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我国开始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今年7月底,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
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
2009年8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遴选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用药习惯,又增补了部分药品种类。目前有29个省份增补了基本药物种类,平均增加205种。从配备使用情况看,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普通群众用药需求。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分步实施、进展顺利。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卫生室,使农村居民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基本药物制度的好处。山东日照市在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9.76%,为群众节约医药费近2亿元。
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
新的招标采购办法主要有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招生产企业。确定中标企业是责任主体,对药品质量和配送统一负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二是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三是双信封制。核心是确保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评分因素干扰。四是集中支付。政府直接向生产企业支付药款,保障生产企业利益,也杜绝了不正之风的发生。五是全程监控。对中标企业从生产到使用进行全过程、全覆盖检查,将基层用药全部纳入药品监管范围,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
山东、江西、黑龙江、辽宁等大部分省份率先完成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河南、重庆、青海等地还同期开展了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了医疗器械、耗材的价格。
同时,基层用药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中标药品属于全国排名前100位企业产品的占40%。
随着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的不断推进,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将被逐步挤掉,群众用药负担下降,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平价药终将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同步推进
药品降价了,医院运营费用从何而来?医生的激励机制从何体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对此,国家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从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入手,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建立并持续运行。按照统一部署,到今年12月底,全国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将基本完成,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供应机制和长效性的经费保障机制。这无疑将有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激发新的活力。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运行费用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运行得到切实保障。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并按国家要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25元及以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重心开始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家庭医生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江苏无锡还推行“健康保姆”服务模式,满意度达92%以上,促进了基层医患关系的改善。
为解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意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