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中度重污染 一公里黄土堆裸露

2011年12月08日17:56
来源:北京晚报
 李刚摄

  海淀北部新区

  污染为何重于主城区

  记者实地调查:黄土堆一个接一个 环保专项资金能减则减

  本报记者 赵喜斌 周明杰

  从4日中午12点到5日中午12点,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93,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了轻度污染的级别。而海淀北部新区等地则达到中度重污染。

  位于“上风上水”地带的海淀北部新区污染情况为什么要重于主城区?哪些污染源造成了这些区域中度重污染的情况?污染给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带来了哪些影响?记者带着问题和疑惑,走进了北部新区等地,探寻污染源,试图找到中度重污染背后的真正推手。

  扬尘地图:

  北清路沿友谊路往南土井方向

  裸露黄土堆 绵延一公里

  6日中午,太阳在迷雾中迷迷糊糊地露出了头。从北清路沿友谊路往南,往土井方向,有一片几十平方公里的工地。吃过午饭的工人三五成群地走向工地。不时有一辆辆汽车驶过,卷起一地烟尘。

  这是附近两个村的旧村改造项目,小区的楼群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在小区北侧,一块有五六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上,堆满了黄土和碎石,零星的白雪和觅食的乌鸦在黄土堆中格外显眼。一些裸露的土堆有一米多高,像山丘一样绵延出数百米。在相对平坦的地方,裸露出的仍是黄土。

  施工方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寒冷,小区施工处于阶段性停工,但是小区内的管线和化粪池等市政建设还在施工,土方都是临时堆放于此,将来还要回填。“这都是前几天刚挖出来的,没地方堆放,只能堆在外面的空地上。”

  由于前几天的小雪让黄土堆变得湿润,黄土堆并没有出现扬尘。从工地向西几十米,道路变得有些泥泞坑洼。一辆满载的货车正一股脑地将黄土卸在路边,砸起了阵阵尘土。3米见方的黄土堆占据着道路两侧,泥泞的土路变得越来越窄。

  货车的西侧,一台挖掘机轰鸣着从地下挖出黄土,倒出后,重又钻到地下继续工作。“这里正在挖电缆隧道,已经挖了一周多了。”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地告诉记者,周围的土堆有的是挖掘隧道产生的,有的则是周围的小区施工中产生的黄土,“这还用说吗?倒在这儿谁也不管,倒在自己小区不是还要苫盖吗,弄不好还得被罚钱。”

  继续向西,黄土堆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七八米高的土堆像一座座假山,土堆也不再湿润,土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浅,土块轻轻一摁,就变成了粉末。站在黄土堆的顶端,向西观看,仍旧有几百米长七八米高的土堆,东西走向的黄土堆长度超过了一公里。不时有没有遮盖的货车驶进,卸下黄土后便匆匆离开。

  在丰贤中路,一道围墙将五六米高的黄土堆围了起来,土堆上覆盖着已显枯败的荒草。两米多高的围墙中部多了一道水泥印,有着明显被加高的痕迹,但加高的围墙仍然挡不住裸露的黄土堆。同样,在六里屯南路向东,一块有四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上,断断续续的围墙也没有挡住裸露在外的黄土。

  温北路旁的京密引水渠北侧,一人高的黄土堆裸露在外,沿着京密引水渠一直向东。东埠头村附近,拆迁腾退的红色标语挂在树上,几台铲车在清理几座残余的平房。百旺建材综合市场斜对面,二三十台出租的工程车和铲车停在路口,等待进入新的工地。

  扬尘地图:

  土井村和六里屯村之间

  巨大黄土堆 裸露大半年

  在土井村和六里屯村之间,有超过一公里长的黄土堆,完全敞开着,巨大的黄土堆被一条小河沟隔开。正遛狗的56岁土井村村民老王说,小河沟的西面是六里屯村,东面是土井村。

  老王说,今年3月份,两个村子的楼开始动工,楼越建越高,但是周围的环境也被破坏了。老王站到土堆上,指着小河沟西侧的土堆,“那面的土是今年开春的时候堆的,一直露在外面,都有大半年了,几天前才遮盖上的。”记者了解到,就在几天前,海淀区专门组织了重点治理扬尘的行动。

  而顺着老王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土堆上虽然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遮盖物,但是,还是不时会有货车拉进新土倒进去,倒完之后没有做任何苫盖处理。

  “不刮风还好,一刮风就完,都是尘土和小石子,特别难受。”老王跺了跺脚下的黄土,“小河的西边一年以前是果树林,现在都是黄土堆了。东面一年前也很漂亮,青草、绿树,村民经常去那儿遛弯。”在小河沟东侧,还能看出蜿蜒的人行道和光秃的小树,只是上面都附着了一层黄土。

  黄土堆旁,有一条能够让货车通过的泥土道。一位土井村村民骑着自行车沿着土道过来,“这道儿,骑快点就能卷起来一阵烟尘。最怕的就是旁边过个大货车,只要它一过,我这从上到下就变成了土人,自行车也变成了黄色。”这位村民表示,自从去年底村里开始拆迁和盖楼开始,周围的环境就变了,“家里桌子地上土落了一层,窗户也不敢开。小河沟东面的土堆也是年初堆的,一直都没盖过。您说一刮风,这空气能好吗?”

  扬尘地图:

  百旺新城、航天城……

  取暖燃煤炉 大多敞开烧

  在位于百旺新城附近的中海枫涟山庄业主论坛上,哀叹空气质量差的帖子到处可见。有一位业主总结说:城里是优,北部新区就是良;城里是良,咱们这儿也就合格。反正总是比人家差一两级。

  家住北三环、在航天城工作的秦先生的感受也很深,这两天他一直觉得胸部憋闷,经常咳嗽。秦先生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到北清路附近,觉得空气质量比城里好很多,但是一到冬天,就觉得这里的空气呛得嗓子疼,他觉得原因很简单:“这边很多都是待拆迁或者未拆迁的农民,很多平房居民冬天采暖都是烧煤。也许,过两年,等拆迁改造完成,都改造成燃气供暖后,这里的冬天或许能好过起来。”

  航天城对面的小牛坊村,在靠近北清路的村口,有一家专门批发燃煤的经营点。经营点往东是改造完成的小牛坊村新居民区。但目前,还有很多人住在村里的旧址上。小牛坊村和邻村的多户居民家门口前都放着蜂窝煤炉子,上面或者坐着水壶、或者干脆敞着口。很多住户的屋前屋后都堆有储备煤。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市政供暖,他们只能自己烧炉子取暖,有时候还要烧大锅做饭,每个冬天都要烧掉1000多斤蜂窝煤。

  寻根溯源

  能减则减成了行规

  北清路两侧,塔吊密集,四处可见数米高绵延数公里的大面积黄土堆,不时看到一辆辆拉着黄土的大车从不同的施工工地开过来倾倒黄土,却没有看到有人进行管理,也没有看到有人来制止。

  责任划分不明确

  一个在建小区的指挥部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负责人说,扬尘的治理都是分包到户的,市政道路修建的范围内,出现的土堆或是扬尘属于道路承建单位;其他的地方属于地块管理方,也就是分属不同旧城改造的村。“几个单位在施工的过程和管理中都不穿插,互相都是分包到户。”

  苫盖规定少有执行

  除了责任划分不明确之外,在是否应该即时对黄土进行苫盖的问题上,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也没有遵守相关规定。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但是,这位工程负责人却告诉记者:“比如政策应该是今天将土方盖上,明天想用的时候再打开。但是施工方也会考虑在施工中重复苫盖的问题。如果不苫盖就摊开压实,在刮风时吹不起来就行了。理论上是只要存放半天都要苫盖,但那是理论,真到具体操作中,一般都不会这么做,这就是实际的行规。”

  环保专项资金 使用缺少审核

  “在文明施工上,苫盖是其中的一部分,文明施工还包括安全维护、路面打扫、进出车要清洗。其中,文明施工中有环保专项资金,有专项支配,今年相关部门对于每个公司的文明施工的投放量都在查,每个公司都要上报在文明施工中的资金投放量。将明细制成一个简单的报表,包括每项投入资金的多少。每个项目每个月都要将报表上报到集团公司。”

  规定似乎很严格,但是实际操作上并不严苛,这个报表更像是在走形式。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些报表里用于环保投入的钱也都是个总数,多数都来自于施工预算。比如,我们这个项目计划挖多少土方,根据土方量购买多少苫布、黑网等耗材。就按照这个方式给予预算就行,真正用了多少,就是我们自己内部掌握了。”

  对于记者关于没人查账如何保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到位的疑问,该负责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问记者:“哪能谁都能查我们的账啊。”他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也时常会来检查,主要检查现场对于堆放土方的处理措施是否到位,同样会检查具体的处理和处置的方式,但他们并无权检查账目。所以,这位负责人坦言:哪怕预算中有100元钱的环保投入,但是施工方只花了10元钱就在环保方面达到了相关部门的要求,没有人会查另外90元的用途。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曾有因为不达标而被罚过款时,他嘿嘿一笑,避而不答。

  看起来,账目审查中还存在一定空白,使得这些报表大都流于“理论”,具体操作中究竟有多少钱真正投入到了环保中,看样子都是施工方自己掌握的“小秘密”。

  而对于工地施工扬尘的现状,这名负责人却并不避讳,他坦言:“只要施工,就不可能不扬尘。扬尘根本不可能杜绝。谁也做不到100%不扬尘,最多就是抑制,尽量少扬尘。”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