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经济下行成定势 未来一年宏观政策稳字当头

2011年12月16日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江一家服装厂的工人。中小企业如果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确保居民增收,从而起到促民生、振内需的效应。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2012年“稳”字当头

  胡锦涛提出的12字方针中,“稳”字出现两次,中央高层对“稳”的期盼和看重由此可见一斑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个中国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未来一年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光关乎本国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同样也将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

  “稳”字当头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间是过去十多年来最晚的一次。尽管比去年只晚两天,已经引起诸多猜想。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经济学者表示,会议开得晚些或许说明“许多事情还没有定下来”,而这背后,既表明了形势和问题的复杂性,也表明了中央政府的谨慎态度。

  好在会前陆续释放的信息使焦躁的情绪有所平息。12月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方面意见。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让灵敏者嗅到了许多关于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动向的新鲜气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定调,而在此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其任务被认为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从这两次相隔不过数天、且都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重要会议已可看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势。

  “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12月5日,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的12字排比句,立刻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和密集讨论。12字方针中,“稳”字出现两次,中央高层对“稳”的期盼和看重由此可见一斑。

  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定调2012年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被列为明年重要的三项工作。

  经济下行成定势

  受内需不振、房地产调控和出口行业表现低迷的影响,再加上两年前经济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消退,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处于放缓的区间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9.7%、9.5%、9.1%,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1979年2010年年均9.9%的高增速。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当月CPI增幅回落到4.2%的全年最低点,工业生产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13.2%下降至12.4%,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24.9%放缓至24.5%。

  结合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指标,业界普遍认同,中国经济下行已成定势。根据野村证券的预判,2012年下半年之前中国经济将明显减速,预期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下降至同比7.5%,2012年经济全年增长7.9%。

  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判断,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8%以上。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明年经济增长将会降至9%以下。

  “稳增长”主调已定,经济整体下行已无悬念。但对已经高速奔跑了数十年的中国经济列车要降到什么水平才比较安全、明年货币政策收紧还是放松等问题,学界仍有不同声音。

  王小鲁认为,目前经济出现的下行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接受这个下降。现在看来,下行依然是软着陆的趋势,明年增长率如果降到8%也没什么了不起。

  他同时提出,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要适度,一定不能过度宽松。

  “如果为了拉动经济,再搞一轮宽松政策,再搞一轮刺激经济,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吞过去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带来的苦果。对抗通胀其实是个痛苦的过程。”王小鲁说。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低于10%有人就惊呼不好,经济滑坡了。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速适度下行对整体经济是有好处的,有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有助于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他说,十二五规划定的是五年间GDP平均增幅7%,有的年头高一点,有的年头低一点,都是正常的,应该允许经济增长有波动。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则建议,由于通胀压力总体趋缓,总的来说,2012年货币政策至少会向中性回归,甚至在明显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上可以适度放松。

  促民生提内需

  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着力扩大内需”放在明年四项着力工作之首,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关于体现中国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有许多个版本。但无论从哪一个版本看,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都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王小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数额巨大的灰色收入没有被统计在内,再加上官方的统计数据跟实际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事实上的基尼系数高于目前统计数据显现出来的水平。

  针对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失衡直接导致了消费乏力、内需不振,华生提出,消费的本质是分配问题。当前,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才可能提振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上述不愿具名的经济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所谓促民生,振内需,就是要在切蛋糕时,多分给民众一些,民众手中有钱,消费才能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真正做到让居民收入增加的幅度与GDP增幅同步,甚至超出。

  “2012年要想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十二字方针,要想稳增长,促稳定,收入分配制度是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他说。

  从2011年的总体情况看,居民收入增幅未必能全面跑赢GDP。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5至2010年,居民收入增幅均未全面跑赢GDP增幅。

  保证就业是确保居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保证就业,就需要为提供了绝大多数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萧条、国际需求萎靡、国内货币政策收紧、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尤其是在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地,引发了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等现象。

  李雪松认为,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今年相比,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性调整,即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服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负担。

  从明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将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这一改革最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企业税负。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中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十万亿元的规模,从财力上看,现在正是结构性减税的良机。

  “结构性减税,表面上看政府的收入减少了,但是企业的效益好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增加了,最终是全社会受益。”他表示。

  完善社保制度、提高覆盖面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另一个有效措施。社保原本是通过再分配手段来减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中国,由于社保制度碎片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过低(真正需要社保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工,社保参与率仍然过低)等因素,社保反而加大了收入差距,起到了逆调节的作用。

  2012年,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如何让老百姓更好地分享发展红利、如何使中国经济获得可持续的增长,将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和魄力。(特约撰稿 章韦)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