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有没有必要操刀活体解剖?
复旦一学生微博呼吁防止滥用实验动物引发争议
张炯强 杨扬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 实习生 杨扬)近日,复旦大学一名“曹同学”在微博上发起了名为“复旦大学学生呼吁防止实验动物滥用的请愿”的网络签名活动。“曹同学”说,他在学校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实验”上课时,课堂上对小白鼠与鲤鱼进行了活体解剖实验,他认为,这种实验是“重复的、毫无科研价值的”。“曹同学”呼吁,要保护实验小动物,此类活体解剖实验只应存在于必须掌握此类知识的医科生专业课中,没必要作为通识教育让文科生、工科生操刀解剖小动物,在“普通生物学实验”课中应该取消活体解剖实验,改为模型解剖。
学生算账
一学期“杀生”400只
“曹同学”的这篇倡议书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复旦许多支持者认为,应该取消普通生物学实验这门课。据了解,复旦的“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由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开设,每一学期有200余名学生选修。根据复旦大学通识选修课的选课规则,开课院系即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是不能选这门课的。这门课的目的就是普及生物学的基本常识,是面向全校其他专业学生的通选课,不少文科生出于兴趣选修了这门生物学课程。支持者表示,既然是生物学的通识课,就没必要“杀生”解剖,如果是文科生,要掌握解剖学知识做什么呢?据统计,这门课修完,每名学生至少解剖两次,200名学生上课,意味着400只小动物付出了生命。
微博争论
是不是“小题大做”
复旦反对者则认为,“曹同学”的倡议毫无意义。2009级广告系的哈帕尔江在大二上学期修读了普通生物学实验课。他感觉,这门课非常有意义,“它向平时无法接触到生物学和解剖实验的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符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精神。”对于“曹同学”的说法,他认为是“小题大做”。
复旦医学院的李大行同学在微博上发表意见:支持“曹同学”的人说,鲤鱼的活体解剖实验中,鲤鱼如果是先击晕再解剖,才是人性化的,才是符合相关法规的。可是,鲤鱼实验的目的就是了解它的神经反应,如果进行麻醉,这个实验根本就无法进行。2009级生命科学专业的梁易说,“如果大家都认同曹同学的看法,都不选这门课,那么这课自然就会取消,而现在每学期都有200多人选,说明有不少人都对这个领域感兴趣,那么就应该继续开课。”
教师澄清
不存在滥用动物
记者采访了“普通生物学实验”的开课教师、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梅其春,他坦言,课程开设多年,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学院已经将其提交校方调查,会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要求。梅其春强调,课堂上不存在实验动物滥用的问题,每只实验小动物的使用,都符合法规。至于学生提出“文科生、工科生有没有必要解剖活体动物”,梅其春回答,出于专业的考虑,才安排了动物解剖,在这门课上,还包括了微生物解剖、植物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