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中国反垄断难在体制不顺

2011年11月16日10:05
作者:陈 霄

  根源在体制制度

  在中国反垄断怎么这么难?

  赵伟坦言,在中国,政府与企业并不如同国外那样分得很清,于是市场上就有两种运动员,一种是有靠山的,一种是没有靠山的,这时国资委“并不是

  13亿人的国资委,而是那几大寡头的国资委”,就像电信和联通,都是信息产业部的亲儿子,怎么会舍得打他?

  “所以我说期望不要太高,老子打儿子,棒子可能高高举起,却会轻轻落下。”赵伟说。

  即便一生都致力于推进反垄断的法制进程,王晓晔仍然对中国的反垄断执法环境有清醒认识。她向记者提到了垄断央企对反垄断执法的羁绊。

  在中国,垄断型国企动辄就是部级、副部级,而目前的三大执法机构或者受理案件的法院,从级别上想要监管或者审理就存在很现实的困难,更别提这些垄断国企还有各自的主管部委了。

  多头执法也被认为是反垄断执法不力的原因之一。目前负责反垄断的三大部门,分别是商务部下属的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原价格监督司)以及国家工商总局下属的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

  多龙治水向来被认为是监督不力的一大弊病,因为都有职责,最终容易沦为谁也不管,又都没有责任。

  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垄断法专家很悲观地对记者说,3年多反垄断之剑未向国企开鞘,这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惯性使然,但中国目前都没有独立的反垄断机构,全都依附在各部委下,连一个反垄断的部门都独立不出来。

  他直言,在中国反垄断实在是太难了,改革进行到这个时候,容易改的就改了,难改的推不动,除非真出什么大事,可能动一下。

  王晓晔也认为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是中国反垄断的最终出路,否则仅依靠单纯的一部反垄断法,想要达到反垄断的卓有成效,绝无可能。

  “这次我们也感受到发改委的压力,真希望最终能够尽可能地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引入竞争。至少,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应当受到处罚。”王晓晔说。

  来源:法治周末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