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滥采钛矿废水直排河中造出人工黄河 村民灌溉难

2011年12月08日00:20

  来源:南方农村报

广西与广东交界处的清湖桥,浑浊的河水从清湖河(上游广西段)流入清湖河(下游平定段) 
广西与广东交界处的清湖桥,浑浊的河水从清湖河(上游广西段)流入清湖河(下游平定段) 
从清湖桥流下来的河水,流入清湖河(平定段),最终汇入罗江 

  滥采钛矿废水直排河中造出人工黄河 村民灌溉难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刘龙飞) 浑浊的河水从数十米宽的河道中间缓缓流过,河道两侧被染成一片赤黄,几堆白色的垃圾滞留在河流中央的泥浆里,轻风吹过,阵阵泥土的腥味和垃圾的臭味扑面而来。

  “这就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人工黄河’。”12月1日,在广西陆川县清湖镇与广东化州市平定镇交界处的清湖桥头,看着眼前这条浑浊不堪的河流,平定镇居民林先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条河名叫清湖河,近六七年来,由于附近大量开采钛矿,部分开采者将洗矿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从而导致这条原本清澈的河流变成一条“黄河”。

  洗矿废水直排河中

  清湖河发源于广西陆川县,在广东化州市平定镇平定桥附近汇入罗圣江(罗江上游支流之一)。作为一条跨越两省(区)的河流,长期以来,清湖河一直是陆川清湖镇和化州平定镇数万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然而,这条当地群众眼中的“母亲河”,却在最近的几年内,变成了一条“人工黄河”。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该地区储量丰富的钛矿资源。

  官方勘探数据显示,清湖镇已探明钛铁矿储量约为390万吨,磁铁矿约100多万吨;平定镇探明钛矿储量约1000万吨。

  12月1日,当地一位知情群众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平定镇和清湖镇的钛矿开采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主要依靠人工开挖,开采规模较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钛矿价格不断上涨,不仅采矿者越来越多,而且多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开采。

  这些钛矿开采点中,绝大部分为违法偷采。陆川县官方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湖镇不法分子私自采矿逐年增多,至2005年初,清湖镇非法开采矿点在最高峰时一度达到95个。而化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也显示,平定镇境内的钛矿开采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05年,违法开采钛矿行为逐渐蔓延,违法开采点高峰期达100多个。

  大量私采的出现,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毁坏农田和破坏饮用水源。一位知情人士介绍,钛矿需要用大量水冲洗矿泥,将矿物从泥土中分离出来,流经清湖、平定镇的清湖河成为采矿者的主要洗矿水源。“他们洗矿之后,又将含有大量泥沙的废水直接排入了河中。”该知情人士称,随着非法采矿活动日益猖獗,排入清湖河中的泥沙也越来越多,日积月累,原本清澈的清湖河最终变成了一条流淌着泥浆水的“黄河”。

  水圳淤塞农田被毁

  12月1日,在平定镇平定桥头居住了十几年的张伯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以前河水清澈的时候,镇上的居民还经常从河里打水上来做饭、洗衣服、洗澡,自从河水变黄之后,附近居民都改用其他水源。

  这些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不仅影响了附近群众的生活用水,也让平定镇数个村庄的农田面临着灌溉难的问题。

  平定镇马力村村民李信发(化名)介绍,5年前,他家的3亩农田还能种水稻,3年前,由于清湖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流入水圳后沉积下来,村里的水圳基本上失去了灌溉功能,他只好改种红薯、玉米等杂粮,而3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水圳中堆积的泥沙倒灌到农田,他家3亩农田中有近两亩完全被泥浆覆盖,“现在连杂粮都种不了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近年来采矿造成清湖河泥沙淤积,除马力村外,平定镇有多个村庄的水渠失去了灌溉功能,村民只能望天种田。到了灌溉季节,有些村里会出现做“卖水”生意的人,这些人用抽水机从远处水塘抽水,提供给需要灌溉的村民,然后再向村民收取费用。

  12月2日,化州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曾秀奇表示,根据他们对清湖河水质定期监测获得的数据,当前清湖河的主要问题是“河水浑浊、含悬浮物过多,影响饮用和农田灌溉”,但没有证据表明清湖河水受到了重金属等化学物质污染。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