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黄奇帆:脱离人本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2012年01月13日11:3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赵杰

  民生是再改革抓手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成绩斐然,但是也面临巨大挑战。不少观点认为中国面临再改革,能否认为民生就是重庆再改革的抓手?

  黄奇帆:没错!改革开放30年,绝大多数改革都是围绕解放生产力,调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做大蛋糕。重庆目前正在探索的改革即有这样的改革,同时也在探索推进围绕民生改善方面的改革。比如,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创新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离岸数据处理等,都属于做大蛋糕的改革;又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微型企业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等改革,就是民生方面的改革。民生改革除了改善民生之外,同时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主体、增加就业等等。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庆步入了大都市、大功能、大开放、大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中央期望的“加快”“率先”之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慢改革创新的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释放和激活生产力,走出了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

  对束缚“缩差共富”的一切障碍,必须从观念和制度安排上,进行革故鼎新,切实扭转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这些年,我们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有机统一,民生领域的改革也亮点纷呈,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中国新闻周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你提出“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机制,将一体化大综治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这是否会导致政府管制性职能过强而服务性职能弱化?

  黄奇帆:其实管理与服务都融汇于政府的施政行为之中,二者并无十分严格的界限。从某种程度说,管理也是服务,服务也是管理,很难划出一条“楚河汉界”。

  当然,两者的直接目的可能不一样,管理重于规范和约束,服务重于排难解忧,但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维护公众的利益和秩序。对部分人的管理,就可能是对大多数人的服务,对人的服务就可以减少或转化管理的对象。管理和服务职能到底该强化还是弱化,关键还要看人和社会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多管理行为都是寓于服务之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永远不会弱化服务职能。

  地票制度试验效果比较好

  中国新闻周刊:针对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始的地票制度探索,观点不一。有人希望该制度能成功解决改革开放至今围绕土地产生的诸多矛盾;也有人担心制度会引发新问题。你怎么看待类似不同观点?

  黄奇帆:感谢第一种观点对重庆的信赖和期待!第二种观点对地票制度的理解尚浅,或者还存在误解,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设立,既是对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也是对我国城乡统筹一体化途径的探索试验。从我们所坚持的几项原则就可打消顾虑:严格在法律政策框架内开展改革试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当然,作为一种探索性试验,还有一个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但目前从试验的效果看,完全在我们顶层制度设计的范围内,各方面反映都是比较好的。

  中国新闻周刊:金融危机下重庆推出发展微企业,有观点认为,在国有企业实力强大的重庆发展微企业,会因为后者完全不具备竞争力而难以为继。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应如何平衡二者发展中的关系?

  黄奇帆:“两个坚定不移”是中央一贯的方针。重庆在贯彻中不论亲疏,不分国有、民营。在政治地位、资源配置、机会分享、政策享受等方面,都一视同仁。同为市场主体,肯定会有竞争。但这种竞争,一定会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竞争,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有利于造福社会。

  况且,市场并非全是竞争,还有合作,还有优势互补,还有互利共赢嘛!重庆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国有和民营之间,绝不是形同水火、此消彼长的关系,完全可以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对微型企业难以为继的担心,仅仅是有这种可能,但事实并非如此。否则,中央的“两个坚定不移”,不就是难以成立了吗? ★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