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生命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年轻父母谨记名言,在婴幼儿潜能开发上砸下重金 宝宝穿纸尿裤忙“上学” 张华的儿子今年刚2岁。年近不惑得子,她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儿子7个月时,她就给报了早教班,每周坚持上一节课。“听说有的孩子两三个月就上早教课了,我家宝宝已经算晚的。”张华说:“只有尽早开发潜能,孩子才能更聪明。”
10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省城千峰南路的一家早教中心。墙壁上点缀着充满童趣的图案,教室里摆放着积木、滑梯等各种玩具。欢快的音乐声中,两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和孩子们做互动游戏,爬行、拍手、做操、抓放乒乓球……按照老师的口令,几位穿着纸尿裤的小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着一个个动作。他们有的咿咿呀呀叫着,有的兴奋地笑着,有的不停地哭闹,有的则自顾自爬着。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这儿就有300多名会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宝宝6个月开始上早教课,2岁半前主要是亲子启蒙课,平均3个月为一个阶段,一共要上7个阶段。问及费用,答曰:“一年48个课时,学费4800元。”
高价早教课该不该上 近年来,针对0岁至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日渐风行,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省城各个角落。“世界一流的早教品牌”“引进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英汉双语教学”……诱人的宣传让不少年轻父母怦然心动。
据了解,除亲子启蒙课外,大部分早教机构都开设了蒙氏数学、全脑开发、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亲子律动、感官、感觉统合训练等名目繁多的课程。这些课程收费不菲,一个孩子每周上一节课,每课时40分钟到1小时,收费少则五六十元,多则200余元,一年下来需要4000元甚至上万元。
“参加亲子班,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尽早适应集体生活,对锻炼社交、协作等能力有好处。”省城市民宋晓虹说:“上了两年课,孩子的性格开朗多了,摆积木也很有创意。”
对此,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张强则不以为然:“孩子学爬、学走路都要交费,这钱花得不值。况且更多东西如好的行为习惯等,是潜移默化养成的,不是几次亲子课就能学来的。”
家庭是最好的早教学校 “生活即教育。早教中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科学育儿知识的平台,更多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引导孩子。”山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早教中心主任任丽丽表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父母是儿童最早的照顾者和教育者,也是孩子大脑最重要的开发者。父母子女关系的亲密程度决定了家庭对儿童影响的长期性和深刻性。良好的交互作用环境能促进脑发育和中枢神经连接,有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父母在保证孩子营养、睡眠的基础上,对孩子微笑、说话、拥抱,给孩子制作玩具,与孩子玩耍,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是对儿童提供最好的环境刺激和训练。对幼儿来说,能引起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的可能就是家中一些日常用品,如饭锅、小勺、锅盖、筷子、竹篮、凳子等。家长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生活元素,充分利用家中一切物品让小孩玩耍,积极发展其感知觉、运动、语言、思维、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性格。”任丽丽解释。
山西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李守民指出:“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早期教育主要是环境影响、生活教育、游戏活动和爱心。好的早期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不露痕迹、不知不觉受的。”
抓住幼儿成长的敏感期 “俗话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儿童早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也是人的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韩虹介绍,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至80%是在3岁之前完成的,到了6岁时脑重量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量。“适度的早期教育可以使普通儿童更聪明,对智力落后和脑损伤的儿童实施早教,也会起到一定补偿作用。”
“大脑的发育并不是随婴儿年龄增长而自然成熟的,除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外,重要的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必须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利用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任丽丽说。
“所谓敏感期,也称关键期,就是人类某种行为、技能技巧及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韩虹解释,比如,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2岁—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4岁—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5岁—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用心是早教成功的关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敏感期。”
过度挖掘不利身心发展 “儿童早期脑的可塑性最好,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期。”采访中,任丽丽强调:“早期教育不等于掠夺教育、超前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兴趣,绝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更不能拔苗助长,贪功冒进。”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受到压力会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此种差距长期存在,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缺陷。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的孩子,成年以后患慢性疾病的几率高,也更容易呈现反社会的行为。
“其实,快乐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孩子所学的具体结果更重要。”韩虹说:“一些功利心较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学有所成,逼着孩子背唐诗、记单词、学数学,可谓舍本逐末。这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孩子并无好处,反而可能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感。”
3岁之前重在学做人 在75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记者采访一位老学者:“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的?”老学者想了一下说:“我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动;东西要叠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了事要勇于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也是我一生受用的、最重要的东西。”与会的科学家都表示赞同。
“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的全面成长。在进行智能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培养。简言之,就是‘三岁前学做人,三岁后学做事’。”任丽丽说。
据了解,美国人从婴幼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英国“确保开端”儿童健康管理计划提出的育儿理念,其4大奋斗目标:意志坚强、善于表达、学习能力强、安全健康,也明确将重点集中在了生理心理健康和性格、人格的塑造上。
“良好的习惯是人的基本素质,因为习惯能形成性格,并使人终身受益。要培养孩子养成劳动锻炼、动手操作、观察提问、友爱和礼貌交往的习惯。”李守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