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底,市场和各方分析人士在盘点及展望中国经济前景时,明年的货币政策是讨论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指出,货币政策的松紧不是目标,冷热都需防范,货币供应关键要看是否合理适度。
货币政策不能包治百病
业内人士认为,明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取决于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状况,但无论如何,要把握好度,绝对不能忽冷忽热。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有两个压力正逐渐显现出来。第一个是通货膨胀,通胀的压力还在释放,并且不会很快过去。货币一放松物价肯定飙升,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基本不会改变。一旦出现自然灾害,通货膨胀还可能会加剧上演。第二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下滑。导致下滑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力量,即出口、投资、消费已经乏力;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出了问题;三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压力剧增。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本报记者指出,事实上,货币政策已经局部性或者结构性放松。因为GDP(国内生产总值)、CPI(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等指标都在下降,这样才有了高层对货币政策做出了“适时适度微调预调”的表态。
胡俞越认为,我们要稳中求进,但这个进并不意味着非得货币政策放松,调结构更加重要。今后,中国经济将告别超高速增长的时期,GDP下来和CPI上去将成为一种常态,货币政策也要适应这一点,不要过分纠结于其中。事实上,单纯依靠货币政策的调节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存款准备金率随时可能下调
11月,央行近3年来首次调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让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表明中国会在2012年转向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面对经济增长压力,有没有可能采取放松银根来刺激经济?
“银根不会松动,但外汇占款的回落让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空间。”魏杰认为,明年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会再度下调。
胡俞越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有望再降,“说不定就在明天或者元旦之后,央行就会发布调降的消息。”他给出的理由包括:一是欧洲央行、澳洲联储、挪威央行都已降息;二是中国GDP、CPI、PPI、PMI、M2等指标都已掉头向下,11月CPI为4.2%,通胀压力有所减缓;三是银行和企业银根均偏紧,外汇占款呈负增长;四是存款准备金率“超调”使央行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利息成本等。他预计明年上半年可能还有两到三次调降的可能。
暂时还没有降息可能
那么,明年是否会降息?
魏杰认为,暂时还没有降息的可能,除非CPI降至3%以下才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要慎重对待,不要随意拧开货币这个水龙头。
胡俞越表示,目前来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如果加息将扩大利差,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但降息在短期内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负利率水平已经持续了20个月以上。当然,降息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一要看通胀压力是否减缓,二也要看国际上的经济矛盾是否缓解。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本报记者称,在物价涨幅回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基本已无加息的必要;但由于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和经济增长保持稳健,降息的必要性也不充分,预计近期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完善政策微调预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央行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调。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日前表示,预计明年央行会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明年应该继续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焦瑾璞指出。
连平认为,物价的明显回落为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的适当放松提供了条件。未来的微调应该有一定的力度。建议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的总体基调,审慎平衡、前瞻把握、针对举措和适度放松。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继续加强对影子银行融资的合理引导和规范监管,使其在风险可控、平稳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信贷向小企业等领域定向放松,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偏紧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