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当地时间12月1日,欧盟与美国参议院先后祭出针对伊朗的新制裁举措。相比欧盟出于对伊朗石油的依赖而未能就“禁油”达成一致,美国参议院版本的制裁措施十分严厉:为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打算迫使外国金融机构掐断与伊央行的交易,否则前者将在本质上被赶出美国金融体系。
尽管奥巴马政府出于对扰乱石油市场的担忧而可能对上述严厉制裁行使否决权,但欧美对伊朗的封堵之势已十分明显,11月29日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的“一时之快”,正使伊朗陷入“空前”孤立的状态。
1 欲全球孤立伊朗央行 美最狠制裁还需闯关
1日晚,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对伊朗执行严厉经济制裁的决定,旨在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根据决定,对于与伊朗中央银行有石油及相关产品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将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本次制裁决定同样适用于外国银行。
虽然决定给予了实施新制裁六个月的宽限期,白宫批评说,此举可能会使美国的盟友受惩罚,使其疏远美国,而且还可能令石油价格暴涨,危及全球经济复苏。按照程序,参议院通过的这项制裁措施还需过两关:一是获得众议院的通过,二是由不情不愿的奥巴马签字。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除非与国会达成妥协,否则不排除奥巴马动用否决权的可能。
11月21日,美国、英国与加拿大宣布制裁伊朗能源与金融部门,但当时奥巴马政府并未将伊朗中央银行列为制裁对象。本次制裁将不涉及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材的销售。
2 只扩大制裁不禁石油 欧版制裁留谈判余地
当天早些时候,欧盟各成员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也同意扩大对伊朗的制裁,决定对143个伊朗公司及37名个人实施制裁。欧盟外长会后公布的决议称,这些企业和个人有的是伊朗核计划的直接参与者,有的来自伊朗革命卫队和航运系统,制裁的目的是“严重影响伊朗金融系统中运输与能源部分”。
不过欧盟各成员国外长们没有就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达成一致意见,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伊朗出产的石油有近三分之一出口到欧洲,一旦禁止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将给深陷欧债危机困境的欧洲大陆雪上加霜。
不过,决议仍然强调要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分析称从欧盟方面的表态看,在强硬制裁措施的背后仍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西方大国发起对伊朗的制裁理由是怀疑其试图发展核武器,但伊朗则坚称其是和平利用核能。此外,美国和欧盟也谴责了11月29日发生的伊朗学生冲击英国驻伊朗使馆事件。
内幕
赊账卖油给希腊伊朗手握“免死牌”
被闯馆事件激怒的英国此前宣布会在1日欧盟外长会议上力推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包括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等,但会议最终没有就这一制裁提议达成一致,对此,英国媒体埋怨是希腊拖了后腿,《每日邮报》2日的报道指出,希腊反对这一制裁提议。
报道说,法国外长朱佩证实依赖伊朗石油的希腊对石油禁运的提议“有一定保留”。另一名欧盟外交官则透露,从伊朗买石油希腊还可以赊账,这对目前经济濒临崩溃的希腊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优待,当然不肯赞同英国的提议。
对此,欧盟内部的妥协方式是,在下一次欧盟外长会之前,如果其他石油出口国能弥补伊朗的份额,那么到时再禁止进口伊朗石油不迟。报道指出,欧盟一年从伊朗进口3000万吨原油,占总进口额的6%。
背景
●伊朗已背了多少制裁?
此前,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至2010年间对其实施了四轮制裁。美国和欧盟还分别对伊朗实施单独制裁。上述制裁包括对伊朗重武器禁运、禁止出口核相关技术、冻结伊朗政府要员与企业海外资产。去年欧盟还禁止向伊朗出口炼制天然气的相关器械与科技。此外,瑞士、日本、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等国家近年也对伊朗实施双边经济制裁。
●对伊制裁还能再狠吗?
由于反对扩大对伊朗制裁的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都有否决权,所以联合国层面的对伊制裁不太可能实现。但如果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将极大影响伊朗的经济,而美国参议院有关切断伊朗央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严厉制裁一旦实施,也会对伊朗石油业造成打击。不过鉴于伊朗在全球石油产业的地位,这么做显然将催高国际油价并危及西方经济,尤其是目前陷入债务危机泥潭的欧盟。 (BBC)
与美贸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78年的数据,这一年伊朗八成出口去往发达国家,其中两成出口目的地是美国,次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美国几乎是一夜之间从伊朗的出口版图上消失。
与华贸易
近年伊朗出口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逐渐扩大,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
驱逐令时间到
伊朗外交官搬出驻英馆舍
随着英国驱逐令最后时限的临近,伊朗驻英国外交官在2日已经开始做离境的准备。英国给出伊朗外交官们的离境最后期限是伦敦时间2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2日晚10时)。根据电视画面显示,当天上午,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外停靠着一辆搬家公司的汽车,搬运工人正把伊朗外交官们的行李搬出,前一天还挂在门上方的伊朗国旗也已被取下(见右图)。
观点
逞一时之快伊朗中计了?
中东变局爆发后,美欧一直想方设法激怒和孤立伊朗,破坏其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相对平衡的关系。此次伊朗学生冲击英国使馆恰好为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按照美欧的预期,变局后的中东国家应该朝西方民主政权发展。然而,其结果却并没有天遂人愿:亲西方的旧政权被推翻,而伊斯兰政党却日益主导政权。
自2010年年底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借势而起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利比亚的伊斯兰解放团等组织在中东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已经结束的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中,伊斯兰复兴党取得了40%的选票,获权组建联合政府。在利比亚,过渡政府已宣布未来的政治体制将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典的规范。而在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中,“穆斯林兄弟会”也大行其道。
更令美欧措手不及的是,同属伊斯兰政体的伊朗早已开始向那些新政权施加影响力,试图改善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至少争取避免在本地区被孤立。
有分析指出,埃及议会选举的结果无疑大大加剧了美欧的忧虑,因而,“冲击英国使馆”事件给了美欧削弱伊朗影响新穆斯林国家能力的绝佳机会,它们希望通过敲打伊朗的同时也警告新穆斯林国家与伊朗保持距离。(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