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日电 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中国气象局在考虑建立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帮助政府、部门和社会有效的利用气候信息,避免管理气候风险。
宋连春强调,为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中国气象局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方面。编制了气象灾害的图集,正在进行气象灾害的区划,开展了主要的灾害,像台风暴雨这样一些灾害风险的评估。
“中国气象局在考虑建立中国气候服务系统,这样一个服务系统核心也是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目的是要提供现代气候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和社会有效的利用气候信息,避免管理气候风险。”宋连春称。
据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次联席会议日前在乌干达首都召开,审议接受IPCC《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
宋连春介绍IPCC刚刚发布的关于极端事件报告的有关情况时指出,该报告来自62个国家、220位作者和编审,经过两年半时间完成,共九章,其中有四位作者来自中国。阐述了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降低和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提供信息。
宋连春指出,该报告发现,在观测到的极端事件变化和灾害损失方面,自1950年以来的观测证据表明,一些极端事件发生了变化。“在全球尺度上,冷昼和冷夜数量很可能减少,暖昼和暖夜数量很可能增加。某些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可能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干旱强度更强、持续更长(中等信度)。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存在长期增加趋势(低信度)。”
宋连春称,与天气和气候灾害有关的经济损失增加,但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年际变化。在发达国家,与天气、气候和地球物理事件相关的灾害经济损失更高,包括保险覆盖的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更高,占GDP比重的经济损失更大(高信度)。1970年至2008年期间,95%以上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在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和灾害损失方面,宋连春指出,在全球尺度上,21世纪末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加,极端低温事件将减少。大多数陆地区域的热浪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或强度很可能将增加。全球许多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或强降水占总雨量的比例可能增加。热带气旋的最大平均风速将可能增加。热带气旋的数量可能减少或基本保持不变。
“未来极端事件对高影响行业,如水利、农业和粮食安全、林业、健康和旅游业,将有更大的影响。”宋连春称,暴露度的增加将导致热带气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
该报告还发现,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一般涉及一系列行动组合,包括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增强能力建设。
“将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紧密地融为一体,并纳入当地、国家和国际发展政策和行动,可在所有层面带来效益”。宋连春介绍说,灾后恢复和重建为降低未来的天气和气候灾害风险提供了机会。从管理和技术的逐步提高到转型变革的各项行动,对于降低极端气候风险至关重要。整合当地知识和其他科技知识,将有助于社区降低风险并适应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