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大屠杀最年长幸存者离世 晚年坚持悼念同胞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2月12日03:24

吴秀兰
吴秀兰

  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97岁的吴秀兰,去了

  于英杰 张磊  

  吴秀兰,这位南京大屠杀最年长的幸存者,在2011年2月10日距离自己97岁生日仅两天时,于家中溘然长逝。昨晚,记者来到老人生前位于南京景明佳园的住所,香台烛火、挽幅高悬,黑白相片里的吴秀兰清癯含笑,70多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记忆与伤痛,终离她远去。

  30万遇难者

  多么希望,每一个遇难者都有名字……

  对任何一场灾难来说,抵抗遗忘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尽可能多地发掘与人性攸关的细节。就南京大屠杀而言,30万遇难者,其数量之巨堪称触目惊心!但是,更加触目惊心的,还不是孤零零、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还原这30万条生命曾经的温度:他们的姓名,他们曾经的人生故事,他们是在人生的哪个门槛被残忍地屠杀……

  拒绝遗忘,就从记住遇难者的名字开始吧…… 综 合

  300位幸存者

  多么无奈,历史的证人一个个离去……

  据了解,1987年,南京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数量,当时认定的幸存者达到1756人。此后20多年里,陆续又认定了一批幸存者。

  不过,与新发现的幸存者相比,每年过世的幸存者数量更多。据悉,登记在册的大屠杀幸存者数量,近几年减少得比较明显。到2009年统计时,幸存者尚有400余人;可仅过了一年多,幸存者就减少到300多人。  于英杰

  23岁芳华

  失去了两个女儿,失去了一条腿

  1937年,吴秀兰是个23岁的芳华女子,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南京中华门附近有一个清贫却温暖的家。

  那年,日军开始轰炸中华门附近的兵工厂和仓库,吴秀兰带着三个女儿躲到了秦淮河边。可偏偏有一颗炮弹落在了她们身边——8岁的大女儿周五九当场遇难,咽气时手里还握着半块糖饼;二女儿腿被炸伤,伤痕伴随终生;三女儿无碍,却在几天后饿死在已成废墟的家中,而吴秀兰则永远地失去了左腿。

  这个故事,在其后多年里常挂在吴秀兰嘴边,更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梦里。

  一条腿的吴秀兰奇迹般在战火中存活下来,丈夫去世后她又嫁人,并相继生下一儿两女,其中最小的便是昨天一直接受记者采访的周美华。“妈妈活下来不容易,能把我们兄妹4个拉扯大更不容易。”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除了丈夫拉板车换来的微薄收入,吴秀兰硬是靠一条腿支撑起整个家。“穿鸡毛掸子,敲石子,卖垃圾,妈妈自己能干就亲力亲为,不能干就让我们几个上。”周美华永远记得自己八九岁就跟着父亲拉板车,天不亮就被母亲赶出门捡垃圾、倒粪桶,她更记得家附近曾有一家纺棉厂,每逢厂里往外倾倒垃圾,妈妈总是拄着拐杖一头扑进去……

  临走仍一字不识的吴秀兰,除了以己作则带着儿女挣扎求生,对他们唯一能称上教育的,就是翻来覆去说那些往事,“往往说着说着就沉默了,叹口气说‘给你们讲你们也听不懂’。可过三两天,又会说。”周美华告诉记者,老人曾不止一次从梦里哭醒,告诉他们,当年被炸死的“五九”回来看她了。

  晚年

  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到纪念馆

  时光荏苒,吴秀兰步入晚年。她发现,自己还和其余千百个经历相似的老人,共同拥有了一个叫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人生烙印。

  “她还是经常和我们这些晚辈讲当年,可心里笃定我们没法理解她”。而自从成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每次参加悼念活动,和其他那些幸存者交谈,她总是甘之若饴、欣然而往。“每逢重要的纪念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都坚持到纪念馆去。”记者相信,老人也许并不完全明白“和平集会、悼念遇难同胞,呼吁人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这些道理,她去那里,是为了给自己的苦闷痛楚找一方宣泄的天地,为了唤醒自己心中最深沉的记忆。

  在这段日子里,周美华辞去了工作,专心伺候风烛残年的老人。“妈妈身体还算不错,没得过什么要进医院的病,可断腿处时不时会疼,特别是阴冷雨雪天气,那种疼曾让妈妈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周美华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一世自强的吴秀兰仍不愿成天歇息在床,“她会拿个板凳,挪到东挪到西,择菜烧水,叠衣擦桌,别人不让她干还会生气。”甚至,有3个孙子、外孙,还是在老人的看护下长大的。

  前天

  老娃娃,在小娃娃的怀里离去

  一年又过一年,吴秀兰这个最年长的“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很少有力气参加太多的悼念活动,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最明显的变化是她开始不许周美华喊自己“妈妈”,拗不过老人,周美华于是喊她“老娃娃”,然后告诉她“你是老娃娃,我是小娃娃”。

  听起来很像是顺口溜,或是童话,却每天在吴秀兰家里上演着。

  “老娃娃,今天给你洗头洗澡,你要给我5块钱。”“太多了。”“那就5分钱吧。”“好。”

  “老娃娃,吃包子吧,热气腾腾的包子。”“好吃,多少钱一个?”“1块钱。”“太贵了,不好吃,我不吃了。”“骗你的,5分钱一个。”“噢,好吃……”

  而清醒的时候,吴秀兰会坐在轮椅上在院子里晒太阳,然后问周美华送信的人怎么还没来。原来,在晚年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热心肠的吴秀兰一直是小区里的义务邮递员,“邮递员总是直接把邻居们的信给妈妈,然后她就守在院子里,遇到有信的就喊一嗓子……妈妈特别喜欢干这个。”

  偶尔,老人也看看电视。可也有禁忌,“看不了打仗的场面,听到枪响有时候吓得浑身直发抖。”

  吴秀兰的生命力一直让儿女们佩服,“感冒什么的都是吃两天药就好,除了腿疼和偶尔走路摔跤,很少去医院。”老人对自己的期待值更高,不止一次说“要活过120岁”。

  一切都来得很突然,周美华告诉记者,“这几天妈妈虽说有点虚弱,吃不下东西,但2月8日那天我还给她洗头擦身,她还冲我笑了。”可两天以后,当家人张罗着喊个医生回来给吴秀兰输点营养液时,老人已经悄无声息地走了。

  老人走得不痛苦,家人虽然不舍,却也为她能以这样的方式解脱而欣慰。“明天(2月12日),家里准备给她搞个送别仪式,火化安葬了。”而巧合的是,97年前,也是2月12日,老人在她安徽和县的老家,呱呱坠地。 张磊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