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学校

2011年12月03日00:35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11年12月2日完成台本

  ——孩子们的上学路!

  节目导视:

  12月2号全国首个交通安全日,校园交通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玉祁中心小学校长:

  比如说坐在车上头手不能伸出窗外,遇到紧急情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地离开校车。

  学校安全、交通为首,城市乡村,2271万农村留守儿童最重。

  本台记者 熊传刚:

  这里是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的中心学校,每天快到吃饭的时间这里都有一幕特殊的场景,学校670名学生有500多名孩子每天都会在自己租住房子的周围和一些空旷的场地架起炉灶自己生火做饭。

  公安部将交通安全教育放在重点校园,教育部昨天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国务院责成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校园交通安全建构已经成为国家行动。

  熊丙奇:

  要建立起社会参与监督的机制,尤其是家长参与学校监督的机制这个非常重要。

  《新闻1+1》本期关注——孩子们的上学路。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们的节目还是从几张照片开始看起。这是几张孩子们上学的照片,第一张,这是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孩子们每天要打着手电筒步行十多公里翻山越岭去上学,最远的孩子来回要走八个小时。再来看第二张照片,这是在陕西的秦巴山区彦唐村,这是凌晨5点的时候,孩子们举着火把去上学,孩子们住的地方离学校是十公里。

  再看一张孩子们举着火把去上学的照片,这是贵州长顺县大兆村的孩子,孩子们也是凌晨5点就起床,摸黑翻山越岭去上学,下学是3点半,然后再翻山越岭回到家里。

  这几张纸照片凌晨、夜晚、披星戴月孩子们或者举着火把,或者打着手电,用这样的一种艰辛的方式走上上学的路,看完了这组照片让人心疼,更让人揪心,因为今天是全国第一个叫做“交通安全日”,在这样强调安全的日子里,我们把目光锁定孩子上下学路上。

  画面提示: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石山镇小学逃生演练现场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全国首个交通安全日,今天交警成了校园里最重要的老师,今天孩子们的交通安全仍然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锦州市凌海石山镇小学 校长 马书丽:

  我们学校对安全演练工作一直是个空白,没有经验,缺少方法,这次与交警部门、卫生部门,联合搞了这样一次活动,学生掌握了逃生的方法,将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生知道了怎样逃生,怎样保护自己。

  解说:

  安徽含山县的交警部门,制作了让字反光标贴,粘贴在了学生们的书包上。江苏无锡,玉祁市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一个移动式安全交通情景主题公园,认真地学习安全手势,过马路站在哪里最安全,孩子们需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玉祁中心小学校长:

  平时我们都会给他们进行一些乘车安全的相关教育,比如说坐在车上,头手不能伸出窗外,遇到紧急情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离开校车这些都会做

  本台记者:

  那我们现场来问一个小同学,在车上的时候如果万一遇到危险,老师有没有教过你该怎么办啊?

  学生:

  嗯。

  记者:

  怎么办呢?

  学生:

  按照老师的指挥逃生。

  记者:

  按照老师的指挥逃生,如果车非常快的话,要马上撞到前面一辆车的话,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学生:

  这个,我这个不知道。

  记者:

  不知道,那我们现场有交警,给你发一个乘车安全指南的一个小手册,回去好好学习一下。

  解说:

  在北京熟悉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学校门前送孩子的私家车一字排开,不一会儿马路就被堵的水泄不通。

  记者1:

  每天几点起来?

  家长:

  每天差十分六点吧,七点出门,再晚一点就该堵车了。

  解说:

  雪花纷飞,道路湿滑,每一天孩子们的交通安全都让家长们难以轻松。

  家长1:

  我们家住在三环外,过三环,过二环,尤其特别堵车,孩子我觉得自己来很危险。

  家长2:

  现在公共汽车太挤了,他们要是自己去根本挤不上去。

  解说:

  但是当大量私家车涌向学校,本就脆弱的交通秩序就愈发显得混乱,镜头下的这辆星级的轿车,就直接把车停在了公交车道上。

  北京市交警局天坛大队女子护送岗民警 郭琛:

  我们一般就是把孩子放这儿以后,就着急走,可能车速什么都比较快一点儿,早上有的就是走路的孩子,或者有的孩子是从路边下,他从前面穿行的时候车速如果快的话都会对他造成一定的危险。

  解说:

  在辽宁沈阳很多家长长期采取让孩子拼车上学的办法,而随着近一段时间,全市规范校车运营秩序的大检查,孩子们却面临无车可坐的窘境。

  沈阳市学生家长:

  拼车对于家长来说,我就觉得比较无奈,好像觉得安全方面不是特别放心,但是也没有办法,还是说特别呼吁政府对这个校车管理有一个特别明文规定,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家长 张女士:

  这个车停了一周了,现在基本上全是打车,没有别的办法呀。

  解说:

  2011年12月2号全国首个“交通安全日”,不乐观的交通环境,不轻松的交通安全,如何构造一条孩子们的安全上学路,仍然需要全社会理性地用心去做。

  董倩:

  城市里的机动车是越来越多,所以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出行,都要比以前车少的时候更加注意交通安全,这也是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日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刚才从短片里面也看到了,我们也非常熟悉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在中小学周围只要是上下学的接送时间,周围肯定是车山车海,水泄不通。那么家长这么做,一人一辆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去想,这样可以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其实这样做的客观效果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不安全,其实你想想,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狭窄空间内,人和车在这个时候高度密集,肯定刮蹭还有碰撞的机会就要比平时要大。另外一个,对于孩子,他坐在车里貌似安全了,但是对于什么是交通规则,怎么去处理非常复杂的路况,怎么去保护自己,越这样做,越坐在车里的话,他恐怕就越难以知道。不妨来看几个专家,他们怎么评论。

  有一位叫连鹏,他说不少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因为交通行为过失而造成的事故频发,其中一部分是在父母或其他成人同行时发生,因此在呼吁政府部门切实承担安全责任之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也要从小开始,父母自身要做好表率,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为分数,除了让孩子学习知识外,也应该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生存技巧。

  另外还有一位,我们看一下,他说要加强对学生的出行教育,尤其是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地方学生乘校车没有人维持秩序,车子一到,学生一哄而上,实际上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再一个就是学校校园周边也存在着人车抢道这种混乱的局面,这也是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综合管理来进行治理的。

  学校周边这个汽车多的问题,到底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但是我们做一个比较不成熟的建议,大家都说在城市里面校车是难以推行的,因为在城市里面孩子们住在四面八方,用校车很难做到校门对家门的服务,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校车先做到一种大线条的服务,东南西北几个方向确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设立几个站点,然后让学生的家长到站点去接送孩子,这样做最起码可以避免做到一些分流这样的举措。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学生安全的2010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的分析报告,在这一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以上是发生在校外,交通事故是主要的一种,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72%多都发生在农村。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恐怕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自然的环境,另外一方面还是由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有这样一个数字,目前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是2271万,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15%。

  昨天就召开了一个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拿出了一些办法,我们去看一下。

  解说:

  昨蒙蒙细雨的山城重庆正在召开的应该是一场重要的会议,它就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2271万一个沉甸甸的农村留守儿童统计数据,在眼下的中国这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那些撤点并校之后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求学路毫无疑问应该排在目前全国校园交通安全的首位,需要重点加以解决。

  画面提示:

  2011年3月27日

  本台记者:

  这里是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的中心学校,每天快到吃饭的时间这里都有一幕特殊的场景,学校670名学生有500多名孩子每天都会在自己租住房子的周围和一些空旷的场地架起炉灶,自己生火做饭。而孩子们这种露天厨房在这里持续了近十年。

  记者:

  你今年读几年级?

  班仁乡中心校学生:

  三年级。

  记者:

  几岁啊?

  班仁乡中心校学生:

  12岁。

  记者:

  你自己做饭有多长时间了?

  班仁乡中心校学生:

  两年吧。

  记者:

  你今年几岁?读几年级了?

  班仁乡中心校一年纪学生 王享修:

  我读一年级,7岁了。

  记者:

  读一年级了是吧,这里面煮的什么,是不是快糊了,看看。

  解说:

  2011年深入基层的各路记者看到了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撤点并校制后山村里的孩子们大都要步行两三个小时到新学校上课,教学环境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但是孩子们的宿舍、孩子们的食堂还有孩子们的一路奔波,一系列的新问题又开始出现。

  记者:

  这间房子你们几个人住啊?

  班仁乡中心校二年级学生 王享美:

  6个人。

  记者:

  6个人住啊,挤不挤啊?

  王享美:

  不挤。

  记者:

  晚上冷不冷呢?

  王享美:

  不冷。

  记者:

  不冷,我看你们这被子都很薄。

  王享美:

  不薄。

  解说:

  目前,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罗甸县班仁乡中心学校孩子们的吃住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是否还有其他地区的孩子们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还有什么需要帮助仍然让人牵挂在心。

  画面提示:

  陕西商洛市麻街镇窑坡农历正月十六

  解说:

  新学校开学报到第一天,代课老师李张娃却要跟学生告别,他所在的教学点被撤并后孩子们需要下山到镇上的五星学校寄宿学习,面对这样的变化,12岁的郭晓燕选择了辍学,由于寄宿需要额外的花钱,再加上上学三个小时的路程,生活拮据的父母选择了放弃。

  记者:

  假如这个学校没有撤的话,还在这儿念吗?

  陕西学生家长:

  我供不起了。

  解说:

  记者还发现,三所小学撤并进一所学校后,镇上的新学校六个年级有105名学生,但老师却只有十个。

  画面提示:

  2011年2月21日

  商洛市麻街镇五星小学教师 崔世梅:

  我兼语文、英语还有思品、音乐、美术、综合。

  记者:

  那你以前是学什么的?

  崔世梅:

  我以前学化学。

  记者:

  除了这些课程你还兼什么?

  崔世梅:

  管男生宿舍,还有实验室管理员这些。

  解说:

  就在昨天的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就强调说,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要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因此失学。

  刘利民还表示关爱留守儿童最好是让他们寄宿在学校,在不能得到父母关爱的情况下,让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所以要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条件,配备更多的教职工,满足更多儿童的寄宿需要。面对刘利民副部长昨天的表态,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一个需要抓紧时间,用心去实现的目标。

  董倩:

  撤点并校是为了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得到水平更高的教育,在2006年的时候教育部就下发了两个通知,明确要求,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必须“避免因决策的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学生上学远问题的发生。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学生的住宿问题,如果你住宿问题解决不好,一时解决不好的话,就要把校车问题跟上,如果这两个问题都一时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撤点并校的问题就应该暂时停止下来,就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去年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说了一句话,他说生命不保,谈何教育。通过刚才的一系列的短片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地方撤点并校的步子迈得大了一点,性子急了一点,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面临一个上学的路途一下子就变得遥远,甚至辍学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来听听教育专家的看法。

  董倩:

  其实不管是寄宿也好,校车也好,都是为了解决农村孩子安全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在纷纷采取一些行动,完善一些制度,我们来看一下。

  解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不能挂在嘴边,不能写在墙上,而应该是一个国家用心打造的未来工程,今天交通安全正从另外一个角度,促使我们去思索对下一代的教育。

  画面提示:

  2011年11月28日

  画面主持人:

  来自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消息,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做好校车工作所需的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

  解说:

  从11月27号中国的第一部校车安全条例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制定严格的时间表,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代表了所有人的愿望,如能实现那将是中国最美一道风景。

  据媒体报道,11月29号国务院法制办就召集教育部、公安部等多个相关部委负责人,针对校车安全条例开会征求意见,公安部交管局秩序处处长李哲介绍说,全国各地校车的总数比较大,车辆的种类也复杂,已经要求对校车和驾驶员拉网式清理检查、落实责任,并且将会赋予校车跟公交车同等的路权。

  事实上在即将制定的《校车安全条例》之前,各界已经有过激烈的讨论,公安部交管局秩序处处长李哲举例说,关于校车安全以往也有一些规章制度,而要在一个月内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就是要将它上升为法律制度,从而更有约束力。

  画面提示:

  部分声音来源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处 处长 李哲:

  实际上这些规定都有,但是它就是效力不够,另外也不统一分散到各个部门,散见在一些文件上,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所以《校车安全条例》出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把这些上升为法律制度更有约束力。

  解说: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方守恩,光靠配备先进的校车,改善硬件条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授 方守恩:

  实际上美国的这个校车,除了它车辆本身的条件比较好以外,其实它对校车的使用有一整套非常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何来使用这个校车,如何来坐车,都要培训要演练,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配套的,如果说这些东西做不到,就认为说我买一辆美国标准的校车就可万事大吉,这个我觉得可能太简单了。

  解说:

  方守恩也建议,中国各地发展状况和经济条件不同,应该通过多种角度来想办法。

  方守恩:

  各地可能还是应该因地制宜,这个学校的布局能不能有些学生不要这样走读了,能不能有条件住读呀,把这些措施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学生安全。

  解说:

  方守恩还提出,校车安全是整个交通安全的一个部分,除了保证合格的校车,还要改进交通参与者的意识和行为。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人、车、路三个方面都做好才会安全。

  董倩:

  现在是从总理开始各个层级,各个地方都在非常严格重视去规范校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就是规范了但是随之问题也出来了,因为规范校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安全,但是取缔了这些不规范的校车之后,又用什么来替代呢,我们不妨看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他是怎么说的,他如果不让孩子坐我们这种不规范的校车,那么就只能让家长再忙也得接送,这种状况家长到底能持续多久,如果仅靠严查严堵,而上级部门没有资金和政策扶植的话,这种现象还是难以杜绝,孩子上学和安全还是难以得到保证。

  这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正在制定中的《校车安全条例》也许能够给出一个答案。今天孩子们的安全以校车的这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面对和解答这个问题时候,必须扪心自问,我们一样有了一个安全的校车就能够解决孩子们的安全吗,有了一个安全的《校车安全条例》就能够解决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吗?恐怕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从心底里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节目的最后我们不妨来看几条评论,来自光明网的评论,国家财政支持的一顿免费午餐,由国家财政“润滑”的一辆校车,带给孩子们的力量远胜过千行万行爱国主义的雄文,爱中国的孩子就是爱中国的未来,爱中国的未来就要让中国的孩子感同身受这个国家对他们的厚爱。自然这种爱不是空洞无物之爱,不是口惠而不至之爱,而是切切实实之爱,是有国家财政依托之爱。

  再来看,如何让校车制度落实在实处,让最需要的孩子享受到国家福利,建议让有关方面不妨借鉴农村学生营养餐的方式来解决。

  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