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6只大熊猫要野放进“熊猫谷”保种 姚明来壮行

2012年01月10日11:3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工作人员打扫熊猫住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于本月11日尝试将6只大熊猫放归自然,本报记者探秘大熊猫野放过渡地都江堰“熊猫谷”

  ●3个兽舍共安装了37个摄像头,工作人员可随时观察大熊猫的活动

  ●“野生大熊猫会选择枯死的树木洞穴住,人工仿野生大熊猫巢穴是用来锻炼大熊猫适应洞穴生存能力的”

  ●成都熊猫基地已有108只大熊猫,空间容量“超载”,饲养繁育带来一定困难

  1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6只大熊猫将搬家,入住都江堰大熊猫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这标志着成都大熊猫将步入野放时代,圈养大熊猫会逐步放归自然。

  坐落在都江堰玉堂镇白马村山里的“熊猫谷”,是大熊猫野放过渡的地方。该地位于邛崃山脉前山,距离成都市50公里。将要入住的6只大熊猫是这里第一批主人,姚明将作为形象大使参加野放仪式。

  藏在深山中的“熊猫谷”究竟是什么样子?在6只大熊猫入住前,记者前往探访。

  

  兽舍像碉堡高低错落可全方位观察

  2010年,“熊猫谷”开始修建,去年年底完成一期工程。

  进入“熊猫谷”大门400多米,3个像石头碉堡的建筑,在绿色丛林中若隐若现。这里是半原生态的野放过渡实验区,占地面积达300余亩,3个建筑是大熊猫的兽舍,呈多边形,远看像是碉堡。

  根据山坡地形特点,兽舍布局高低不等,错落有致,沿着通道口的石阶往山坡上走,依次穿过3个兽舍。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来的6只大熊猫将入住2号兽舍。

  “这个布局有效地利用山坡地理优势,管理人员和游客可以全方位观察大熊猫在兽舍内外的活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齐敦武博士说,兽舍紧邻山坡,周围有水流、假山和活动区,大熊猫可以在两地间活动。

  

  精饲料减少山上种了不同种类竹子

  为记录大熊猫的活动踪迹,工作人员在山坡上安装了红外线相机,还在每只大熊猫的脖子上戴上GPS项圈,定位它们的踪迹。3个兽舍共安装37个摄像头,工作人员可随时观察大熊猫的活动。

  齐敦武说,“熊猫谷”是一个过渡野放场所,为训练大熊猫适应野外生活,兽舍紧邻的山坡上种植了不同种类竹子,研究期间,人工投放竹子和精饲料会减少,大熊猫得学习自己觅食。

  在山坡上,大熊猫还会发现陌生的居住场所巢穴。“野生大熊猫会选择枯死的树木洞穴住,人工仿野生大熊猫巢穴是用来锻炼大熊猫适应洞穴生存能力的。”齐敦武说。人工仿野生大熊猫巢穴是工作人员用木桩雕成的。

  

  山里有水源大熊猫可以直接饮用

  “熊猫谷”的大门是一个用金属材料混合修成的大熊猫建筑,11米高。“来人一看到大门就知道里面住着大熊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费立松说。

  齐敦武参与了“熊猫谷”的规划修建过程,他说,2006年,专家组在四川省内五个候选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在都江堰修建大熊猫繁育野放中心。2008年发生“5·12”地震,对选址影响不大。

  “白马村是成都救护第一只大熊猫的地方,这里的环境很适合大熊猫生存。”齐敦武说,研究人员对白马村的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这里的植被能够恢复到栖息地标准。熊猫谷所在的山里有充足水源,研究人员对水质化验,结果表明大熊猫可以直接饮用。

  熊猫基地“超载”需要分离一部分

  管住不管吃让它们学会野性

  成都熊猫基地自1987年建成至今,饲养繁育技术不断进步,每年以8-10只左右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从最初的6只增加到现在的108只,成为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

  目前,基地的圈舍数量和面积已不能满足大熊猫增长的需要,108只大熊猫的空间容量已经“超载”,饲养繁育带来一定困难。“大熊猫在这里集聚,万一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病变,后果不堪设想。”齐敦武说,考虑到大熊猫的种群安全,需要将一部分分离出来。“熊猫谷”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种压力。

  圈养大熊猫野化,能逐步恢复它们的本能,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最终帮它们逐步回归野外,“熊猫谷”正是这样的桥梁,经过野放过渡实验,达到野放水平后,大熊猫将被放归野外,也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