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黑金诱惑“绑架”全球 原油定价战中国无发言权

2012年01月06日11:54

  定价格局生变 上期所加紧研发(定价权之争)

  本报记者 张竞怡 

  2011年,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旗下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和伦敦洲际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差达到历史罕见的每桶27.88美元最高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高高在上,逆转了多年来跟随WTI原油价格波动的被动局面。

  全球原油定价格局悄然生变。

  美欧之争

  中国石油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两地市场拉开如此大的价差是2011年原油期货市场的一大特点。”

  由于WTI原油的品质略好于布伦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WTI原油价格一般比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高出1至3美元,且布伦特原油多数时间跟随WTI原油走势。

  但近两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东航金融研究所负责人岳鹏指出:“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交易量已经慢慢超过WTI原油期货的交易量。”且布伦特油价也不再紧跟WTI。尤其是201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整体涨幅明显超过WTI。“这反映了美国WTI油价国际代表性下降。”王震说。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郭洪钧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过去十年,美国新增炼油能力主要集中于墨西哥湾地区。但随着加拿大进口量和美国国内产量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管道将原油输送到WTI原油的交割地——库欣地区,而库欣地区向墨西哥湾区的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它没有直接的输油管道把原油运到墨西哥湾沿岸的炼油厂。”

  库欣原油中心长期以来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打压了美国基准原油WTI原油的价格,让其欧洲的竞争对手有机可乘。市场人士指出,为保持全球主要石油交易所地位,CME推新的原油合约将打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重夺竞争力。

  中国缺位

  遗憾的是,在这场原油定价战中没有中国的份。

  郭洪钧指出:“中国的原油价格主要跟踪印尼的原油价格。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在世界原油定价机制中,中国还没有发言权。”

  从世界范围看,亚太地区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原油基准价格,“亚洲升水”使我国进口原油浪费成本每年约20亿美元。

  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加紧研发原油期货。“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也具有套期保值功能,推出原油期货是必然的,只要准备好了就该推出,没有时机好坏之说。”同济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所所长刘春彦指出。

  郭洪钧认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如果能推出原油期货,对中国争取原油定价权、增加国际竞争力、建立国家战略储备、维护国家石油安全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原油期货推出还有部分技术性难题需解决。

  郭洪钧指出:“我国原油市场主要由两至三家厂商垄断,这并不利于形成有影响力的期货市场定价机制,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大力引进境外交易者,尤其是世界范围的原油生产商和贸易商。”

  刘春彦也表示,期货市场引入QFII的办法还在细化,需要外管局、证监会等机构跨部门合作。

  保障能源安全 加速机制改革(中国责任)

  本报记者 黄烨 史燕君

  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单一依靠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如积极与邻国俄罗斯商讨中俄油气管道等问题。日前,路透社还报道,为了代替原有的伊朗原油,中石油从中东、非洲、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原油应对今年1月的国内需求

  尽管中国正不断谋求能源世界的“话语权”,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先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其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夺原油定价权上,还不如保证自己的原油进口。尤其是,中国很大部分原油来自中东地区。”

  在韩晓平看来,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美应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明显的利益链条是,中国持有且在不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人用从中国‘借来的钱’供养在中东和非洲地区(‘三桶油’在非洲布局很广泛)的军队,这些军队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原油来源”。

  依存度快速上升

  专家认为,如换个角度,这更反映了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不断上升,导致能源安全日益受损的事实。据了解,中国1993年首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能源进口“警戒线”。国际能源署(IEA)曾预计,“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升至80%。”

  事实上,另一个观点更让人震惊——2010年8月,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曾表示,“粮食危机根子在油价高企,而世界粮食安全同时也是中国粮食安全。”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掌握在钾肥等化肥生产商手中,也与原油密切相关。

  对此,能源专家的建议是,加强对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2005年开始的“页岩气革命”对美国能源贡献巨大),拓展新能源的应用领域,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则应坚持“走出去”步伐,拓展能源领域的布局范围。

  好消息是,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单一依靠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如积极与邻国俄罗斯商讨中俄油气管道等问题。日前,路透社还报道,为了代替原有的伊朗原油,中石油从中东、非洲、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原油应对今年1月的国内需求。

  拓展原油储备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国际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是否具有90天的战略原油储备”。从国际情况看,美国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就利用墨西哥湾沿岸庞大的地下洞窟贮存了大量原油作为石油战略储备,据称“可维持100天左右”;日本1973年制定了《战略石油储备法》,且该国的石油储备分为国家和民间两种,国家是90天,加上民间储备,大约有170天左右的储备量;欧盟各国据信也储备了至少可供消费111天的战略石油储备。

  对于中国的油储,据中石油集团前总经理陈耕早先的说法,“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仅够用半月,还不到国际标准(90天)的20%,若中东及北非事件持续半年,对中国的打击最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则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量大抵可用1个月。”

  但不管是18天还是30天,都凸显出中国需要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加强“功夫”。据悉,中国2004年才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并选定宁波镇海、舟山、黄岛等地作为建立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2008年,相关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相当于我国10多天的原油进口量。

  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战略库存目前也在规划之中。据媒体报道,第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12-2013年完成,届时国家战略储备总库容将比一期增加163%,至2.71亿桶。

  机制改革起步

  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他们期望的不止是宏观层面的能源安全,还有价格的涨跌。2011年,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汽、柴油价格则累计分别上涨850元/吨和950元/吨;经过了6个月的等待之后,10月8日,国家发改委2011年年内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仅从2011年的涨跌额比较的话,确实符合消费者和网友口中“涨多跌少”的情况。

  以上海为例,最新的93号汽油价格为7.55元/升,比2010年年底的价格上涨了0.42元/升。但与2002年不到4元/升的价格相比,10年间已然翻了一倍。这样的情况也让包括上海、广州和南京在内的出租车起步价上涨,并引起了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的议论。

  专家们则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更加透明、公正,且“三桶油”不能总以“炼油业务的巨亏(国家实际上每年都给予其中游业务的补贴)”作为下游价格喊涨的借口。

  但今年,国家相关部门并非没有积极推进改革。2011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出通知,决定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称,“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按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同时,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月调整一次,调价时间为每个月的1日。”

  在业界专家看来,此次航油价格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向市场交出定价权”,并将调价时间缩短为1个月。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的分析师李亚丹认为,这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重要信号,也与市场中“定价权下放‘三桶油’”的传闻相一致。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