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黑金诱惑“绑架”全球 原油定价战中国无发言权

2012年01月06日11:54

来源:国际金融报

  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综述)

  本报记者 黄烨 

  2008年8月,当亲西方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下令对想独立(或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南奥塞梯共和国武装力量进攻的时候,他或许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俄罗斯的迅速反击、政府军的败退、美国的高调介入和欧洲国家的“口蜜腹剑”。

  为什么俄罗斯会迅速反击格鲁吉亚政府军?为什么欧洲部分国家被俄罗斯施压之后就作出与前一天截然不同的表态?或许,除了高加索地区天生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与能源有关:一方面,临近俄罗斯的南奥塞梯地区的电力供应本就由俄罗斯来供应;另一方面,欧盟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

  当时还有个有趣的例子。当俄罗斯官员通过媒体放风“切断通往欧洲的友谊输油管道”时,前一天刚作出强硬表态的法国外长库什内立即改口,“法国不主张因为格鲁吉亚问题制裁俄罗斯”。随后,刚上任不到半年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投桃报李称,欧洲“不会有寒冷的冬天”。而最终,南奥塞梯问题,也最终被西方国家和俄罗斯联手淡化。

  事实上,俄罗斯以能源作为外交和政治手腕根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20多年前就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石油(能源),再次验证了基辛格的名言,其不仅早已超越了商品范畴,更成为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和伊朗冲突、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博弈(IEA投放油储)、美国打击国内金融炒作者的最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冲突不断的阿拉伯地区局势、种种政治势力的博弈,又在深深影响着早已被金融炒家玩转的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起起伏伏,涨涨跌跌,又对各国的经济形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认为美国国内的油价太高(其零售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又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高企的通胀很难说不与能源价格有关;再如,在高油价逐渐影响全球石油消费的时候,俄罗斯不得不连续降低石油出口关税,以期从石油出口中获得足够的外汇资源。

  而对于中国来说,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正愈发被石油所套牢,以对外原油依存度而言,中国每年仍在以每年2%至3%的速度增长,在不远的将来甚至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对外原油依存度最高的国家。这样的情况,加之中国依赖马六甲海峡(重要的海上原油运输渠道)的现状,不得不让中国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捏一把汗。

  不过,就2011年而言,中国的确不断增强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意识。在中缅和中俄输油管道纷纷竣工或运行之后,2011年在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天然气管道价格谈判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工作也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且第三期原油储备的选址工作据信已经展开。

  更重要的是,在谋求全球原油定价权的过程中,中国的交易所和期货从业人员们也在努力着,虽然在资历和资格方面尚不能与其他交易所和国际投行相比。但在消费者看来,中国或许更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三桶油”老是以中游炼化业务亏损为借口,施压下游成品油零售价格的涨价;同时,还需加速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着手改变定价机制中不透明、不合理等情况。

  当然,在改革方面,2011年的好消息是,中国的航油定价机制率先改变:定价权交给相关企业、价格一月一调。这被业界人士解读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前奏”。在2011年12月16日的国家发改委工作大会上,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再次被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所提及。

  中东继续影响 美国冲击不大(原油走势)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李柯达 

  2011年,中东和北非动荡不止。这个集中了世界70%石油储量和45%原油产量的地区,一丝风吹草动,便会引起全球原油价格涨跌。

  “石油与地缘政治已经成为互相影响的两面。油价的涨跌又反过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记者观察到,突尼斯和埃及发生局势动荡后,2011年2月份即迅速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石油储量居非洲之首的利比亚,2011年2月底爆发战乱,石油生产全面停顿。据了解,该国以含硫量低的高质量轻原油,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轻质石油输出国。受此影响,国际油价一度突破每桶125美元。2011年10月,伊朗局势的紧张促使国际原油价格再度上扬,并呈现剧烈震荡的格局。11月,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对伊朗的金融和能源加以制裁,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从底部一路震荡上行。

  不过,北京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鸿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石油地缘政治的改变,并不及布什时代。“西亚北非的地缘政治动荡,相对来说并不严重。去年内原油价格总体上还是在每桶100美元以内。”他认为,“最主要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东地区暂时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他解释,美国在布什时代已经对伊拉克开展军事打击,但在付出了一万亿美元及6000余条生命后,并未获得预期收益。这将导致美国不会轻易发动下一场战争。

  知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同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美国曾想把伊拉克变成它在中东的重要盟国,以此来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的态势,实际上美国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美国原来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它整个的石油利益集团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伊拉克建立完整的“美国和中东地区进行石油合作”的模式,但是现在看来伊拉克政府并没有完全答应美国的要求。“因此,目前美国也只是高调门地冲着中东地区喊话,不会再次让自己得不偿失。”杨鸿玺说。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还是认为,在2012年,中东地区仍会有连续不断的小动荡。

  那么,谁会在2012年“舔食”原油红利?“只有那些产油国。”林伯强认为,“不仅是那些中东地区补充石油产能的国家。事实上,因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动荡,石油消费大国已经开始关注俄罗斯等非中东产油国。”

  据介绍,中东石油地缘政治的改变,使得美国转向加拿大的石油资源。他指出,对中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来说,这并非福音。“地缘动荡、运输安全等问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加紧拓展更多元化的石油来源渠道。”

  同样,中国社科院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2012年将是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一年。原油走势取决于中东政治走向、欧债危机、美国经济走势以及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其中,中东局势变动对油价影响最大;若欧债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国际油价将进一步下探;预计美国因素对油价冲击不大,而新兴经济体旺盛的原油需求将对国际原油形成需求面上的支撑”。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