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黄埔三管齐下防公车私用 公车均将安装GPS

2011年12月15日15: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2月15日电(记者叶前)在公务车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身份识别系统(FRID)车载终端,车辆位置、历史轨迹、用车人信息一目了然。这项肇始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科技、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公车管理新模式,如今已全面铺开至广州全市范围。

  广州市纪委日前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广州市党政机关约1万辆公务车已完成GPS定位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安装,公务车监控系统也随即正式启用。

  用科技手段监控公车

  早在2010年8月,广州黄埔区作为公车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最早在公务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并将公务用车管理纳入纪检监察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

  除特种车辆及环卫、绿化车辆外,黄埔区财政全额保障的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共388辆公务车全部安装完成这一电子监控系统。

  如此一来,从公务车监控平台就可以随时查询目标车辆的精确位置、历史轨迹等信息。系统还要求用车人在使用公务车辆时,须在车载终端插入记录其身份信息的电子证件,做到既管车又管人。通过这些手段,设在纪委监察局的后台监控人员就可随时发现公车私用现象,也可以保存资料。

  广州市黄埔区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给公务车加装GPS定位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以重点解决民众普遍关注和反感的公车私用等问题。

  黄埔公车管理的第一步是“管住周末用车”,全部公车在周末都必须停在单位车库。换言之,周末被视为非公务时间,公务车在这段时间里应该处于封存状态。

  此外,重点监管上班时间公车到了非工作地点,下班时间公车却停到了娱乐场所等公车私用、滥用情况。

  “管理+服务”管住用车人

  主管车改工作的广州市、黄埔区纪委和监察局表示,在试点中,监管结果暂不向社会公布,只通报给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并作为资料由纪检监察部门保留。

  根据这一方案,一旦发现违规将追责,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书面警告、第三次就要追究责任。对于单位监管不严等问题,也会对单位领导给予警告和追责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接访时表示,广州将在黄埔新车改的基础上探索公车收费私用制度。这也被认为是黄埔车改体现了“管理与服务并举”的理念。

  根据改革方案,借鉴香港有关“一般职级公务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偿使用公车上下班或办理私人事务”的有关规定,针对确有特殊情况因个人事务使用公车的,广州拟按每公里1.5元到1.7元的标准收取使用费。

  一份来自黄埔区53个单位的771份调查问卷显示,赞成用GPS科技手段加强公务车管理的高达88%。

  管住公车还需信息公开

  黄埔区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388辆公务车的支出节省了24%。广东省财政厅日前披露,黄埔车改后,“公用车辆在周末及节假日的使用量大幅下降,财政减负效果明显”。

  此前,车改主管部门估计加装一个GPS设备和身份识别系统需3000元的成本,而最终广州市政府网站中标公告显示,每台公车车载北斗终端的安装成本约1659元。以广州市目前每辆公务车年用车费用3.5万元左右的标准,一辆公务车节省24%,即一年节省7000元费用计算,安装监控系统的成本不到半年即可收回。

  苏志佳表示,有别于传统车改一刀切减少公车或给公务员发车补,黄埔车改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为“管住公车减少费用”。按照他的估算,随着保管费、汽油费的上涨,这一方式节省的费用还将继续提高。

  “每个地方的公车改革都说节省了支出,但原先数量是多少,费用是多少,现在又几何却不清楚,省多少都是各部门自说自话。”这是社会普遍反映各式公车改革的弊端。

  “用科技手段监管公车是好,但监控结果如果不公开,还是难逃自我监督的嫌疑。”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提案中建议“将监控情况和违规用车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广州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监控情况暂时不会全面公开,会从通报各主管单位班子成员知道,再逐步扩大到中层干部、全体干部,最后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不过,对向社会公开监控结果的建议,车改主管部门表示“肯定会”。

  作者:叶前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