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浙江一艘渔船遭人故意撞沉 警方定性为刑事案件

2011年11月24日04:08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场“渔战”始末
岱山大衢岛田涂村向以捕鱼为生,渔船出海,留守的人修补渔具。
11月12日,浙奉渔11058回到奉化莼湖镇栖凤村的双山码头卸货。

  11月12日,浙奉渔11058回到奉化莼湖镇栖凤村的双山码头卸货。

  一艘渔船在黄海被另外的渔船撞沉

  警方将此事件定性为刑事案件

  肇事船老大近日已归案

  “船都会被撞沉,怕死了……”22岁的柴浩迪怯怯地说。同村的渔船被撞沉,在这个年轻渔民心中,至今留有阴影。

  10月22日,两艘舟山渔船在黄海海域143海区作业时,遭宁波奉化渔船撞击,一沉一伤。被撞沉的“浙象渔23063”上18名船员落水,幸被随后赶至的渔船救起。

  渔船被撞沉引起各方关注。浙江省边防总队随后介入调查。本报记者调查了解,事件已被定性为刑事案件;肇事的2名奉化船老大已于11月13日投案自首。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一次看似偶然的撞船事件,让渔民们身处的“海上江湖”露出冰山一角。

  文/图 本报记者 梁国瑞

  11月16日,岱山大衢岛。沉寂了十多天的码头又热闹起来,一“水”刚刚结束。捕鱼要看潮水,岛上的渔民将一次潮汛称为一“水”。渔船这几天集中回岛卸货、补充给养、添加冰块。

  撞击持续了约20分钟

  此刻,林依军却闲得无事。林依军本是“船老大”。2008年,他拿出捕鱼十多年的积蓄,加上银行贷款、亲友借的钱,凑了600万元买回一条渔船浙象渔23063。在田涂村,更多的是4个、8个,甚至十几个人合股,拥有一艘大船。

  10月22日凌晨5时30分许,林依军的船在赶到143海区4天后,依然抛着小锚等候潮水。时辰还早,船员们都在船舱里睡觉。

  忽然,林依军听到船员乐小军的呼救声,“船来了,船来了!”他马上起身望向窗外。渔船左侧200米距离,一艘渔船径直朝他们驶来。

  “轰”的一声巨响,左侧机舱位置被狠狠地撞上,立刻开了一个大洞,汹涌的海水顷刻间灌了进来。

  紧接着,渔船左侧再次被撞击,右侧船体也被另外一艘肇事船撞击,“浙象渔23063”开始大量进水。林依军穿着大裤衩,暴吼着指挥同样刚从梦中惊醒的船员们,聚集到船头甲板上。

  可此时,肇事船仍不肯罢休,又一次狠狠地正面朝渔船的船头撞去,渔船的船头右半边顿时塌了下来。眼看着船要沉没,船员们跪地求饶,哀求说要钱要渔具都愿给,但对方并不搭理。

  撞击持续了约20分钟。被撞以后,船员们通过对讲机向周围的岱山渔船求救。

  约40分钟后,“浙象渔23063”沉没,围堵的渔船散开。18名落水的船员,被“浙岱渔02385”救起。

  并非只有林依军的渔船被撞。同是舟山籍的船老大柴巨伦的“浙定渔15161”也遭撞击,幸好逃得快,并未被撞沉。

  林依军说,撞沉他们船的,主要是“闽福鼎渔01955”、“闽福鼎01986”。事后查明,这两艘船的船老大,分别是宁波奉化莼湖镇桐照村的李建辉、林松杰。

  奉化莼湖镇桐照村位于奉化市东南,三面环海,向来以造船、捕鱼为业,经济发达。村里有400多艘大型渔船,有“中国第一渔村”之称。11月12日,本报记者在桐照村看到,村里挤满了两层、三层高的别墅,安装着高大的防盗铁门。

  村委会主任林建龙告诉本报记者,“事情并不完全像网上说的那样,我们的船没有破冰刃,也没有扔燃烧弹,公安都看过的。”林建龙还说,当时是岱山的船先撞了李建辉的船一下,但不严重。

  “当时,岱山船也有很多,我们的船也有很多。”在林建龙的描述中,撞击现场俨然一场“船战”。

  共同出资占领优势渔区

  18名船员被救起后,惊魂甫定。回到大衢岛,林依军遣散了这些船员,他们大都是林雇来的,安徽、河南、江苏、四川、湖北,五湖四海。

  事后回想起来,林依军说,同在那片海域捕鱼的一些渔船非常“厉害”,常向其他渔船收取“保护费”,岱山、嵊泗、大衢岛很多渔船都在交。

  林依军回忆说,去年他就被通知向奉化船老大缴纳“保护费”。按照行情,小船每次1~2万,大船3~4万。如此算来,他每年要交50多万元“保护费”。

  “我以前也经常到143海区捕鱼,但从没有交过保护费。”林依军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渔船进入那片海区,就经常遭到奉化船的驱赶。

  同村船员柴浩迪说,在那片海域抛网捕鱼,都要交钱给奉化船,“每"水"要交好几万。”

  田涂村村委会主任顾军说,村里共有132条渔船,基本都在靠近中韩交界区域的中方海域内捕鱼。“那一片,鱼最多的就4个海区。”顾军说,这4个海区分别是143、152、1591、1592。

  奉化桐照村村委会主任林建龙告诉记者,村里在143附近海域捕鱼的渔船只有40艘左右。

  长年从事海上渔事纠纷协调的舟山市海事协调办公室主任董标兵说,“有些县市的渔民,自发成立了渔业协会,一开始是为了救助渔民,但现在变味了,为了抢夺渔业资源。”

  董标兵分析说,渔船加入这个协会,都要先交钱,形成一个团体,出了事要赔钱就由协会出。甚至,专门打造或者雇用渔船运,在自己捕鱼区域“维持秩序”。这样一来,共同出资占领优势渔区,协会里的所有渔船都能得益,于是不惜通过撞船、收保护费等形式“看场子”。

  “奉化渔船都是成群结队,一般都有二三十艘船,而我们舟山的渔船,都是个顾个,也没有协会,当然受欺负。”顾军分析说,“他们撞别人的船,要赔偿大家平摊。”

  林建龙否认“协会”一说,但他承认事件中参与撞沉“浙象渔23063”的李建辉,正是桐照村的渔民,“村里有22个船队,都是渔民自发组织的,李建辉是第22队的队长,他这一队共20多条船,不算多。”海上抢位置闹纠纷

  在143海区附近跑江湖的,以舟山渔船为主,达1000多艘;奉化、象山、台州、温州也有不少渔船。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山东籍船只。一艘大型帆张网船,一般配备17~20个船员,普通船员每年收入在5万~8万元之间。

  每年出航几次要看潮水。以今年为例,田涂村的渔船上半年一共捕了5“水”,下半年则可以有9“水”,每“水”时间在10天~15天之间。每“水”结束,渔船就赶回舟山沈家门,将捕到的鱼卖掉,补充给养后马上出海,抢占位置。海上抢位置,常常闹纠纷。

  奉化莼湖镇栖凤村的渔民沈荣忠从业有7年了,经历过太多的海上纠纷。“经常打架,打起来什么都扔,啤酒瓶之类有什么扔什么。打群架的也有,船员常常受伤。”沈荣忠说,引起纠纷的大多是抢位置或者网具损坏。

  栖凤村位于桐照村隔壁,村里有100多艘渔船出海捕鱼。沈荣忠说,因为海上常闹纠纷,附近的渔村都自发组织了渔业协会,“有协会总归力量强一些”。

  22岁的田涂村渔民柴浩迪今年才跟船出海。“遇到一些船很怕,我们网抛下去,他们就来把我们的网割破,下面一截直接割走。”

  长年处理海上纠纷的董标兵分析说,渔船私有化以后,船只越造越好,吨位不断扩大,加上外省渔船不断涌入传统渔场,“渔业资源衰竭,鱼少船多,摩擦不断。”

  董标兵说,仅舟山海上渔事协调部门,平均每天都要处理2起渔船纠纷,以碰船、网具纠纷为主,“多数都是因为抢占渔区”。 跨区捕鱼的情况很普遍。

  浙江海洋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唐洪森教授认为,光用“渔业资源衰竭”,还不足以解释“海上江湖”。

  唐洪森说,“渔船一出海,谁也管不着。”正是因为海上治安案件取证难、责任认定难,加上多数渔民法律意识淡薄,才会纠纷不断。海上管理防范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空隙,“渔政、海事、边防、海监等部门都在管,却谁都没有管出结果来。”

  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据唐洪森介绍,国家正在考虑整合海警、渔政、海关、海监等各职能部门,组建类似“海岸警备队”的机构,统一管理。

  尽管海上渔船摩擦不断,但董标兵坦言,像“10·22”事件一样,直接将船撞沉的事,“已经有五六年没有遇到过了”。

  11月11日下午,事件双方在北仑港进行协商,但是最终不欢而散。奉化桐照村村委会主任林建龙透露说,当天的协商,主要针对损失赔偿。“对方漫天开价,第一次就提出说要1000万,我们觉得400万合理一点。”

  田涂村村委会主任顾军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此次协商。协商由省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总队召集,事件双方都参与。“光是船体的定损就谈不拢。”顾军说,如果最后谈不拢,只好法院上谈,刑事附带民事。

  舟山市海事协调办公室主任董标兵称,“10·22”撞船事件已经被浙江省边防总队定性为刑事案件进行立案侦查。18日,浙江省边防总队告诉本报记者,案件目前仍在进一步侦破当中。

  村主任希望严惩肇事者

  田涂村村委会主任顾军、桐照村村委会主任林建龙都向本报记者证实,肇事的两名船老大李建辉、林松杰,已于11月13日向办案机关投案自首。

  顾军说,他今年担任村长以后,不断有渔民向他反映渔场被霸占、渔船闹纠纷等问题。今年9月,村里就将情况以信访函的形式递交给浙江省人大、政协、政府、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11月1日,省人大给了批示。”顾军说。

  “如果不严惩,接下来双方的冲突肯定会升级。”顾军说,“就在这一"水",田涂村的渔船差点又和奉化渔船发生冲突,最后我报警,才避免冲突。”

  透过此次撞船事件,董标兵分析说,由于渔业资源衰退,渔船作业范围不断缩小,加上外省渔船不断涌入渔区,导致渔场不堪重负,“由于这些原因,渔船间碰撞、网具纠纷不断发生,以致出现争夺捕鱼地盘,直至发生恶意撞船事件。”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0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