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外交困 汇率升值侵蚀利润空间

2011年11月18日15:03
来源:温州商报

  11月本应是义乌的外商采购旺季,但今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显得冷清,曾随处可见的端着计算器的外商少了。受欧美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成本上升和汇率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传统的外贸出口行业提前进入淡季。 内外压力重重

  中国证券报记者14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访时,不少商户反映,今年外贸形势不乐观,旺季较往年结束得早,整体订单下滑两三成,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今年的外贸生意做得不轻松。

  义乌市工商局最新一期《市场信用指数分析报告》显示,交易活跃指数降幅较大,从二季度的月均144.65点降至三季度的月均135.83点,下降6.1%。

  与中国传统的春节相似,欧美国家的家庭会在圣诞节前采购过节所需用品,每年9至11月往往是各类日用品行业外贸采购的旺季,但今年从10月下旬开始,外贸生意逐渐下滑。

  “11月初外贸就没生意了,今年旺季真的很短。”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位经营袜子的老板说,以往袜子是3000双起批,今年部分商家开始零售。商铺老板朱荣敬认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显现,小商品出口反应最为明显。一家经营五金的商户表示,往年欧洲客户一年至少会订10个柜以上的货,今年才预订了三四个。除欧洲外,中东地区也是义乌小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之一。利比亚内战结束后,当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及客源尚未完全恢复。

  汇率波动对商户的影响也很明显。“现在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8.5,一年前接近1:9,人民币对美元也在升值。”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位商户表示,原本小商品的利润就薄,汇率升值侵蚀了相当一部分利润空间。

  小商品价格今年平均上涨5%至15%,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压力对商户构成了明显压力。

  “外贸中拖欠货款现象严重,但为了挽留为数不多的订单,许多商家无奈地接受货款拖欠,这又导致交易风险增加。”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郑桂松如是说。

  转型成必由之路

  “部分企业放弃低端的境外订单,全心转攻国内市场。”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在3年前开始注重国内市场,同时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公司业务有80%来自网络。

  “一是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二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楼仲平说,微利行业需要有超强的生存本领。许多吸管制造商的设备每分钟只能转300多转,而双童公司对设备进行了改进,每分钟可达500转甚至600转。

  在江浙一带,从外贸向内销转型的案例不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很多商家把目光对准了国内市场。“确实不该总盯着欧美市场,中国有13亿消费人口,市场也很大。”某针织企业总经理马光晨说,由于经营自己的品牌连锁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今年的经营利润有保证。

  转型成为企业破解困局的必由之路。义乌一家知名薄膜企业的总经理表示,原材料上涨是全球性现象,客户对此还能理解,但对于国内成本的过快上涨,客户就不理解。中国出口企业要想在美国市场继续有所作为,下一步只有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取胜。

  义乌企业也在调整出口区域和发展方向。义乌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义乌出口规模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对印度、埃及和菲律宾的出口额和货运量同步增长,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的出口额和货运量同步下降。前三季度,义乌小商品对美国出口额为1.4亿美元,货运量为10.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1.5%和30.3%,美国在义乌的出口排名中下滑至第13位。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