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200人 将按国标抢救证言

2011年12月13日17:01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作者:曹刚
昨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000支红烛为遇难同胞守灵特派记者 周馨 摄 

  将按国际标准抢救幸存者证言

  特派记者 曹刚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4周年纪念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接受记者专访时称,由于幸存者数量日渐稀少,目前仅存约200人,南京正展开新一轮抢救幸存者证言行动,并计划成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口述史分会,组织专业队伍,按照国际口述史的规范,以国际标准抢救幸存者证言。

  幸存者仅剩约200人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已过去74年,朱成山介绍,对当年清晰记忆的,如今都已过80岁。近年来,幸存者数量越来越少。从前年的400多位下降到去年的不到300位,目前仅有约200人健在,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抢救证言是当务之急。

  “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证人,他们的口述证言最具说服力,是对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最好回击。”朱成山说,相关抢救工作已在南京坚持多年。“上世纪80年代起,3次普查幸存者人数,留下许多珍贵的录音和影像资料;出版幸存者证言集和幸存者名录集,整理了2260盒幸存者档案;对150多份历史证人的证言做了司法公证。”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不满足。

  不少幸存者年事已高

  朱成山透露,纪念馆计划按国际标准抢救证言。“我们明年将组织一支专业团队,成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口述历史分会。按国际规范,选取多名有代表性的幸存者,紧急抢救他们的口述证言。”

  所谓国际标准,朱成山解释,不仅局限于幸存者回忆受害史,还包括了解他们此后延续多年的心理创伤,及其整个家庭、周边环境的变化轨迹。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资料链。

  朱成山坦言,抢救难度大。不少幸存者年事已高,记忆模糊,表达能力差,文化水平低。“需要反复上门核实,横向比较:多名幸存者的口述证言有无关联;纵向比较:一名幸存者前后证言有无矛盾。”朱成山坚定地说,“希望加紧做些重点调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十次。”

  抢救与援助缺一不可

  为了持久抢救证言,更为了幸存者的晚年幸福,2004年8月14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成立,专为老人提供援助。医疗援助首当其冲,解决了许多老人看病难的问题。

  成立7年来,协会提供医疗援助2400多人次,130多万元;补助特困340多人次,约34万元;慰问费24万余元,共计188万余元。

  朱成山介绍,援助协会对幸存者的门诊医疗费报销,从20%上升到前几年的50%,现在已上升到80%;住院费报销达到50%,另加1000元慰问费;老人们每年还能得到南京市民政局的1000元补贴。

  (本报南京12月12日电)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