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长春人用爱抹去“地瓜爷爷”的伤痛,用爱帮助“地瓜爷爷”渡过难关。为了留住这一次感动的瞬间,长春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城市晚报》与《城市速递》将共同拍摄一部记录这一次爱心行动的纪录片,《全城大爱救助“地瓜爷爷”纪实》。
城市晚报讯 昨日,天气寒冷,繁忙的人民大街上车流不息。在“地瓜爷爷”晕倒的东北师大医院门口,那个暖烘烘的地瓜炉已经不在。《全城大爱救助“地瓜爷爷”纪实》的街拍第一站选在了这里。
首场街拍>>
重回地瓜摊
自从“地瓜爷爷”一家决定暂停烤卖地瓜后,这里没有了那几天为“地瓜爷爷”献爱心时的人气,但很多大学生从此经过时,还是会瞄“老地方”一眼。本报之所以将街拍第一站选在这里,就是想寻找在爱心行动后,周围的人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天气很冷,来往于东北师大医院的学生和行人很少,导演扛着摄像机在街头展开随机访问,当第一个问题抛出来:你知道“地瓜爷爷”吗?几个参与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虽然关于“地瓜爷爷”的印象略有不同,但大家都认为,老人值得帮助,也值得佩服。受访的学生,大多吃过“地瓜爷爷”的地瓜,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导演解析>>
主角是无数的好心人
长春最美时(Drems)影像工作室的负责人孙鹏,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看了本报所有的报道,以及和所有参与报道的记者沟通后,共同确定了纪录片的主脉络。孙鹏介绍,纪录片本身的特质,是记录真实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很多核心的素材是根据电视媒体所提供的现场素材为主,经过后期剪辑和精良编排制作后,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诠释的。
而纪录片的核心人物是“地瓜爷爷”,而背后的无数爱心人士,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镜头中,匆匆一瞥,只留下一个背影,不留姓名;他们在捐款箱内投进了爱心,在展板上写下祝福。而用短短的纪录片来表现三天来所有参与爱心的好心人,是不可能的,而那些捐献爱心的瞬间才最美。
入镜人物>>
感受来自春城的温情
而在人流如织的桂林路,很多潮人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下,对“地瓜爷爷”一点也不陌生。“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困难,可以预料,一定有很多人帮助我。”受访者李先生称,他一直关注“地瓜爷爷”,他说等老人出院后,一定要去品尝一个大地瓜。他说,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人需要帮助。从帮助“地瓜爷爷”的好心市民那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长春这座城市的温情。
在拍摄的一个小时里,有10多个人走进了纪录片的镜头,可是,由于时长的限制,他们出现在纪录片里的时间也许仅有几秒钟,但他们那些真实的感受,和纪录片要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并流淌在这个城市的血液里。
纪录片《全城大爱救助“地瓜爷爷”纪实》框架:
一个老人的故事
“地瓜爷爷”于洪学,一个倔强的老头,接替老伴在东北师大医院卖地瓜,12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当老人为了还清所欠债款,引发身体旧疾晕倒。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未想到,在两天的时间里,好心市民的捐款共计14万元,后面的几天中,陆续凑到16万元左右,将“地瓜爷爷”小儿子于海坤的手术费用凑够了。这个冬天,因为众多好心市民的帮助,“地瓜爷爷”一家不再寒冷。
一群人的爱心帮助
陈鹏导演说,这个部分才是纪录片的核心。记录片的核心是“地瓜爷爷”爱心行动背后,那群消失在人海中的普通人。他们每个人的力量十分微薄,可是当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时,变得十分强大。巨大的爱心,帮助了“地瓜爷爷”。无疑,“地瓜爷爷”是幸运的,而参与爱心行动的每个人,也是幸运的,感受着地瓜的温暖,感受着这座城市的“人情味。”
一座城市的温暖
也许有一天,地瓜摊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复存在,但是在每一个长春人的心中,这个冬天的一幕幕,依旧那样鲜活。因为在记录片中,那天的一切,都完好的保存着。而本报希望看到的是,在这个最有人情味的城市里,这样的事情,能一直在这座城市发生。(记者 邵梁 陶彬/报道 钱文波/摄)
作者:邵梁 陶彬 钱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