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五保老人13年到废品收购站收旧书 自办农家书屋

2011年12月20日00:33
作者:南方农村报
张洪球和他背后的图书
张洪球和他背后的图书

张洪球和他背后的图书
张洪球和他背后的图书

张洪球的书屋就在这个破旧的祠堂里
张洪球的书屋就在这个破旧的祠堂里

张洪球未放进书架的书
张洪球未放进书架的书

张洪球晾在门外褴褛的衣服
张洪球晾在门外褴褛的衣服

  南方农村报讯 每逢赶集的墟日,广东罗定市分界镇就挤满了小贩和前来挑选货物的村民们。集市上人来人往,年过七旬的张洪球老人穿着一件单薄而破旧的短袖衫坐在他的杂货档前。在众多出售算命、六合彩书籍的地摊包围下,老人和他身后的瓦房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有些孤独。

  张洪球在这间租来的瓦房里已经独自居住了13年。日夜陪伴着他的,是从废品站回收的3000本旧书。在这个偏远小镇,来旧书屋买书的人并不多,村民们大多是来免费看书的。“书卖不卖得出去没关系,只要有人看,有人租,我就会把它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了为止。”老人说。

  旧瓦房是住所又是书屋

  推开旧书屋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5个堆满了旧书的书架。穿过这些书架和一堆破旧的锅碗瓢盆,另一间空旷的杂物房便是老人就寝的地方。

  1998年,张洪球租下了这间靠近镇上集市的瓦房,以卖土特产和小商品为生。据镇上的老人称,这间瓦房是张姓家族的祠堂,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瓦房虽然陈旧,却也是遮风避雨的好场所。

  由于喜欢读书看报,张洪球经常扛着麻袋到附近镇上的废品站“淘”旧书。“有时候买两三本,要是碰上好书了,一次能往回搬上二三十斤。”张红球说。随着旧书越买越多,他索性开起了这间旧书屋,而这一开就是13年。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十来本书,后来回收的旧书慢慢多了,现在差不多有3000本。”张洪球说。旧书屋里的书籍五花八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小说《三国演义》到眼下热销的漫画《火影忍者》都能找到。为了把旧书分门别类整理好,毫无木工经验的张洪球以低价收购附近商店废弃的木料,亲手把它们磨平、打上钉子,制作成一个个简陋而实用的书架,还细心地在上面写上书目标签。

  对于书屋中的旧书,张洪球格外珍惜。“别人用五毛钱回收的书,我用一块五毛买回来。”他说。去年分界镇遭遇水灾,张洪球的旧书屋也没能逃过厄运。几百斤旧书被齐腰深的积水浸坏,张洪球只好把它们一一晾干,再当作废纸卖给废品站。提及此事,老人仍然感到十分惋惜:“要不是被水泡坏了,这些书我都舍不得卖的。”

  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张洪球的读书量却不小。在旧书屋的藏书中,张洪球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老人随手从书堆中拿出一本《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里面收录了钱钟书、丰子恺、老舍等多位大家的文章。“也说不出这些文章好在哪里,但就是觉得写得好,喜欢读。”老人腼腆地说。

  每件衣物都是“破洞百出”

  每逢分界镇赶集的墟日,张洪球便会赶在天没亮之前起床,自己做点早餐,再将旧门板和木头组装成临时的桌子,把茶油、山楂等土特产在上面摆放整齐,等待着客人们的到来。

  12月的罗定,天气颇为寒冷,老人只穿着一件破旧的短袖衫和一条已被洗得发白的粗布裤子,腰间用布条当做简便腰带缠起。“没事,干起活来就不冷了。”老人说。一旁的晾衣绳上,老人的每件衣物都是“破洞百出”。

  每当有村民来借书时,张洪球就把借书者的名字登记在一本专门的名册上。如今,这本厚厚的名册已显得十分残破。“以前借书的人多,现在有了电脑、电视、电影,看书的人就少了。”张洪球说。

  鱼贩张杰清是今年旧书屋唯一一名长期租书的客人,租书费用为每月5元。每个星期,张杰清都会到旧书屋借阅两三本书。“我睡觉前一定要在床上看一下书,才睡得着。”张杰清说,他已经在旧书屋连续租了7年的书,“以后也会租下去。”

  “只要有人看就做下去”

  与许多城市书店的命运相似,这间坐落在乡村祠堂里的旧书屋同样无法为它的主人带来哪怕是微薄的收益。“开旧书屋是没钱赚的,”老人坦言,“我只是对这个有兴趣,喜欢书。”

  瓦房外的白墙上,“租书、换书”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在来旧书屋的村民中,免费看书的多,租书、买书的寥寥无几。偶尔还会有窃书的光顾,但张洪球对此并不在意,“发现了就把书拿回来,要是没发现,也就算了。”

  “他很有精神,也很热情。”分界镇文化站站长张展泰如此形容张洪球。“他没有老伴和孩子,一个人打理书屋不容易。”张展泰说,“虽然过得很艰苦,但他生活得很用心,很积极。”眼下,张洪球正打算为书屋添加一个新书架,以便堆放刚回收的旧书。

  张洪球是五保户,每月的补助不到400元,卖杂货的生意仅能勉强糊口,而打理旧书屋却耗费了他不少的时间。谈起未来对旧书屋的打算,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洪球说:“书卖不卖得出去没关系,只要有人看,有人租,我就会把它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了为止。”

  ■记者手记

  就是喜欢

  采访张洪球,让我想起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书店》中文版封面和封底的两句话,封面的话是“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封底是“可是,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在213份百名“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申请材料中,张洪球的这份显得有些特别:材料是用歪歪扭扭的字手写的,照片上的书屋十分简陋,甚至连联系电话都没有。当一名热心村民将我们带到一间外表残旧不堪的瓦房门前时,我们仍未意识到,这就是张洪球老人和他心爱的藏书的栖身之所。

  后来,我们才得知,老人一直是独身一人,不懂电脑,也没有手机。当我们向他索要联系方式的时候,他把我们带到瓦房对面的一间店铺,指着墙上的电话号码说:“你们打这个电话,让店主叫我接就可以了。”

  采访虽已过去数日,但老人只着一件薄衫,在瓦房内昏黄的灯光下向我们介绍书屋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与其他获奖者相比,张洪球并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读书活动,但老人对书的热爱,对办书屋的执着,令我们感动不已。

  老人朴素而不善言辞,被问及办书屋的理由,他回答“就是喜欢”,接着腼腆地憨笑了几声。当我们想给老人拍照的时候,文化站站长想借件外套给老人披上,让老人显得体面一些,但老人执意不肯,“没关系,就这样拍就可以了。”

  老人似乎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在这个读书风气并不浓厚的小镇上,开着这样一间无利可图的旧书屋。或许他自己并不知道,这间旧书屋将成为多少农村孩子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又曾让多少怀着文学梦想的青年们在其中得到安慰与救赎。

  农村读书氛围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而像张洪球老人这样点滴的努力与积累,正是当下农村所需要的宝贵力量。(李世敏 范琛)

(责任编辑:UN0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