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初步预测2012年春运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9.1%,超过了运能的支撑。
中新网1月6日电 综合报道,“年度大戏”春运再次牵动着游子的心。为缓解订票难、打击“黄牛党”,铁路部门推出了车票实名制、网络购票、扩大电话订票范围等一系列新措施,目前已初现成效。然而,订票难的现象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不少人还在为订票而发愁。除去运力不足等表面原因,春运更有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次原因。
购票新规尚有疑问 亟待有关部门解答 预售时间早,不用排队,使网络购票成为大部分购票者的首选方式。但刚刚实行不久,就有很多网友抱怨无法购票、系统瘫痪、扣钱不出票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铁路部门一方面调试系统,一方面增加网络购票的支付时限,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除了网络问题导致的购票难,购票新规在实际操作中开始迎来首批疑问。此前,有网友反映,一些长途回家的学生在途中需要进行中转,中转的下次列车,在电话订票后需要12小时去取票,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此外,网络购票也引发了一些“过程公平”的疑问。近日,因一农民工致信铁道部的消息也引起了网友的注意。有部分网友认为,网络购票由于发票时间早于窗口等方式,极大挤压了票务资源,对农民工兄弟这种的没有条件上网或不熟悉网络购物方式的旅客,将造成“想排队都不能买到票”的结果。如何确保几种购票方式平衡互补,也是亟待解释的一个问题
今年春运客流已超30亿人次 超过运能支撑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曾表示,初步预测2012年春运期间客流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超过了运能的支撑。而据央视今日报道,2今年的春运客流已超过30亿人次。
据了解,铁道部节前日均开行直通临时旅客列车279对,节后开行303对,为应对客流高峰,部分高铁将延长运营时间,必要时可以利用高铁夜间时间增开动车组列车。
在春运这样的运输瓶颈期,提高铁路运力无疑是较为可行的办法。而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其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建设方面,要切记勿矫枉过正。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曾经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渐进式的,超常规建设是不科学的。
尽管如此,在需求量激增的今天,提升铁路运力,则仍然被看作是“治标”的关键。在我国,铁路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6%,而铁路年均增长只有1.4%。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铁路运营里程仅为5.5厘米,排名跌出世界百位,而铁路货运需求满足率则不足35%。铁路建设与需求的矛盾日渐增长。
学者称缓解春运压力 可从户籍改革和城市化着手 相对于提升运力等表层方式,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曾表示:“春运难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性的。”他认为,如果一味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则必然会造成交通设施、运力在平时的闲置;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严重脱节,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每逢春节,辛苦了一年总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因而造成了春运的难题。
他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正是在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城市化和工业化严重脱节,数亿规模农民工的集中流动造成了春运难题。
与华生持相似意见的,还有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胡迟。他认为,大量的农民工以农民的社会身份承担了产业工人的职能,却无法在城市驻留,因此,城市化率偏低,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才是春运难背后的深层原因。他指出,解决春运难问题的大思路也还在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有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在于城市的相对高收入。在这一利益的趋势下,才有了庞大的流动人口,才有了每年的春运返乡。如何改善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平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