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他们读懂中国了吗

2011年12月23日11: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来

   他们读懂中国了吗?

 

2011年,空气质量排名成为令中国普通人格外敏感的榜单之一。图为12月15日,浓雾中的乌鲁木齐市区。 本报记者 江文耀/摄

  有些媒体自评榜单我们没必要太过认真,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界对中国的感兴趣程度增加了,“如果在过去,中国食物好不好吃不会受到如此的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谢来发自北京 全球榜单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中国的身影,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看来,这种情况并不意外。“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自然会更受关注,看到更多光芒的同时,问题也看到了。”袁岳认为,中国更多地被榜单关注,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上升。

  但这些排行榜真的读懂了中国了吗?反过来,中国国人是否学会如何解读涉及中国的全球榜单,以数字和排名呈现出的“中外对话”又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有些榜单大可“一笑了之”

  今年8月,英国经济学家信息社公布的2011年度全球最宜居城市报告中,纳入了中国大陆8个城市,其中排名最前的是北京。但在此一个月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11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单上,北京、上海却名落孙山。更让中国读者迷惑的是,英国榜单上排在8个大陆城市中末位的青岛却位居中国本土宜居城市榜单的第一位。同样是“宜居城市”的排行,中外榜单大相径庭,不少网友因此质疑英国榜单“不接地气”。

  事实上,不同结论源自不同视角。参与全球宜居榜单评选的英国经济学家信息社编辑邓肯·伊内斯-科尔向本报记者解释说,他们的评估标准本是为跨国公司高管“量身定制”的。

  而长期从事社会研究和调查的袁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际机构评估中国时也难免出现偏差。因为国际的榜单收集中国国内数据会有诸多限制,其采用数据多半要参照中国官方的数字;还有一些是通过民调获得,但这些独立调查的代表性也不是很全面,在中国开展独立调查的难度较大,民调要经过审批,所以调查结果可能不如国内调查机构的健全。

  比宜居城市榜引起更多争议的是CNN先后评选的“最恶心食物”和“最差景点”中皮蛋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上榜。对此袁岳认为,此类媒体自评榜单并不系统,原本带有噱头性质,也未经过严格的测试评估。“所以对此我们也没必要太过认真,可以一笑了之。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界对中国的感兴趣程度增加了。如果在过去,中国食物好不好吃不会受到如此的关注。”

  应该多关注那些严肃榜单

  显然,海外机构热衷关注的是和中国巨大财富有关的一切事物。在发布“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强”排行榜时,全球最大营销传播集团WPP旗下调研公司明略行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艾琳·坎贝尔坦率地说,其对中国的热情来自利益驱动:“最具价值中国品牌榜的启动,明确标志着中国市场对我们集团有多重要。”

  “我们对全球榜单的兴趣,可能过多集中在财富上,这显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偏向。”袁岳说。实际上,一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关注的榜单很多,各有角度。如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国家地区竞争力、人文发展排行榜等,长期都有,“只是过去我们的媒体对此关注度不够。”在他看来,眼下大陆媒体对全球榜单的报道,过多偏重在财富,还有与个人、个体相关联的排行。但国际上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的榜单同样存在,而且这种榜单多半都比较严肃,例如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

  “其实媒体的选择性决定了榜单的曝光度。既有我们对榜单的选择,西方媒体的关注也有选择性。”袁岳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严肃榜单受到中国媒体的关注反而少,被国际媒体追捧的一些财富榜单则同样大受国内媒体热捧,这导致流行性的榜单更流行,严肃性的榜单相对则少受到关注。

  其实不论是何种榜单,都是增加对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如何。袁岳相信,让榜单反映出真实中国的现状需要信息更公开透明——缺乏透明的信息可能使得结果扭曲,如果外界在试图了解时以猜测为主就容易产生负面的结论,进而被国内媒体转述又再度扭曲,所以无论是我们的媒体还是官方机构,信息透明度都有待提高。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