脚客”和“足疗店”的关系。银行为企业放贷,就好比提供“洗脚”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无可厚非。但现在,“洗脚客”的钱大部分都被“足疗店”赚去了,“洗脚客”的辛苦工作成了为“足疗店”打工。“这样的关系显然不正常,也不可持续。”金学伟指出。

  “实业经营和资本投资不一样,当利润不高时,资本投资可以暂停,或转向其他领域。但实业如果利润一直不行,要么亏本硬撑,要么就得停产倒闭,对整个经济社会影响较大。”杜亚斌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显得比较笼统,在为了防止热线流向楼市而紧缩银根的同时,也误伤了一般的工商企业。下一步,应更加注重调整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比如,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吸纳更多闲散资金,这样既能增加可放贷量,同时也能缩小银行利差,增加企业存款收益,相当于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本报记者 邹伟 唐戢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